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8-09-10 06:38陈蓝爝
高教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改革

陈蓝爝

摘 要:以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新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引导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规划职业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针对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课程教学理念存在偏差、课程设置缺乏全程性、课程教学内容单一、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高校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的种种变化,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径,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数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119-03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the mining and utilization of big data has profoundly changed people's lives. New jobs continue to emerge, and the society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As a college career planning course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determine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ir own career planning goals,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employ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teaching planning of career planning such as deviation of teaching philosophy, lack of full-time curriculum,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and poor teaching effect, colleges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light of the changes in the current societypath,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Keywords: big data;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一、大数据时代呼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以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大数据时代。得利于智能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云计算的出现,人类不再受到传统数据处理需要采用抽样调查(随机分析法)而产生的局限,而是可以利用智能终端抓取人们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生理点滴变化产生的数据,再通过云计算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进而改变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大数据分析以其海量的数据规模、多样的数据类型、快速的数据流转和价值密度低等特征对人类传统思维方式提出新的挑战,改变了科学发展的范式——从计算模拟型转向数据探索型[1]。正如2012年《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中明确提出:“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AI(人工智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016年,谷歌公司开发的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同年,微软公司推出两大智能机器人小冰和小娜,可以对新闻素材做相应的智能分析、情感分析;新华社正式推出新闻机器人“快笔小新”参与写稿项目;2017年双11期间“鲁班”这一AI设计师设计了4亿张商品展示广告;2018年1月微软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人工智能AI程序在“阅读测试”中首次击败人类……

面对大数据时代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转变,如何满足社会的这种新需求培养行业尖端前沿人才,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便于在这场人工智能的新浪潮中掌握先机,是国内高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定位

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新兴就业机会不断涌现。然而,摆在高校面前的却是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却并不多,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人才供求悖论。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重任。

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规划职业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程,包含了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两大部分。其中学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行动指南,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专业背景与综合实践能力,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自己未来就业方向的系列规划。由于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因此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同时,由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未来职业的想法极有可能随着阅历的增加而改变,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可能产生不同需求,爱好与兴趣也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这势必要求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要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兼具独特性、发展性与综合性的特色。要求学生以学业发展为主线,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2]

能否正确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正确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首先,高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在意识层面上认识到做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进而树立就业主体意识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意识。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动向,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第三,高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信息收集、职业目标定位、职业技能培养。最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应当拓展大学生的眼光,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学会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确大学四年的奋斗方向,了解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3]

三、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2008年,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近十年来,各地高校纷纷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规划学业生涯、职业生涯、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上确定了不俗的成绩。但同时,各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课程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不少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呈现出片面化、功利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同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教学偏向就业指导培训,忽视对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的引导,忽视对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引导。不少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单一,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或者求职技巧,没有认识到大学生生涯规划应当是一个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渐进性的过程,应当首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全面客观的评价自我,欣然的接受自我,有效的控制自我,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临时搞突击式的培训来提高大学生的面试技巧和求职技能,功利性和工具性过重,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二)课程设置缺乏全程性

教育部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是,当前不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现状是要么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要么在大学三年级下或者大学四年级上开设,加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偏重于就业指导,使得课程教学呈现较为尴尬的局面:学生刚进校就讲授就业技巧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大三大四的学生忙于考研就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兴趣听老师纸上谈兵。这样缺乏全程性的课程设置既不符合国家教育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初衷,也没有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起到应有的效果。[4]

(三)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既涵盖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又要有专业就业前景介绍,还应当体现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对人才的需求、新兴行业和新兴职业的特点等。然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不少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将其简单的等同于就业指导课程,将课程的重心放在了就业、创业等相关内容的讲解上,着重讲解“就业求职注意事项”等内容,基本上忽略了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大学四年学业规划方面的内容,不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征进行生涯规划指导。

(四)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既有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程度的因素,也有课程考核较为随意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学生人数多的客观原因使得互动式教学难以开展,缺乏实践性与互动性局限于课堂的理论讲解让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学内容枯燥、单调,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不够,认为与自身所学专业关联性不高,没有专业课程、外语类课程重要,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学习上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要么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玩手机,要么带本英语书来课堂上背单词,要么干脆逃课在寝室睡觉。另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段较为随意,不少學校采用出勤加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期末考核以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这样纸上谈兵的方式考核,缺少实践环节,不少学生直接通过网络搜索敷衍了事。[5]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应当从澄清教学理念、做好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入手,才能让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改出成效。

(一)摸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进行全面摸底。既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定位包含了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两大部分,要求教师引导大学生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那么教师在课程中就应当调查学生的职业生涯准备状态。教师可以通过标准职业量表如CDMSE(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MI(职业成熟度量表)等信效度较高、使用较为广泛的测量量表对学生的生涯规划状态进行摸底。使用标准化量表摸底学生情况,既能给教师提供实证性的数据,便于教师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教学研究;还能促使学生从专业化的维度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准备状态,唤醒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

(二)澄清教学理念

了解学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期待与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例如:你是如何看待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你希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学到什么?)对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摸底。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针对学生不合理的课程期待进行澄清和说明。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是成功学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追求职业“成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并不是就业指导课,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讲授求职技巧而是引导学生探索自身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是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包括职业理念的引导,也不是宽泛的讲讲职业理想信念,而是一步一步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承担生涯规划和生涯发展的责任。[6]

(三)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改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么在大一年级开设要么在大三大四年級开设的现状,制定以“全程职业生涯指导”为理念的教学目标,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中。大一大二以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大三大四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从职业意识强化、职业认知教育、职业规划定位、职业规划与管理、职业素养提升等五大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所学专业特色和发展前景,做好职业规划定位。其中职业规划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包括了自我探索、环境分析、生涯决策等方面,要让学生在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科学的决策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针对大班教学的现实困境,教师要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教师可以考虑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实践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模拟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其次,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抛出问题,课程结束时让学生用“一分钟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教师开始提出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第三,改变由期末交规划书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从知识掌握情况、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涵盖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工作的理解、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贯穿大学四年,所以可以考虑用成长档案袋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考核结果动态反应学生的成长。[7]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协同的形式打造“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教师只能“纸上谈兵“的教学困境。学校可以通过在校内优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过硬的优秀教师进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让教师切切实实的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挂职锻炼中成长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聘请一批业务精干、理论知识扎实的优秀一线员工进入课堂为学生传授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学校也应当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真实的生产场景、创业环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校企结合的形式解决课堂教学中“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在企业的协同下共同寻找可以让学生尝试的微小创业项目,让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打造“实践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为主,通过任务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8]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反思

大数据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的种种变化,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径,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又要做好教育引导的责任,在充分了解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律上掌握共性问题,使得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其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教师要突出教育性和引导性,注意课程教学中的主导性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结合,避免出现分组教学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在偷懒不学习的情况。第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讲究教学方法也要强调教学内容。教师既要对学生“授之以渔”,也要对学生“授之以鱼”。第四,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新兴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才能避免让课堂授课变成“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1]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1-5.

[2]马小红.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14,8:62-63.

[3]郭海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8(下):132-134.

[4]张星杰,刘明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初探——基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规划课教学实践[J].前沿,2012,21:147-150.

[5]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5(下):141-142.

[6]张晓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研究——基于A大学的个案[D].郑州大学,2013,5.

[7]张小宾,张明,王龙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0-111.

[8]王振忠,雷蕾,侯永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112-115.

猜你喜欢
大数据教学改革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