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反腐败研究的学科基础与前沿热点解析

2018-09-10 14:40张兵乐云蔡宝刚
廉政文化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反腐败知识图谱

张兵 乐云 蔡宝刚

摘 要:腐败问题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国内大量学者不断对该问题进行阐释和讨论。根据文献计量学和引文空间分析理论,以CSSCI中1998~2015年的1686篇反腐败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反腐败研究的学科基础和前沿热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学科基础方面,反腐败研究主要分布在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政治领袖的著作和各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在前沿热点方面,当前反腐败研究主题可以归并为6个研究聚类,包括腐败发生机制、反腐败措施等,并且伴随着学科发展,反腐败研究逐渐从抽象的泛化研究升级到具象的深入细致研究。

关键词:反腐败;CiteSpace;知识图谱;学科基础;前沿热点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8)04-0052-11

腐败是公职人员违法谋取私利的行为[1],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目前,腐败问题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BBC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腐败是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2],我国调查也表明腐败一直位列“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与此同时,在学术研究方面,尽管存在着数据难以获取和其他“众所周知”的困难[3],大量研究学者对腐败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最早有关腐败的论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印度Kautiliya的《Arthasastra》一书,在该书中他指出腐败存在着四十多种不同形式[1],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腐败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4]。迄今腐败的研究论文数量迅猛增加,涉及腐敗原因、后果、应对策略等。总体而言,研究和探讨腐败的时代已经来临。[5]

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腐败行为的经济解释,消除腐败的实证和计算实验支持以及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探讨,另外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腐败的含义、原因和作用机制等。[6]其研究具有多学科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等领域,研究视角包括从一般情境下的理论模型构建到单个腐败案例的详细分析。这些表明当前的反腐败研究呈现出碎片化和分散化特点[5],甚至同一问题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和引导反腐败研究发展,Deysine[7]指出历史文献的梳理能够指导反腐败研究的动向和新趋势。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反腐败研究文献的梳理,利用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分析工具探讨反腐败研究领域的学科基础与前沿热点,以为学术界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依据。

一、研究方法

多年来,有关反腐败的研究文献卷帙浩繁,研究主题复杂多样,了解和掌握反腐败研究的发展主题对于发展反腐败理论和提出反腐败对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呈现腐败问题的研究脉络,从而识别反腐败研究的经典理论和知识聚类,辨析反腐败研究的起源与演进,以剖析反腐败的研究现状,探究反腐败研究的前沿热点和未来延伸趋势。

伴随着知识挖掘技术的发展,文献与文献之间的信息关系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在信息可视化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已经成为文献计量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旨在显示科学研究的结构和动态映射,并试图在动态变化的文献系统中找到科学知识的内在连接。[8]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通过文献信息的可视化,利用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等将“零碎知识拼凑成型”,从而方便研究人员揭示科研文献的学科发展规律,较为直观地识别研究热点的演进路径和学科领域的经典基础文献。因此,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技术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文献综述,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文献梳理,以及提供更为全面的文献参考。[9]

Onyancha[10]和Ewins等指出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以挖掘腐败特征、类别、风险以及研究趋势等,并找出相关的被引文献、关键词以及作者分布等。[11]而基于引文和被引文献的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的分析工具CiteSpace能够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演变趋势、研究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研究前沿之间的内部联系,其核心功能是探测出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拐点,以及学科研究前沿的历时性变化趋势,它既能揭示静态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又能展示动态的“知识发展进程谱”[12-14]。因此,本文将基于引文空间分析理论,利用CiteSpace这一科学知识可视化工具计量分析反腐败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绘制相应的聚类和时间线视图,以此来识别当前反腐败研究的学科基础和前沿热点趋势。

二、数据来源

知识可视化的基本流程包括三个部分:数据获取、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15]CiteSpace旨在进行引文网络分析,包括“搜索”和“解读”两个阶段[16],具体操作步骤涉及确定研究领域、收集数据、提取研究前沿术语、时区分割、阈值选择、精简与合并、显示、可视检测以及验证关键点等[14]。因此,收集相关文献是进行准确分析的首要任务,这直接决定了反腐败知识图谱分析的科学准确性。

文献检索需要严格控制引文的检索范围,既要防止检索口径过于宽泛造成检索数据“污染”,也要防止检索范围过窄从而降低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因此,为了检索结果的全面精确,本文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本文采用CSSCI数据库作为引文数据库。与此同时,在具体文献检索方面,存在着两种检索策略:代表性期刊检索和主题词检索,鉴于本文研究目标领域较为明确,选择基于关键词检索较为适宜。[17]因此,本研究最终采用文献题目(Title)包含“腐败”这一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6年8月1日,时区选择为1年,共获取了1998年至2015年共计18年的1686条文献记录。为了初步了解国内反腐败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本文首先分析文献的年度分布、被引文献分布、文献出版来源以及学科分类等。

可见,在整个观察期内,国内有关反腐败研究的文献数量长期高于75篇,整个学术界对该问题一直给予较高的关注度,并且伴随着国家反腐败斗争的继续,近期反腐败研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表明该期间反腐败研究热度和受重视程度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反腐败研究被引文献中,一方面反腐败被引研究在2000~2013年间一直超过300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近年来反腐败研究的被引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尽管反腐败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但反腐败研究文献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尽管反腐败研究数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被引数量仍相对偏低。

图2表明在文献出版来源方面,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黑龙江省委党校主办和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办的期刊,其中《求是》期刊以74篇高居所有来源的榜首。这些期刊一半以党刊或党政机关主办为主,其他主要以各类人文社科类学会或研究院主办,仅有《中国行政管理》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刊文总量计41篇。这表明我国反腐败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各级党委党校和人文社科类的刊物。

为了进一步对反腐败研究的分布进行探讨,本文梳理了反腐败研究的学科分布情况,剔除自引的施引文献,所得文献共1663篇。可以看出目前该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学(36.20%)、管理学(22.73%)、经济学(13.47%)和法学(12.75%)等领域,特别是政治学方面的文献占比超过35%。另外伴随着反腐败研究的不断深入,从管理学和经济学探讨腐败的发生机理、原因和后果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两个学科的文献总数占比亦超过35%。与此同时,在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从法律等法学视角剖析腐败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和发展。因此,反腐败研究已经逐步形成以政治学为主导、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理论知识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和扩大反腐败研究的视角和范围,从而使之日益学术化和规范化。

三、文献计量结果分析

CiteSpace的科研知识图谱解读可以分为两种:研究领域的现状解释和未来前景预见。[16]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通过共被引关系勾勒出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而共词分析和词频分析等能够透视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和发展动向[18],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共被引分析探讨反腐败研究领域的学科基础,利用共词分析和词频分析等讨论反腐败研究的前沿热点。

在CiteSpace软件分析过程中,包含大量冗余文献的分析将降低信息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分析的精确度,进入CiteSpace进行分析的文献应该能够以较少的数量涵盖范围最广泛的研究内容。[19]考虑到这些文献主要包括高被引文献、划时代文献和频繁出现关键词的文献等[9],本文采用文献数据抽取模式(阈值选择)为(c,cc,ccc)模式,即通过(引文数量、共引频次、共引系数)设置筛选文献的方式,其中阀值越大,符合条件的文献就越少。经反复调试,文献的前、中、后三个时间分区的阀值分别选择为(2,0,0)、(2,2,15)和(2,2,7),关键词来源选择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等内容,修正算法选择最小生成树精简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

(一)反腐败研究的学科基础分析

理论研究的知识基础由研究前沿的文献引文和共被引轨迹构成,对应于研究前沿的所有前期文献集合。在CiteSpace中,学科基础主要根据文献共被引来体现,包括文献的共被引分析、作者的共被引分析以及期刊的共被引分析等方面。

1.反腐败研究的作者共被引分析。White[20]指出对于作者的共引问题,作者共引频次越高,则表明作者学术相关性越强。另外,文献数量往往反映其知识产出能力,而文献质量则反映其学术影响,并且相比发文数量而言,以文献质量评判作者的学术地位更为客观和准确。[21]因此,本文采用被引频次和中心性两个指标共同测度作者发文的质量与学术成就,通过追踪对反腐败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知识源作者,可以发现本研究领域内的“关键研究人”。分析表明本研究中共有2193位作者被引证,平均每位作者被引證1.3次,在CiteSpace生成的作者共引科学知识图谱中(见图3),共选择出147位作者以及185条作者之间的连线,其网络密度为0.017。聚类后网络的模块值(Q值)为0.71,平均轮廓值(S值)为0.53,经检验该网络聚类是合理的。[16]

可以看出,该聚类的社团结构和聚类具有显著性,引用网络较为稀疏。其中,影响最大的作者是邓小平,在过去18年间一共被引用了110次,这些引用均来自于《邓小平文选》,该文选有大量篇幅在讨论腐败问题,包括腐败的深层次根源、表现形式和反腐败斗争等,其他政治领袖如马克思、毛泽东的相关文献引用也分别高居第二至第四位。另外,虽然这些文献的引用率较高,但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文献的中心度不高,大部分低于0.1,处于较为孤立的状态,这反映了他们的引用相对单一,节点的连线数量也不是非常多。这表明尽管存在着较多的被引关系,但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与当前学术研究的联系不够紧密,较多文献仅将这些内容作为研究背景素材引用。

与此同时,在被引作者网络中,中心度最高的是Mauro和Shleifer两位,他们的中心度都高达0.32。其中Mauro主要关注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Shleifer则主要探讨腐败自身,包括腐败过程中政治家与企业的“政企关系”以及转型经济等,这些文章较多从经济学视角剖析腐败问题,大多来源于《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另外其他的国外学者如孟德斯鸠和亨廷顿的文章中心度也较高。这些表明当前我国学者大量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剖析国内腐败问题,特别是从经济学视角探讨腐败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反腐败研究的趋势。

2.反腐败研究的期刊共被引分析。期刊分析有助于明晰反腐败研究的学科属性并加深对学科内涵的理解。本文用引用频次和中心性两个指标反映节点的重要性,引用频次越高,则表明该期刊在反腐败研究中越具有学术影响力;中心性越高,则表明该期刊与其他期刊之间的共被引关系网越紧密,这类期刊往往构成了反腐败研究的重要学科基础。据分析表明本研究中共有1989种期刊被引,在CiteSpace生成的作者共引科学知识图谱中(见图4),共选择出189位作者以及253条作者之间的连线,其网络密度为0.014,聚类后网络的模块值(Q值)为0.68,平均轮廓值(S值)为0.33,满足评价要求。

图4表明一些刊物因节点较大脱颖而出,直观上看处于较为核心的地位,并且这些刊物以出版社为主,排名前十五名的刊物中出版社占据了10个。由此可以看出相较于期刊,我国学者在进行反腐败研究时更倾向于引用出版社的出版物,而其他包括《经济研究》、《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和《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的5个刊物,全部都是经济类研究期刊,包括纯经济类刊物以及聚焦于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的经济类刊物,这进一步强化了作者被引分析结果。另外,在引用期刊图谱的中心性方面,《经济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以及《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四种出版物的中心度超过0.1,处于不同类型引用的核心。

与此同时,图4表明的另一个现象是期刊和出版社的出版物共引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聚类,最大的聚类群共有3个。浙江人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三联书店之间形成了第一个被引大类,另外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和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等形成了第二个被引聚类,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与《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三者形成了第三个被引聚类。这些表明在文献的被引期刊方面,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文章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引用对象,论述性的反腐败研究文献倾向于引用出版社的出版物,而其他类型的文献已经开始关注并追踪国外反腐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反腐败研究的文献共被引分析。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文献往往构成了本学科最重要的学科知识基础,节点越大表明该文献在反腐败研究中被引次数越多,其在该研究中处于奠基性地位,其研究方法、技术手段、采用理论或研究结果往往能够推动整个反腐败研究领域的发展。据分析表明本研究共有2482篇文献被引,在CiteSpace生成的作者共引科学知识图谱中(见图5),共选择出79位作者和58条作者之间的连线,其网络密度为0.019,聚类后网络的模块值(Q值)为0.80,平均轮廓值(S值)为0.36,是满足要求的。

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反腐败研究的文献引用范围较为集中,平均每篇引用接近1.5篇,引用数量偏少。这一方面可能由于研究话题的特殊性,大量文献并未标识被引文献,另外大量早期的反腐败研究也未标识参考文献,二者叠加导致反腐败引文数量偏少。与此同时,就单个文献引用而言,胡鞍钢2001年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挑战腐败》一书获得的引用率最高,该著作分析了中国腐败的类型、特点、后果、原因、发生领域以及应对策略等,是反腐败研究的大百科全书,其引用次数达17次,中心度为0.24,表明其在反腐败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另一篇重要的文献是由苏珊·罗斯·艾克曼出版的《腐败与政府》,该书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对腐败的性质、成因和应对策略与治理手段进行了分析,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系统地分析了腐败机会,并运用国际对比方法分析腐败的普遍性问题。

总体而言,相较于知识源作者图谱和引用期刊图谱,引文文献图谱的网络节点呈现出极化现象:要么是孤立节点,要么呈现出相互连接的状态。这表明在整个引文中,存在着一小部分文献的引用频次不高和引用范围不广泛的问题,同时大量文献对后续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共引,并共同奠定了反腐败研究的知识基础。

(二)反腐败研究的前沿热点分析

研究的前沿热点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代表着当前科学研究中的新趋势,Persson[22]指出引文形成了前沿热点。考虑到反腐败文献关键词是对应研究的核心与精髓,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理论前沿,因此在本文中反腐败研究的前沿由施引文献中使用的突显词及其聚类来体现,具体包括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两类,其中共词分析包括静态的共词网络聚类视图和动态的时区视图。

1.反腐败研究的高频热点词分析。齐普夫定律(Zipfs Law)指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动向可以利用文献关键词或主题词出现的频次高低表示,因此在反腐败研究中,通过分析研究文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在CiteSpace分析中,选择网络节点为“Keyword”进行反腐败研究的高频词统计,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8年间,反腐败研究共产生了817个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的10个词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在这些关键词中,反腐败的词频高达191,是出现频次最高的,比前六位中的其他5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之和还高,这表明在反腐败研究中,作为反腐败研究的最终靶向和终极目标,反腐败一直是研究热点。此外,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和监督机制等语义相似的关键词也大量出现,并且在前10大关键词中,有关反腐败内容的关键词占据了“半壁江山”。由此可见,腐败问题的治理一直是反腐败研究的热点。

此外,另一类高频词诸如腐败现象、学术腐败、政治腐败和权力腐败等,都充分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焦點,属于具象的腐败问题研究,如学术腐败和政治腐败都首次出现在2008年,这段时间正是国家开始高度关注高校腐败和政治权力腐败,这种社会关注自然反映在研究学者的文献中,这表明反腐败研究的热点紧扣时代主题。与此同时,中心性指标表明整个反腐败研究中“腐败行为”这一关键词的中心度达0.7,远远高于其他关键词,说明作为一种隐蔽的非法行为,基于个体层面的微观行为分析纵贯多个其他高频词,这有助于将反腐败研究引入到微观考察与宏观政策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框架中,并从行为动机、机理、心理以及外部环境等多个视角探析腐败的发生机制。

2.反腐败研究的共词分析。共词分析主要探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关系,它通过构建关键词的词频矩阵和“突变侦测算法”将研究领域的不同关键词分割成不同聚类,每个聚类簇代表着一个方面的话题,这样共词分析就构成了关键词共现图谱。本研究采用LSI\LLR\MI相结合的算法进行聚类标签抽取,结果显示其聚类后网络的模块值(Q值)为0.55,平均轮廓值(S值)为0.40,满足检验要求(见图6)。

图6显示,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此次分析共生成108个节点,169条连线,6个膨胀词。因此,国内反腐败研究可以划分为6个聚类,其对应的膨胀词分别为“转型时期、本地公共采购、制度建设与腐败”“反腐败、经济增长、晋升锦标赛与社会资本”“影响、成本、惩治腐败与反腐败”“腐败犯罪、反腐败思想与中美等”“权力腐败、权力、网络反腐与社会资本”与“实证研究、亚洲国家与外商直接投资等”,每个膨胀词所包含的文献在图6对应灰色框中显示。

聚类C0位于整个网络的中心,这个聚类与其他四个聚类C1、C2、C3与C4均有联系,说明聚类C0是反腐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其他聚类均由该聚类引申出来。在研究内容方面,该聚类关注反腐败的制度供给,涵盖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腐败风险评估、财产申报、财政制度以及标本兼治等方面,表明该聚类关注转型时期中国的反腐败制度这一终极问题。聚类C1关注腐败的发生机制,包括腐败与经济增长、腐败与行政权力的依赖关系、政治锦标赛、政治体系、国家审计等情形下的腐败情况,并通过实证等研究方法刻画了腐败行为的影响因素、行为特征以及行为偏好等,这些内容着重分析腐败发生的外部客观条件和内在主观特征。

聚类C2重点关注反腐败的领域和斗争方式,在反腐败领域中,关注了学术腐败、高等教育、中国共产党等方面,在反腐败斗争方式方面,包括反腐倡廉、廉政建设、基本经验、纪检监督、零容忍和常态化等,这些内容一方面呼应了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惩治腐败的具体措施和原则。聚类C3是聚类C0的延伸,主要从国际经验、国际合作、司法和政治改革等视角进行分析。聚类C4与多个聚类存在交集,重点关注权力腐败及其应对策略,包括公共权力、社会资本权力以及权力制约机制等,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官员财产公示、民主政治、网络反腐以及顶层设计等内容。聚类C5的关注内容与其他聚类没有交集,大部分为近期发表的论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西方主流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也与国际同行关注点相似,包括环境污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企业创新等内容,这部分聚类的特征就是追踪国外研究学者,采用国际主流研究范式探讨国内热点问题。

3.反腐败研究的期刊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图谱形成了包含前沿术语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了文献发展的静态结构,展示了该研究领域的主题聚类,从而辨识了当前研究的前沿。为进一步展現反腐败研究领域的主题演变和发展路径,本研究采用时区图(Time Zone)继续对关键词进行前沿热点分析,时区图根据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顺序按照从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排列,并通过突发性检测和中介中心性指标测度各个类别中的重要文献。

为了更好地展示反腐败研究主题的变化趋势和时区分布,本研究对图形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图7表明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腐败研究越来越缤彩纷呈,2005年之前的反腐败研究几乎围绕着“反腐败斗争”一条主线演化,而2006年之后的反腐败研究主题更为多样性,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广泛,既包含传统的研究视角,如腐败治理、腐败犯罪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也包含着新涌现的社会资本、腐败网络和腐败风险等,并且这些内容越来越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整体来看,反腐败研究逐渐从抽象的宏观层面研究转至具象的微观层面,这使得反腐败研究的对象范围更为清晰,研究方法也更为科学可靠。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我国CSSCI中的反腐败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研究,通过知识源作者、引用期刊以及共被引网络图谱明晰了反腐败研究的学科基础,并通过施引文献的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识别出了反腐败研究的前沿热点,包括研究主题聚类及其核心演变路径,表明当前反腐败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1.腐败问题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内的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自视角对腐败问题进行了剖析,这为反腐败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可能。另外,众多刊物也对腐败问题进行了持续的关注。这一方面保证了反腐败研究的延续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反腐败研究网络,包括作为研究理论基础的共引网络以及体现研究发展和前沿的关键词网络,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由于话题的特殊性,反腐败研究与其他问题的研究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同,这集中表现在研究的学科基础方面。虽然当前一些学术文献开始关注并追踪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然而反腐败研究的经典被引文献仍以政治领袖著作和其他各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反腐败论著为主,这一方面确保反腐败研究聚焦于国内腐败问题,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反腐败研究的论述色彩浓重,大量反腐败研究缺乏相应的“微观透视”,相应的科学深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伴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反腐败研究在围绕“反腐败”这一研究主轴的情形下,逐渐向其他研究方向发展,包括在研究内容方面开始聚焦腐败行为、腐败网络等新兴的行为学和社会网络内容;在研究对象上关注学术腐败、高校腐败、权力腐败等最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在研究视角方面引入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在研究方法方面开始采用统计学、计量学甚至模拟仿真等定量分析工具,从而有力促进了反腐败研究的全面发展,确保反腐败研究与其他学科发展保持一致。

然而,虽然国内的反腐败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学科基础和前沿热点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方面,领域发展不够均衡,理论创新稍显不足,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顶级文献支撑。另外,反腐败研究前沿的主题脉络不清晰,尚未出现成熟的分析框架,对腐败的思考也停留在大方向层面,缺乏具体、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因此,后续研究需要在强化当前学科发展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反腐败研究领域的延伸,注重研究分析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开拓,从而使国内反腐败研究形成更为广泛的理论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BARDHAN P. 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Issue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3):1320-1346.

[2] ANDERSON C. Hot Topics for 2011: Corruption, Unemployment and the Price of Food [N]. Vancouer Sun, 2011-12-21.

[3] 李永奎,乐云,张兵,等.权力和行为特征对工程腐败严重程度的影响——基于 148 个典型案例的实证[J].管理评论,2013,8(4):21-31.

[4] VIT RIA A, KROEZE R. How History Can Help Us Think About Corruption and Anticorruption[EB/OL].(2015-12-09)[2018-06-20].http://www.historyandpolicy.org/opinion-articles/articles/how-history-can-help-us-think-about-corruption-

and-anticorruption.

[5] JAIN A K. Corruption: A Review [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01,15(1):71-121.

[6] SHIHATA I F. Corruption: A General Review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the World Bank[J].Journal of Financial Crime,1997,5(1):12-29.

[7] DEYSINE A. Political Corrup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1980,8(4):447-462.

[8] COBO M J,L PEZ‐HERRERA A G,HERRERA‐VIEDMA E,et al. Science Mapping Software Tools:Review,Analysis,and Cooperative Study among Too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62(7):1382-1402.

[9] KIM M C,CHEN C. A Scientometric Review of Emerging Trend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Recommendation Systems[J].Scientometrics,2015,104(1):239-263.

[10] ONYANCHA O B. An Informetric Analysis of the Corruption Literature Based on Africa Between 1990 and 2001[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Libraries & Information Science,2004,70(2):86-98.

[11] MEI D,YE Y,GAO Z. Literatur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nti-Money Laundering Research:A Scientometrical Perspective[J].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4,2(12):111-120.

[12] CHEN C,IBEKWE-SANJUAN F,HOU J.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0,61(7):1386-1409.

[13] CHEN C.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4,101(suppl):5303-5310.

[14] CHEN C,CHEN Y,HOU J,et al. CiteSpace 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2009,57(3):359-377.

[15] 薛曉芳.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

[16]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7] 赵丹群.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0):56-58.

[18] 杨国立,李品,刘竟.科学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学的新领域[J].科普研究,2010,5(4):28-34.

[19] LIU S,CHEN C,DING K,et al. Literature Retrieval Based on Citation Context[J].Scientometrics,2014,101(2):1293-1307.

[20] WHITE H D. Pathfinder Networks and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A Remapping of Paradigmatic Information Scientis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3,54(54):423-434.

[21] 辛伟,雷二庆,常晓,等. 知识图谱在军事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2):334-347.

[22] PERSSON O. The Intellectual Base and Research fronts ofJASIS 1986-1990[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4,45(1):31-38.

责任编校 陈 瑶

猜你喜欢
反腐败知识图谱
浅析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现实意义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当前腐败问题的分析研究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