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莉 孟玉洁
[摘 要]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慕课环境的学习特点,文章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发现慕课环境下学生的网络自我效能感处于中高等水平,在四个影响慕课学习自我效能的维度中,自信感和能力感较高,努力感和控制感较低。因此在慕课设计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习者语言学习网络自我效能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对慕课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具有启发性意义。
[关键词]慕课环境;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19-04
“自我效能感”一词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这一概念提出后引起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外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1977年,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定义[1],1990年,Pintrich对其进行了量表编制[2],1999年,Schwarzer进行了量表编制的相关研究[3]。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被引入到外语教学领域之后,国内首先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实证方面则集中于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2007年,陈亚轩进行了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4];徐锦芬在2014年把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相结合,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5];2017年,王楠就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之间的相关性展开了调查研究[6]。随着网络技术深入地融合于语言教学之中,尤其是目前慕课发展得轰轰烈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背景发生了变化,慕课环境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一、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1977年,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一种相当具体的能力预测,它影响着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坚持性,面对困难的态度及努力程度等[1]。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面对问题和困难会表现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姿态,会倾向于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个人自身行为的直接性经验,他人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以及情绪唤醒四个方面。他也尤其注重内因对于学习者学习效率的影响,班杜拉指出:“行为、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实际上是作为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效果如图1所示。
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班杜拉建构了自我效能感量表,包含了驾驶自我效能感,管理饮食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等多种方面,而在其自我效能感测量中,班杜拉采取的是单极效能量表,量表下维度仅限于对自信感的衡量,通过给测试者呈现出由简到难的问题,让测试者判断自己是否具有解决好某项事情的信心,程度从0-100表示,0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做某事,100则表示完全有信心做。此类量表与当今比较通用的五分制量表具有很大不同之处。除班杜拉之外,1999年,德国学者Schwarzer制定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他把學习效能感看作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量表经过多次改进之后,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3]。除了理论研究,国外学者也开展了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Morgan在1994年研究了自我效能感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将居住在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学习者进行比较,这也引导其他研究者从更多影响因素来对学习者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丰富了对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成果[7]。
国内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才开始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是边玉芳在2003年编制形成了“学习自我效能量表”,她是在班杜拉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基础上,建构出此量表,并且使用了相对当时更合理的7个等级计分制,边玉芳全量表包括“基本能力感”,“控制感”两个分量表,又阐述分量表下又分别包含五个小因子,量表经过了五稿结构的验证具有很大的信效度,成为后来学者编制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量表的重要参考依据[8]。2007年,陈亚轩则根据班杜拉设计的效能量表,并且考虑到网上学习的特殊性,研制出自主学习效能感量表;他提出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是由四个维度构成的,分别是:自信感、努力感、能力感和自我控制感[4]。
基于量表编制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外研究的导向,国内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多以相关性研究为主,这些研究大多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对象多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较为少见。随着网络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整合程度日益加深,学者们对于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日益重视,但是研究的内容也以相关性研究为主,基本上都得出了自我效能感与其它变量因素之间呈正相关的结论,即: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会表现出对于英语网络环境的偏好,态度乐观积极,自信心也比较高,不会轻易放弃任务,他们会迎难而上,任务的完成效果也较好。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目前针对慕课环境下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比较少见。文章拟通过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在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探索慕课环境下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慕课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安徽某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大二或者大三;都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英语水平相当;并且他们均有过在慕课平台上完成过相应学习的经历。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问卷采取了陈亚轩所编制的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量表,把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分为四个维度:努力感、自信感、能力感、自我控制感。
本次自我效能感量表采取的是里克特五级记分制,分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和完全同意这五个选项,分别对应0-5分。根据国内外研究惯例,把≥4分认作是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把≤2分看成拥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把3分看作是学习者对于自己的评估的不确定性,自我效能感不是很高。
首先研究小组人员通过定点发放的形式,共收到有效问卷回答106份,通过统计分析整理出来每个问题的选择倾向频度,进而根据每个类别得分次数占总选择次数的比重来分析大学生慕课环境下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为进一步探索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我们接着对其中几位学习者进行半开放的访谈,进一步分析慕课环境下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最有影响力的维度因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与分析
本次收到的106份有效问卷共计产生了742次选择次数,每个分数段的选择次数以及频率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学生(45.28%)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网络环境,此处为慕课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但是这个比例并非压倒性的,仍有超过1/3的学习者对自己能否成功达到某项目标所具有的能力不是持怀疑态度,不能有很好的评估,因而自我效能感不高,也有近两成的学生表示出较低的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
另外,我们通过对四个维度下各项问题的整理分析发现:并非每个衡量维度的效能感都处于同一水平,它们四个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在≥4分值的选择中,自信感,能力感,努力感以及自我控制感的各个维度被平均选择次数及所占总人次的平均百分比体现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自信感和能力感这两方面,由于学生得分≥4分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维度,显示出学生在自信感和能力感方面的高网络自我效能感。他们相信自己具有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能力,并且表示出很大程度的自信。另外,在控制感和努力感方面显示出学生薄弱的一面。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自我效能各维度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方式,我们采取了半开放的访谈,和其中的4名被试进行了交流。结果显示如下。
被试一:“通过慕课,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在这样条件下任务完成的也比较好,因为这样的成功经验多了,所以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更有自信了。”
慕课课程的灵活性广泛性,得到很多学习者的青睐,成为拓展知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与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提高与学习结果都有很大影响,2007年,陈亚轩所做的研究也与这一现象相呼应。
其次,学生不断累积的慕课学习成功经验,也能够逐渐提高慕课环境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这符合班杜拉所归纳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四大信息源之一:来于自身的成功经验。
被试二:“我对于计算机使用就非常不熟练,很少使用网络学习,包括计算机二级也没有通过,所以对于计算机使用有焦虑感,这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打击,学习效果因为急躁而不好,经常会无所适从。”
计算机焦虑会使学习者紧张、不安,大大降低学习效果,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我效能感水平。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焦虑程度越高,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越低,2011年,谢幼如在文章中也阐释出相同的观点[9]。
被试三:“网络上的授课老师也不会真的严格检查我们的任务,或者批评督促我们,我有时候也会因为自制力不强的情况,为了完成任务而漫不经心的在上面投入些时间,所以结果经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这个回答显示出自我控制力在任务实施中的重要性。对于控制感不强的学习者而言,网络学习经常会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他们无法掌握好学习时间,制定不出合理的学习策略帮助自己学习,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很难严格遵守指令。这些都可能对于其自我效能感降低起着重要的作用。Pintrich曾于1990年指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会使用策略管理时间和环境,而对于那些不能很好管理好的学习者而言,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就会相应降低[2]。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当内在因素无法决定学习者态度时,外在因素的控制至关重要。
被试四:“在慕课下没有同伴一起学习鼓励就会缺少动力,因为性格原因,所以不倾向于一个人学习,那样经常效率不高,所以我觉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会激发我的学习欲望。”
被试四提出的影响因素涉及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由于性格偏向,结对学习更容易激发某些性格学习者的潜能,这更进一步强调了外部动机的重要性。传统课堂中所包含的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在慕课下难以达到,所以学习者可能会出现学习动机不足等问题,以至于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越强的学习者,态度更加积极,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结果,2017年,刘俊菊通过对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之间相关性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10]。
四、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的策略
(一)设置具有梯度的递进性的学习目标,做到稳中求进
研究表明自身的成功经验会影响自我效能感。而恰当的学习目标则能对症下药,是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这有利于学习者积累自身的成功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任务也能发挥正迁移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视对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培养,避免因计算机使用焦虑症而产生网络学习抵触感
很多大学生一直适应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潛意识里倾向与教师面对面的互动。对于他们而言,比较容易对未尝试的领域产生恐惧。熟悉计算机操纵的相关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在虚拟空间的交流、资料的寻找和下载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鉴于网上学习的特殊性,自我控制感不强的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指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为自己设定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并且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归因指导,避免失去学习积极性,让那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也能够敢于直面困难。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我控制力较低的学生,老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让他们改进学习方式,尤其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所起的作用。
(四)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
对于学生在网络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应该尽量快速解决,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给予反馈意见,对于进步的学生要鼓励表扬,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未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也不能放置不理,必须发挥好监督者的作用,可以通过网络给予指导督促,诸如邮件提醒完成学习任务,QQ群通知教学计划等。另外,评价方式要做到多元化,不能唯成绩论,要有发展的眼光确定正确的评价体系,让同伴发挥好榜样激励作用,共同携手进步。
随着慕课与外语教学的整合程度不断加深,慕课环境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值得关注。从研究的结果看来,学习者对于自身在慕课学习下学习成果具有自信心,但是由于自身对环境的控制感不强,导致学习结果差强人意。因此,教师们应该采取更多元的方式提高慕课环境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但是由于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一所普通的高校,样本容量较小,还不能代表所有高校语言学习者在慕课环境下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在以后研究中,还应该增大样本容量,采取更多元的形式来探究结果以保证研究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Bandura,A.(1977)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M]. Psychological Review.
[2]Pintrich,P.R.And E.V.DeGroot.(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3]Schwarzer,R,Mueller J, Greenglass E(1999):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on the internet:data collection in cyberspace. Anxiety, stress,and copying. 12(3).
[4]陈亚轩,陈坚林.网络自主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5]徐锦芬,李斑斑.学习者可控因素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4,(5).
[6]王楠.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
[7]Morgan,V. L .and J.L.Jinks.(1994). Self 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A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beliefs from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schools. In J.H.Divine&R.S.Tompkins(Eds).
[8]邊玉芳,学习自我效能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9]谢幼如,刘春华,朱静静,等.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10]刘俊菊,刘成科.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J/OL].海外英语,2017(7).
[作者简介]徐华莉(1973-),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任,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发展;孟玉洁(1994-),女,安徽宿州人,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
[责任编辑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