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寺

2018-09-10 01:15李建学
国企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杨师傅罗什佛经

李建学

草堂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的祖庭,也是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的译场。在佛教三大译场中,草堂寺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个。

户县草堂寺已有1600多年历史,这座创建于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寺院,据说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起点。

秦嶺终南山圭峰脚下的草堂寺,最初是后秦高祖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修建的逍遥园。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就住在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随后在园内建草堂寺,供鸠摩罗什居住。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名“草堂寺”。

2010年秋的一个下雨天,趁西安第一条地铁开通不久的东风,我跟着退休的老杨师傅最后一段路搭乘“蹦蹦车”找到草堂寺,撑伞听他谈论对佛教的认识和理解。在草堂寺,顽童似的老杨师傅随口背诵一首我喜欢的诗,是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

前两节,6句诗,因为佛,因为缘,已经扣人心弦。

走进草堂寺,清心、仰佛、欣赏对联,感叹一千多年的坚守,佛心永远。在草堂寺,关于鸠摩罗什,关于佛教的中国化,关于这座寺庙的历史与现实,如一本大书,一时半会儿读不完。

读草堂寺,必须记住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世界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祖籍天竺、混血,公元344年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精通梵、汉两语,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他翻译佛经改变了过去的硬译和直译之法,采用意译;组织译出的经典,既能准确表达经文原意,且文字优雅、行文流畅,开创了意译一派。

鸠摩罗什首次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经典全部完整译出,对后来的中国佛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说法生活过十三年,主译了经、律、论、杂传等共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其中《妙法莲花经》,被后世誉为佛经之王。

传说鸠摩罗什暮年仍坚持佛经翻译工作,有一天感知大限即近,就召集众僧起誓说:“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

弘始十五年(413年)四月十三,鸠摩罗什在草堂寺圆寂,终年七十岁。其“火化身尽,舌果俨然,葬于舍利塔”。鸠摩罗什安葬之后,“塔前生青莲花一枝,姚兴亲启视之,花由舌根上生。”这段传奇,据说是成语“三寸不烂之舌”的另一种典故。通过传奇,后人看到的是大师的学术自信,是对信仰的忠诚。

心如磐石,鞠躬尽瘁,结果无需印证。

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草堂寺走过了战火人祸和自然灾害多重的磨难。佛心不老,赤诚永驻,使得这座古寺成为佛教文化乃至中国历史的一座丰碑。

草堂寺内,还坐落着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草堂烟雾出自寺内一古井,相传井下有一巨石,石上卧一蛟龙,早晚呼气,从井口冒出,遂成“烟雾”。

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关中八景石碑上,有清人朱集义描绘草堂烟雾的诗。诗曰:“烟雾空蒙叠嶂生,草堂龙象未分明。钟声缥缈云端出,跨鹤人来玉女迎。”

当然,传说中的烟雾来源,是秦岭地热资源的奇妙显现。因为沐浴了佛光,成就了一种与古寺相得益彰的意境。

文字记载,唐高祖李渊为次子李世民目疾,到草堂寺乞佛,后目疾愈。李世民登基后,念起罗什法师恩德,御驾草堂,祭祀什师,留下一首诗。曰:“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译经。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如此烟雾,如此诗文与典故,让草堂寺独一无二。

猜你喜欢
杨师傅罗什佛经
美丽的佛经故事
钳工杨师傅的七十年
套娃为什么被叫作“玛特罗什卡”
“及时雨”小杨师傅
空调越修越坏,谁来赔?
风车(短篇小说)
“花和尚”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寺 全世界惟一以罗什命名的寺院
漫画长廊
推销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