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路径

2018-09-10 05:53王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

摘 要:规模较小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宏观把控力不足、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匮乏等问题,阐述针对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方法,计划从基础设施、内涵建设两个层次,分别阐述从无到有,从建到管的过程以及发展进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4-10

作者简介:王勐(1990),河北沧州人,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技术、云计算技术、软件技术

一、现状与目标

一般高等教育院校的信息化部门承担着单纯的技术职能,提供仅依存于技术的服务,然而高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者服务问题,是一个持续性工程,且与学校的全面工作息息相关,未来随智慧化校园的推进更将会和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一个部门对这项工作实现有效统筹与执行,高校信息化建设将缺乏高度,甚至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增强信息化部门统筹力度,宏观角度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长期规划,针对高校特性,将此长期规划分为基础设施、内涵两个层次。

二、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层面,建管并重,发展中向有效管理与优质服务倾斜。信息化相关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可类比为人体的骨骼,筋骨越强则体质越壮,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越可靠则服务能力越强支撑力度越大,反之亦然,可见其重要性。按建设步骤,则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综合布线及环境建设、设备及终端建设、管理及服务。

(一)综合布线及环境

相关建设内容主要涉及建筑间建筑物内管井、配线间、设备间、综合布线及环境等相关部分。考虑建筑物使用寿命在75~100年,而在综合布线部分,考虑各类线缆在技术先进性、使用寿命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最大使用寿命普遍在10~15年。不难看出,虽然综合布线及环境建设使用寿命存在差异,在建成后一定时间段内也需持续改善,但总体存续时间较长,此类工程也几乎属于永久性规划,一旦实施难以变更,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甚至总体信息化建设影响深远。因此,针对此类规划建设需审慎考量,必须在建设伊始为其附加以下条件:

1.适应性

十三五规划期间,信息化业务向智慧化发展,各类智能终端接入数量加速上升,个别终端的接入方式甚至有所变化。针对多样性的新需求,综合布线及环境建设应具备极大的适应能力,以应对新的挑战。首先,所有弱电类设施环境或通道应是一致的、通用的,建设者需要充分了解建筑物弱电需求及功能分布情况,且应保留足够的冗余量以及适当的可扩展性,比如管井预留管孔、光纤预留芯数、配线间及设备间预留空间等。其次,综合布线建设应是完全独立的,与应用系统部署相对无关,即可以适用于多种各不相同的应用系统,具体来讲,就是将语音、数据与监控等物联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落实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 。

2.先进性

为保证所建设的基础设施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满足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发展的需要,综合布线及环境建设需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综合布线角度,可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所有布线均采用较新通信标准,接入部分按八芯双绞线配置,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可把光纤引到点。干线部分使用大对数电缆、光缆。环境角度,考虑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三维技术,建成综合管网治理平台,直观显示管线及环境的空间层次、位置、状态等信息,以仿真方式展现管线的埋深、材质、形状、走向以及工井结构和周边环境状态 ,为建成后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的统筹利用和科学布局、状态管控等工作提供准确、直观、高效的参考。

3.安全性

安全要求是底线要求,保障综合布线及环境建设必要的安全性是首当其冲的。室内外综合管道的建设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有很强的协同性,需要与土建、装修、空调、水电煤和通信管道建设同步且密不可分,图纸设计好后,又要求土建、装修、空调、水电等给予充分配合。所以要求进行室内外管网综合配套时,充分考量统一性,且所有的施工都须遵从国际、国内、行业等相关标准作业,保障整体基建必要的安全。具体施工时,室外管井须沿道路铺设,尽量不穿过绿化带、道路,室内管井所经过的配线间、设备间具备独立、封闭的环境。

4.可靠性

为了保障业务持久可用,综合布线及环境可靠性要求是必须的。建设过程中,综合布线及环境所用线槽和相关连接件均需通过相关权威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并以保证其空间利用性及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能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障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 。

5.开放性

综合布线及环境建设需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现行国际、国内、行业各类相关标准,需对市场上主流厂商提供的通用标准设备开放,如通用嵌入式设备设备、交换机设备、ODF设备等;并对现行通用通信协议提供支持,如ISDN、100BASE-T、1000BASE-T、10GBASE-T等。

6.经济性

考虑综合布线及环境建设一次性资金投入量较大,需以满足未来较长期使用需求为前提充分考虑资金费效比,以保障适度先进性、冗余性等为目标开展建设,但也不进行多余的空间、线缆、信息点投入,避免资金浪费。

(二)设备及终端

针对学校特性,按主要业务分类,可分为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安防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广播音乐系统、电话通信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智能楼宇自控系统、校园消防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信息发布及多媒体展示系统、机房工程,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设备及终端特性,且业务责任部门来源广泛,校信息化部门需针对不同的业务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校园网络系统、机房工程等,校信息化部门既是業务部门也是建设部门,责权统一,较易形成一致的建设运维方案开展业务;而校园一卡通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校信息化部门多属于建设方但不是第一业务需求部门,这时就需要在管理角度统筹协调保障多方认知一致,有序开展未来业务运转;再次,校园消防控制系统、电话通信系统等,校信息化部门多扮演建设监管角色,不直接参与建设方案,但仍需根据统筹意见,提供技术及其他配套支持,协助相关工作按规章制度有效落实。

(三)管理及服务

大多数院校的现实情况是信息化建设运维任务重,校信息化部门工作人员无暇顾及过量的建设运维需求,直接导致信息化服务质量下降,甚至部分业务责权不清。建议解决问题的角度是,有效利用资金,根据不同的业务建设多层次的运维管理队伍以及多角度的运维管理工具,并最终在校信息化部门的统筹下,有机结合为一站式服务团队。首先分清业务部门管理员、本地服务商、设备或业务生产厂商、校信息化部门对口服务人员、勤工学生团队等各角色人员的权责,然后根据客观现实分配各角色负责区块,如存在承担任务困难,则由上游区块对下游区块进行赋能,即开展培训,如仍无法解决问题,则消耗资金要求其他区块角色承担更多任务,直至达到实现区块间紧密对接目标,从而在单个业务上组成一整串服务链,最终将多个服务链合并组成服务矩阵,即一站式服务团队。

三、信息化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层面,以大部分高校建设为例,普遍需理想状态下实现三步走,第一步是必要的简便化、自动化,第二步体现整体性、集约性,最终实现智能化、权威化,并能根据问题追溯源头实施治理,从而提振教育信息化手段,增强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

1.业务需求导向,完成简便化、自动化改造

以小规模高校为例,其往往信息化体量不大,专业信息化建设人员相对较少,与日渐复杂的建设内容背道而驰的是信息化内涵建设能力愈加匮乏,如此外部因素影响下,信息化内涵建设进程仍需依次开展。多数院校首当其冲完成的,是进行业务工具化改造,各业务部门从用户角度出发一次性满足未来两到三年需求采购必要的软件系统,此类情况适用于因业务急需有效开展而快速部署的应用,或业务所生产数据扮演重要角色的应用,包括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站群管理系统、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其中人事、学生、财务、资产、科技系统建成后第一时间生产学校基础数据,教务、OA、站群、图书系统帮助相应业务部门快速开展学校主要业务。整体实施进程中不追求不必要的二次开发,如开发周期过长、对业务实际运行影响不大、技术难度过高等,但需提出应能有效集成到各类平台并提供各类数据、服务接口等前提条件,并签订至少三年的维保服务协议,保障业务高效生产,避免过快恶性迭代导致系统不良发展。此过程中,校信息化部门普遍扮演载体角色,辅助、督促各需求部门落实软件系统的调研、采购、实施、培训、使用、改进等全部进程,并在建设模式、发展方向、技术细节等多方面提出必要的建议,促进需求部门更好的完成相应业务应用的建设,提高各业务部门信息化水平。面向用户足以满足自动化办公需求,完成从无到有的提升;面向数据中心解决数据收集及初步生产问题,为数据集成总线定义权威数据源头,便于校级数据仓库的建模、定夺权责。为避免资金使用超支、建设负担过大、调试进程过长等负面因素影响,高校信息化建设者们一期建设中普遍只进行数据集成,即建设数据标准和数据集成平台,保证各类业务系统生产数据单一真实、权威可用。

2.按需新增业务系统,有效集成服务

数据标准、各业务系统有效投入使用,并经ETL操作集成至数据中心均需时间积累。遂大多数高校的第二期建设一般在第一期建设完成一年后开展,此时,校信息化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掌控能力逐渐增强,且随着各类切合需求的业务系统逐一投入使用,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亦组建了一批校内外业务系统、平台建设运维管理队伍。但是,因为前期建设完全是业务需求导向,各业务部门扮演各自领域应用系统的主体建设者,所以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比如个体用户需多次登陆不同应用、各业务应用无法有效集成Web服务、未有效协同而造成的功能重复建设、建设进程中需求膨胀等。综合考量各类因素后,建设者以解决问题优化提升为导向开展第二期建设,建设目标突出校信息化内涵建设整体、集约,计划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分别是Web Service、SSO集成;一期业务系统的功能改造、模块增加;其他业务应用的增加。其中,需求累加而带来的业务系统功能改造、模块增加甚至业务应用的新增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必经历程,且考虑目前市场上各类业务应用厂商向智慧化、物联化、云化领域延伸,需求实现能力会有所提升,实现方法也更加多样,业务应用建设也会顺利向模块化、构件化发展。此时,校信息化部门进一步深入统筹整体信息化内涵建设,包括负责组织制定学校信息应用系统的发展规划、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等;统筹协调阶段性建设任务,负责组织协调和技术规范管理,负责建设经费、运维保障经费的集中申报和使用管理,负责项目论证、建设过程、完成情况和运行效益的指导、检查和监督;技术方面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满足各类业务应用可单点登录,建设统一信息门户,承载各类应用Web服务展示,建设服务总线,牵引各类应用服务接口对接。

3.建设权威数据、辅助科学决策

经过两期的数字化建设,校级数据仓库已颇具量级且来源广泛,整体信息化内涵建设第三期也将以此为基础,向智能化、权威化演进。此时高校业务系统建设已不单单来源于业务部门需求,更需同期兼顾各类指标建设要求,即通过建设数据治理平台分析各类内部外部数据,进行业务系统是否合格、业务本身是否合理双重判定,如业务系统不合格,则或改造系统或增加符合要求的服务,如业务本身不合理,则改造业务直至合理运转。举简单示例说明,假设某高校有专科专业A,经多年积淀,数据分析显示专业A一次录取率100%,绩点高于3.0的学生高于80%,毕业后直接就业的,80%以上选择本专业或近似专业,毕业后高一级学历深造的,80%以上选择本专业或近似专业;此专业教师中级职称及以上占比95%,年人均科研分数8.0以上,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X篇;此专业各类实训室年均投资X万,专业教学设备占比90%以上;此专业学院网站年均浏览量X万,主要访问用户来源于X地、Y地;此专业本地年均缺工人数X,具备合作需求的企事业单位X个;综上可知,校信息化部门通过数据集成平台结合数据治理平台预设多个数据模板,应用各业务部门业务系统(示例中包含学生系统、教務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系统、站群系统、就业系统、校企合作系统等)权威信息来源,科学计算得出,专业A具备提升为本科专业的条件。至此,原有教务系统因只承载专科专业建设管理而不满足需求,应按需新增本科专业模块投入使用;且教学业务也需针对专业层次变化而有所变更、提升。通过示例可见,高校信息化内涵建设经三期逐步推进,实现了其终极目标,即从零散服务于各项业务变革为服务于整体学校事业。

四、结论

高校信息化建设在全面开展伊始,应分别在基础设施建设、内涵建设两个宏观角度以及相应各业务的微观角度,梳理长期、短期阶段性规划,从而全面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确保各类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有序发展,有效实现全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治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推动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真正服务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诉求实现协助学校完成教育事业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焦艳冰,吕振钢,赵晶晶.浅议集中式综合布线在楼宇智能化方面的地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123-125.

[2]张震宁.浅谈地下管线测绘档案 [J].城建档案,2017(4):36-38.

[3] 刘博明.综合布线在我校图书馆综合楼中的应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3-25.

Abstract: In smaller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there is a lack of macro control over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let alon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elaborate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a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rastructure and its connotation, analyze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present possible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Key words: High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ath

編辑 郑晶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