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策略研究

2018-09-10 03:20娄自强马小云尤雪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优化管理科研经费

娄自强 马小云 尤雪

摘要:教学质量高低、科研实力强弱是反映民办本科高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科研经费又是民办本科高校履行科学研究职能的基本保障,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势在必行。因此,应理清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及经费管理现状,找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优化管理

收稿日期:2018-03-06

作者简介:娄自强(1981),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马小云(1985),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尤雪(1990),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此文為以下课题的研究成果: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一般A类项目“教育新常态下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17RA232);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C2017013);2016年度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教育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内涵导向品牌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ZC-GL-02);2015年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办高校商科专业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面上项目,编号:2015M079)。

教育新常态下科研工作在推动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凸显。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民办本科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体制灵活的优势,遵循科研活动的规律的同时,尊重科研人员的创新,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适应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激发科研工作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掘科研工作优势为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贡献力量。

一、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及经费管理现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常态下民办本科高校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办学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成为民办高校发展建设的主旋律。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已经悄然从“规模之争”转向“品质较量”。科研竞争力在“品质较量”“品牌塑造”以及软实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显著。目前,民办本科高校普遍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甚至部分高校提出“教学质量兴校、科研实力强校”的办学理念。可以说,科研工作在民办本科高校受到普遍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据2016年《中国民办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年度研究报告》表明[1]: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成绩显著,纵向而言,科研水平取得明显进步,科研竞争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横向而言,同层次、同类型,不同院校之间的科研工作与科研实力还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科研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逐步加强。科研经费是影响科研绩效的核心要素,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是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科研经费数量迅速增加,为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相对滞后,与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不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以提高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为抓手,提升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效率,突出科研业绩,从而更好服务于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二、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研经费来源有限,数量不足是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此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程序繁杂,自身体制机制灵活性发掘不足,科研工作“瓶颈”问题亟需解决。

1.经费来源有限,数量不足。由于受到办学经费以及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有限,数量不足的问题在民办本科高校普遍存在。一方面民办高校普遍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加大科研投入,另一方面多数民办高校“以学养学”的办学格局,又从根本上限制了民办高校的科研投入。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公共财政对民办高校发展扶持力度不够,在科研立项、经费划拨方面难以享受公平的待遇,部分科研课题只能申请无资项目,这也对民办高校科研带来了不利影响。尽管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总量增长较快,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依然捉襟见肘。以山东省5所独立设置民办本科高校A、B、C、D、E为例,2016年科技活动及经费情况如表1所示[2]。

由上表不难看出:民办高校立项课题总数为90项,校均立项课题数量为18项,最少的仅有3项,最多的达46项;通过纵向渠道获得政府科研经费支持数量偏少,拥有教学科研人员527人的民办高校获得政府资金只有464.6万元,人均0.9万元;五所民办本科高校中,仅有一所学校获得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科技经费53.7万元,签订合同完成技术转让获得收入均为0万元。这反映了民办本科高校借助横向渠道承接企业或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合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获取科研经费的能力较低;如果按照教学科研人均核算,80%的民办本科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年科研经费低于1万元,人均科研经费最高值为1.74万元/人,最低值为0.45万元/人。总体而言,科研活动经费来源有限,数量不足,且不同高校人均科研经费差距悬殊。

2.管理制度滞后,程序僵化。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项目立项后经费配套落实慢、执行难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制度化约束,经费配套落实带有很大的时间偶然性和主观随意性。存在经费报销层层把关,经费配套“无人问津”的情况。这种现象一方面降低了科研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某民办本科高校为例,科研经费报销需要经过OA“线上”申报审批,以及“线下”当面审查签字,整个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复杂、程序众多、流转僵化。此外,科研经费支出采取“垫付制度”,前期研究投入全部由项目组承担并垫付,待到取得最终报销票据及证明材料方可报销,这也给科研活动的正常推进带了一定的阻碍。特别是需要资金额度较大的科研项目,垫付制度给项目推进造成较大的经费压力,影响项目研究计划的实际执行。

3.部门协作不畅,管理松懈。目前,民办本科高校是通过设立科研处来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经费争取以及研究过程监督和项目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而科研经费的实际主导部门是财务处,财务处主要负责科研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并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合理支配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所在的二级部门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监管责任,负责监督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项目进度[3]。此外,还有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科研处、财务处、项目负责人所在二级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与科研经费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之间协助不畅,沟通障碍将导致“信息不对称”,出现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甚至出现表面看似“严格”,实则“松懈”的管理怪象。不能对科研经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从而降低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影响科研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

4.激励机制缺失,效能不高。科学合理的激励是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民办本科高校科研水平,增强整体科研实力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缺失,操作中只重视科研成果短期使用,缺少长效的激励机制建设。目前,民办高校科研成果主要与职称晋升挂钩,个别民办高校把科研成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教师被动参与科研的成分有余,主动实施科研的成分不足。对教师而言,科研只是手段和阶梯,并没有把科研与自我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挂钩,科研效能不高。部分民办高校虽然在科研经费方面有激励的制度,但由于缺乏硬性约束而落实不到位,难以形成良性的科研导向。物质奖励、精神激励主要看领导的意志和兴趣,以及学校发展的临时需求,系统性和规范性不足。例如,某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同一个科研项目在经费配套上甚至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前一半按照省级项目配套经费,后一半则按照市厅级处理,级别降低也就意味着奖励减少,挫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三、优化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

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解决。这一方面需要政府消除歧视,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需要民办本科高校自身积极努力,完善制度,破除障碍。此外,也离不开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1.开源节流并举,提高经费效益。公办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稳定,数量相对充足,且管理规范。而民办高校能够争取到的科研经费非常有限,需要从办学经费中通过年度预算的形式单独列支,设立科研专项基金用于资助校内外获批立项的各类教研、科研项目,资金总量不大但支持范围很广,经费扶持力度不大。因此,开源与节流并举,是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首要举措。民办本科高校师资实力相对较强,发掘自身优势,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纵向角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申报的专门指导,协助科研人员申报承担高层次项目,争取纵向科研经费;横向角度开辟信息交流渠道,搭建教学科研人员与企事业单位沟通的平台,创造性解决内外信息不对称和科研人员竞争意识不强的问题,鼓励教学科研人员走出去,充分开拓科研人员的活动空间,让更多的科研人员走进企业,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高项目申报率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办本科高校作为知识高地的优势[4]。通过横向合作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科研实力提升积蓄资本,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完善管理制度,简化报销程序。完善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与科研处、财务处等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制定内部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确保科研经费规范、合理、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支配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用制度约束行为。明确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承担的责任,并对项目各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界定,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的审核和执行[5]。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按规定开支使用科研经费,并对经费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直接责任。同时,建立项目负责人信用制度,加强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项目效益显著、经费使用规范的项目负责人适当扩大科研经费使用权限;对未按计划开展项目研究、不按规定结题、项目完成情况不佳和科研经费支出不规范的项目负责人及时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必要时限制其科研项目申报。特别是对弄虚作假、套用科研经费等行为,按照规定给予处罚。将管理与服务密切结合起来,通过管理體现服务。此外,对材料齐全、过程规范的科研经费支出,适当简化报销程序,借助审计监督等手段,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保障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3.加强部门沟通,精细过程管理。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科研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不同主体,就科研经费的管理而言,一方面要保证有效的资金不浪费,经费管理要“从严”;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好钢用到刀锋上,经费管理要“从细”,向管理要效益。不同部门和主体之间密切沟通,是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经费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在项目负责人制主导下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项目负责人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好科研项目进度及项目经费,遵守相关制度规定,积极配合学校财务处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科研部门加强对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进展、结题和验收工作的监督管理;财务部门提高对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指导科研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加强对课题负责人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引导项目负责人严格规范使用项目经费;审计部门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方式对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配合财务等部门做好科研课题结题时的经费决算情况审计,坚决避免和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6]。可见,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不同主体加强协作沟通,精细过程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外紧内松”的情况发生。

4.健全激励机制,提升科研效能。激励是科研创新的外部动力,是提高科研团队效能的重要手段。充分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要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体现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创新活力。让科研项目资金为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从而提升科研效能。首先,在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的同时,逐步扩大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其次,完善科研奖励措施。从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经费筹集到成果转化,建立全过程的奖励机制。设置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奖,对国家重大项目以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申报人给予奖励,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高层次课题[7]。对中标的高层次项目在科研经费配套方面给予1:1配套奖励,以激励科研人员主动拓宽科研经费渠道;再次,对成果转化及时,取得较大社会影响的成果,给予成果奖励。鼓励科研人员将应用型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发挥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第四,定期组织开展校内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奖励,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肯定科研活动的价值;第五,设立基金鼓励校内科研人员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并给予适当补助,为远期科研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民办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年度研究报告[R].杭州: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130-131.

[3]李志良,杨智,王德军.高校科研经费三维一体立体管理模型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财会月刊,2011(11)中:29-31.

[4]徐光英.刍议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财会通讯,2015(17):127-128.

[5]李亚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路径与持续改进框架[J].财会通讯,2015(2):87-89.

[6]王雷,赵亚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业务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5(8):114-118.

[7]林依,邓毅. 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效能之激励机制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263-264.

Abstract: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comprehensive levels of the running of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the funding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private universities to fulfill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functions. It is imperative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them. Therefor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status quo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und management in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alyses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accordingly for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Keywords: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Optimal management

編辑 朱荣华

猜你喜欢
优化管理科研经费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及监督体系创设分析
浅谈铁路机务系统机械动力设备优化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