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2018-09-10 07:22柳国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我国农业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出发,在对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对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加大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即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管理制度、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增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营造发散创新思维的平台。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

柳国华(1981—),男,山东威海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此文为济源市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15061047)的阶段性成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关键一招,其核心是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贡献。党的十九报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从战略层面上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本的发展要不断发展创新和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加大农村人力投资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一、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新的农业增长机制,促进农业平衡发展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均衡发展的需求,而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农业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要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因此,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一)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库存量大,甚至出现了过剩现象。主要表现为:农业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精端产品稀缺。虽然农产品市场上供给的粮食数量逐年呈增长趋势,部分粮食的需求量却在减少。一些农产品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其产量还在不断地增长,这样就造成了供需结构失衡。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和政府强调要改善农业供给体系,在满足广大消费者在量上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质的需求,即要能够让消费者看见质的提高。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增加人力资本质量的厚度,促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现代化。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教育、技能培训和身心健康宣传教育等,以让农村劳动力全身心的投入农业生产,随时掌握现代农业市场的动态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市场信息,还可以通过市场信息变动情况,来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尽最大可能避免农产品的浪费现象,让农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以保障农民的利益。

(二)推动农业科技与制度创新

我国农业技术底子薄弱。与其他产业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复杂,解决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问题需要我们从以前狭隘的思路中“跳出来”。除了运用现有的资源促进农业的发展,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更是要肩负起推动农业科技与制度创新的重任。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加大农业资本投资,尤其是对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技能,成为新时期农业新型人才。我国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利用新型农业人才,掌握农业先进科技,将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思想。同时,不断完善土地经营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有利保障我国的耕地面积红线不动摇。

(三)推动产业融合

现代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之下,产业融合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我国农业发展适应新常态经济的必要之举。根据农业部相关数据,在我国,共有大约38.6万个种类繁多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其中9.2万亿的年销售收入是由超过12.9万家龙头企业产业创造的,同时全国上下的农户也因参与产业化经营实现了销售增收。[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二、三產业的融合能够带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农业价值。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不再局限于从事农业生产。跳出农业生产的狭隘空间后,他们还能够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农忙的时候从事农业生产,农闲的时候从事农业以外的生产。更重要的是,农村劳动力有农业生产经验基础,能够把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让农产品走进市场,以市场为杠杆,避免农产品因市场信息掌握不全而造成浪费。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大人力资本能够推动产业融合,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意义重大。

(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着眼于总量改革,而是要把眼光放的更长远,注重结构改革,使农业的供给和需求平衡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率高低影响。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生产要素之一,其生产率的高低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休戚相关。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对于产量较低的农产品。比如大豆,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比较大,但大豆属于低产量的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于小麦、玉米这样高产量的农作物,因此农民不愿意种植大豆。如果我们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农民,提升人力资本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从而可以降低大豆的种植成本和提高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大豆的经济效益。因此,农业生产离不开具备农业生产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育,着力点就是放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上。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农业生产效率才会提高。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

我国农村劳动力是一种现存的资源,其能否带来收益,关键是看拥有者是否对其进行了投资。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不容乐观,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农村人力资源总量足、管理机制缺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我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的耕地面积居于世界第四位,有一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虽然总的耕地面积名列世界前茅,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甚至位于世界的后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农村蕴含着丰富的劳动力。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人口为5.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42.65%。[4]2016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5]从数量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量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处于绝对的优势。

(二)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从质的角度来说还处于劣势地位。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公共资源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受教育文化程度是衡量劳动力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较为落后:已经在农村地区工作的老教师学历比较低,有的只是上过师专;而现在刚畢业的大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再回农村。这就使得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薄弱,农村劳动人口文化程度不高。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相关数据表明,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9.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民工作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接受的文化程度较低。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参与的主体,其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是制约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农村劳动力缺乏先进农业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依靠人口取的红利的优势逐渐丧失,新时期对劳动力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领域,现代化技术逐渐普及,农村劳动力更应该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依旧是简单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从教育层面讲,中国的家庭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让子女走高考这个“独木桥”,很少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不足,人力资本积累起点就低,进而导致农民增收缺乏后劲。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是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重要方面。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技能缺乏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拦路虎。

(四)农村劳动力缺乏创新思维平台

农村劳动力长期在农村生活,与外界接触较少。无论从政府方面,还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方面,都缺乏培养创新思维的平台,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发挥创造性思维。尤其是政府方面,缺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创新思维平台的意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一般采用“输血”的方式,而非“造血”的方式。如此,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主观能动性。他们沿袭老祖宗留下来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主动去改变现状,致使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农业问题一直存在,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不断积累农业人力资本”[7]。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管理制度处于缺位状态,并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度,才能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长远发展。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要在量和质双重层面上要做到与农业发展匹配,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层面上,一是,确定建立健全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多方共同合作的机制。要求政府在政策、物质上对农村人力资本加大倾斜力度。例如,政府在公共财政支出上加大支出,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资。同时,政策上要放宽政策,多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供政策优惠。二是,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加大对农村人资本投资外,政府还要构建与企业合作机制。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者,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就要引进现代企业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让农村劳动力资源掌握先进企业技术,与农业生产相融合,进而推动产业融合。总之,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度,最终就是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

教育关系着国计民生,多种因素重叠交错造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相差甚远。因而,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是当前势在必行的选择。其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软实力,造福百姓。尤其是对农村劳动力资源从资源现存状态转向资本状态具有重要性。一方面,教育投资是一项民生性工程,政府在农村教育投资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以政府作为投资牵头人,引进多渠道的投资机制,使教育投资模式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确保农村基础教育投资资金及时到位。同时,针对农村不同的家庭具体情况做到精准分析,一些农村家庭因教育致贫,这样的情况要引起政府高度的重视。政府必须给予物资方面的资助,让农村每个孩子都能有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造成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队伍匮乏。着重创造好的条件引进教师资源,给予来农村任教的年轻教师以物质补助,并定期组织农村教师到一些教育先进基地学习和借鉴经验。总之,只有抓好教育问题,人力资本的质量才会更高,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会更有利。

(三)增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能够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了原有农业生产技术,是农业需求和供给更加均衡的发展。农业中低端产品已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农业高精端产品处于紧缺状态。为了使这两种产品能够均衡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而农村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因此,增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生产要素必由之路。一是要增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投资,把职业技术类学校放在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作为主导力量的政府,要引进外界对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投资,由企业派出技术骨干人才,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二是农村劳动力要转变旧的思想观念,从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转变过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营造发散创新思维的平台

长在农村的农民,思想比较保守,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创造力蕴含四个要素:即“创造个体、创造环境、创造过程和创造产品”[8]。作为创造个体的人是最重要的:不僅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还包括后天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创造个体与创造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创造环境对创造个体具有反作用,是创造个体创造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要注重激发农民的创造力,为激发农民创造力思维提供平台。政府应该提供激励机制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比如,对于一些有创新能力的农民,发明出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专利,要给予鼓励。人力资本本身具有激励特性,要利用这个特性,致力于农民的微创造性思维,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来创造农业新产品和新方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3][7]许瑞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6(06):182、181.

[4]中国政府网.数据查询,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专题信息服务,总人口[EB/OL].http://www.gov.cn/shuju/index.htm

[5][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4/t20170428_1489334.html)

[8]李景海、黄晓凤.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系统治理研究[J].江淮论坛.2017(04): 89.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s. It then presents the ways to increase the rural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China, namely,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rural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creasing input on rural basic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rural labor training and creating a platform for divergent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mindse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human capital theory;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编辑 朱荣华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投资
工作特征与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的收益比较分析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化的研究
基于非参数检验的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和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异性研究
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
生育率、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