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在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当前,江苏各地应牢牢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战略、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启动的重大发展契机,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提高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相关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有效性,以支撑江苏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枢纽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 :2096-0298(2018)12(b)-152-03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联系和纽带的作用,是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活动实现的重要载体,是保障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涉及范围广,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点方向,是优化产业布局、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和保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系统工程,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成本、技术、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江苏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29.3万人,截至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0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7189元。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领先,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率达到64.1%。江苏地处长江与沿海“T”型生产力布局轴线的结合部,是中西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出海门户。长江横穿东西全境,大运河纵贯南北,水运便利,江苏的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极具水、陆、空、轨道交通等多式联运的优势,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条件优越,均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文献综述
根据国内外的众多研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运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由日本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最早提出来的。它作为一种产业实体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是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理论研究和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综合交通运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问题,未来的系统组合模式和网络结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的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
国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研究。Fusun Ulengin(2007)以土耳其的交通发展为例,指出为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所引起的健康与环境问题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交通运输发展趋势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交通政策制定者在制定交通战略时应注重这一方面的建设。Angela Hull(2005)提出新的综合交通规划理论应该协同英国城市管理和适应新的政策需求;并建立一体化模型来评估英国地方当局城市管理和交通一体化的成果,表明在实施规划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责任、步骤的重复以及沟通的失败。
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马歇尔、马克思等,都研究过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指出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对其影响因素如运输费用、运输成本等进行了论述。美国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心将其定义为:对运输系统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的一种系统思维和方法,它强调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各种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研究。王红(2012)在对综合交通系统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国民经济、城市土地、资源短缺、汽车产业政策等是影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马林(2011)认为经济水平、能源消耗、汽车产业、防灾减灾、碳排放等方面影响城市交通发展。马小毅(2011)从区域交通运输结构、公共交通竞争力、城市交通供需态势、交通管理机制四方面阐述了城市交通特征。
2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
2.1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江苏明晰和强化了对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的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营协调,开展省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顶层设计,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各地的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产业发展,强化港口、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总体上,江苏交通运输发展近年来成绩显著,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优化、网络衔接强化和运输一体化发展阶段。截至2013年,公路、铁路、航道总里程近19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5.6万公里,面积密度居全国各省区前列,铁路干线里程2591公里,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2.4万公里,港口装卸能力大幅提升,沿海、沿江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发展成效显著,亿吨大港数、万吨级以上泊位数居全国前列;内河港口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江河海一体、集疏运及配套设施齐全的港口体系。全省已建成9个民航机场,南京南站等一批集铁路、公路和城市公交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相继建成。
2.2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面临的历史机遇、挑战及瓶颈
随着国家新一轮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相继启动,必将极大的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江苏未来国际货运、中轉、代理及金融、质押等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将持续增加。当前,物流行业规模小、物流企业层次不高、运营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聚焦影响地区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制约瓶颈,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衔接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加快推进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有效衔接,降低物流成本。推广应用RFID、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物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物流业跨界融合,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江苏将形成以沿江、沿东陇海线为横轴,以沿海、沿大运河为纵轴的“两横两纵”空间布局。江苏未来的产业转型是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移升级以及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大量涌现,导致货运量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据预测,未来货运结构中,大宗物资运输比重将显著降低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的逐渐深入,江苏地区远距离、高频次、高时效的国际货运、跨区域货运量将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江苏交通运输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亟待改善,主要体现在:长期支撑江苏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影响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思路亟需调整,交通运输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重点领域改革等任务任重道远。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铁路网络和内河干线航道网发展滞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提供优质交通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愿望日益强烈。现代物流与货运行业发展比较滞后,制约了电商等新行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行业创新驱动力不强,难以满足产业转型的要求。加快江苏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消除瓶颈制约、补齐薄弱短板、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3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今后若干年内,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资源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通道,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衔接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及运力充分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效支撑和保障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综合运输通道覆盖重要产业经济带、连接各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扬子江城市群轨道网络有效支撑都市圈通勤同城化,通江达海的千吨级航道网基本建成。
到2020年,苏南地区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苏中、苏北与苏南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全面建成,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现代物流业成为江苏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港口和航空物流功能充分发挥。江苏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舒适、人性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地理交通、产业基础,结合地方特色和产业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加快建成沿海、中轴、宁连、徐宿宁杭四个纵向通道和沿东陇海、徐宿淮盐、沿江、沪宁四个横向通道等“四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大力推进苏北、苏中地区快速铁路网建设,支撑、引导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及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4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细化目标
今后若干年,江苏各地应牢牢抓住“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实施、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战略、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启动的重大发展契机,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因地制宜,提高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相关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有效性,以支撑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当前,江苏应统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港口、航空、公路、高铁等现代化立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的资源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通道,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快速交通网,强化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多网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在全省基本形成“2130”时空格局,即全省设区市之间实现2小时连通,南京与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杭州等地基本实现1小时连通。高速快速铁路里程达到3000公里左右,基本形成设区市城市到南京1.5小时的高铁交通圈。
大力发展铁路建设。江苏铁路发展的线状还相当滞后,与江苏在全国所处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路网规模总量偏小,仅占全国的2.5%,人均里程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应大力推进苏中、苏北高速快速干线铁路网建设,续建连盐铁路等,新开工北沿江高铁等10多个项目。
加强航道建设和枢纽建设。江苏是水域面积大省,但水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干线瓶颈航段尚未贯通,应重点推进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江苏、南京等地地处长江中下游交汇处,承东启西,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应抢抓机遇,建成通江达海的海港,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目前,江苏全省建成的15个综合客运枢纽中,苏北、苏中屈指可数,总共只有4个,苏南则有11个,空间布局极不均衡。应依托铁路、机场等设施,建设约60个左右综合客运枢纽场站,使空间布局更加均衡、合理。
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港口方面,以推进多式联运为目标,加快推进南京港龙潭港区等港区铁路专用支线建设;机场方面,加快完善南京、无锡、淮安、扬州等多个机场的集疏运公路建设。到2020年,江苏“四纵四横”的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全省综合交通网络总规模19.9万公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畅通,沿海沿江港口、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分别达到18亿吨、8亿吨,综合客运枢纽覆盖13个省辖市。
参考文献
[1] Fusun Ulengin.A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 policy decisions:The case of Turke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2007(41).
[2] Angela Hull.integrated transpor planning in the UK from concept to reality[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5,25(4).
[3] 王红.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2(1).
[4] 马小毅.城广州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2010-2020))[J].城市交通,2011(3).
[5] 黄浩.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7(10).
[6] 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R].2014-06-16.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省哲社课题“江苏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浩(1975-),男,湖北荆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