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耀远
摘 要:水族自称sui33,这个词在水族日常口语和水书中广泛使用,水书中的“水”字也读sui33,有指五行中的“水”、族称、雨水等义项,而泉水的“水”今读nam33,水族自称sui33是水书“水”字和名词“水”的共同语源,水书“水”字至今仍然保持sui33的读音,名词“水”sui33是在南迁融入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后转化为“nam33”。水语sui33是在水族这一族群形成之初就有的词汇,是水族这一族群最为古老的语音之一,并且在族称和水书中一直保持至今,sui33这个词的历史足以说明水族的历史和水书的历史。
关键词:水族族称sui33;水书“水”字;名词“水”nam33;语音保持;水族历史
中图分类号:H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8)06-0149-07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显著特征,也是文化的象征和历史的注解,它在民族的诸特征中变化比较缓慢,也是较为稳固的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族称的音义是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可以说族称是族群最为根本的标志和象征,不管身处何地,共同的族称最能够引起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没有共同的族称即被视为“非我族类”,所以说它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表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文化现象,都要在语言中留下投影。”[1](P2)有鉴于此,每一族群的族称尤为明显。主要聚居在贵州省南部的水族,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他们自称sui33、zn13 sui33、ai33 sui33,亘古不变,族群内部对sui33这一族称的认知是一致的,三洞、阳安、潘洞三个土语区的语音始终保留着sui33的稳固性,没有发生变异,没有出现地域差异,是维系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拟从族称sui33在日常口语和水书文化环境里的语境使用情况试作一些简浅的探讨。
一、水语里的sui33
(一)自称
作为族称,sui33是一个常用的核心词,自然保留在水族人的语言里,主要体现在与别的民族划分界线,古地名、古歌、谚语等都有很好的运用。
1.族称
水族自称sui33(水族)、zn13 sui33(水族人)、ai33 sui33(水族人)。表示一大群水族人的時候说xuo55 sui33,sup32 ljok32 sui33(十六水),韩荣培、唐显良两先生对sup32 ljok32 sui33(十六水)有详细论述 [2]。说水族语言称fan31 sui33 (说水语),此外,还有这些词汇都带族称sui33,la: k42 sui33、nu53 sui33(水族小孩)、ni53sui33(水族妇女)、lo31 sui33(水族大伯)、ja53 sui33(水族老婆婆)、 pu53 sui33(水族男人)、 qo35 sui33(水族老爷爷),水族人居住的地方称xn31 sui33, 水族寨子称mba:n33 sui33或
a:n31 sui33(水家),称居住在下方的水家为sui33 te33,等等。
2.古地名
在水族的古歌或传说中保留有一些带sui33的古地名。如nja13sui33 睢河/睢溪:《迁徙歌》歌中“qa:u35qo35nda:u13a:u35nja13 sui33”(我们祖先住在睢河);sui33a55 睢雅(一作i33 ka33西嘎): qa:u35qo35 pu53som33 a:u55 sui33 a55(我们祖先当初住在睢雅)。sui33 wau13是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的迁徙古歌中的一个古地名,古歌原句是“na13 lau33 qo35 s33 sa35 miu13 kui33 ,ja53 s33 sa35 sui33 wau13”(只有祖公才爬上“苗溪”,只有太祖母爬上“濉山”)。
传说古代水族由三个部落组成,这三个部落分别称睢柳sui33 liu33、睢米sui33mi55、睢干sui33kam13[3]。此三个部落名就是三个古老的地名。
如今水族地区也有带sui33的地名,在今周覃镇廷牌社区有一个以莫姓为主的行政村叫jin35 sui33(引虽),李方桂先生于1943年到过水族地区进行水话和莫话的调查研究,著有《莫话记略·水话研究》《水话词汇》等书(按:李方桂先生调查地为荔波县的水利等地,今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南片区,如中和、三洞、塘州、廷牌、恒丰、周覃、九阡、扬拱等地在建立三都水族自治县之前归荔波管辖,是1957年建立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时候才划归三都。而操莫话的群体是以荔波县的莫姓为主体)。在阳安一带有一山洞叫qa:m13 sui33 (水族人的洞),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闷村板闷寨前面有座比较低矮的山丘叫qom53 ku33 sui33(姑水山)等。
3.民族边界
在多民族杂居的地方,语言自然形成民族边界,如水族、苗族、汉族、布依族四者的关系中,水族通常和苗族站在一起称miu13 sui33 (苗族水族),而把汉族和布依族划到一起称ka53ja:i33(汉族布依族)。对特定的节日也有自己的界线,如端节通常称je33 twa33,但是在解释说明的时候称je33 je13 sui33 (水家春节)。而在一些民族特色鲜明的物品用具,也会用sui33来界定,如nduk55 sui33(水家衣服)、 jie13 sui33(水家布匹)、hip32 sui33(水歌)、ha:u33 sui33(水族的酒)、ha31 sui33(水药),to31 sui33(水历),例句:wan13 nai55 to31 sui33 i33 ko31?(今天水历是什么时候?)。
4.谚语、俗语
水族的谚语、俗语非常丰富,也很有特色,其中用到族称sui33的不在少数。
(1)客好水不好
音标: ka53 nda:i13sui33me31nda:i13
直译:汉人 好水族人不好
意译:汉族的人好而水族的人反而不好,泛指远香近臭,很多好事反而被身边知情的人搅黄。
(2)客话掺水语
音标:sui33 pja:u13ka53
直译:水语 掺汉语
意译: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有的人不太会说汉语,所以在使用汉语表述的时候,不时掺杂有水语;一是有的人在与本民族人交流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与汉族接触多、有能力而有意使用部分汉语词汇。
(3)喝睢水成睢人[4]
音标:je13 nam33 sui33 n13 zn13 sui33
直译:吃 水 睢 成 人 睢
意译:喝了睢河里的水而成了睢人。
(4)水族与水族成亲[4]
音标:sui33 nam35 sui33 he53 kwai13
直译:水族 与 水族 做 亲家
意译:即水族人与水族人打亲家的族内通婚主张,言下之意就是为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尽量不与外族人通婚。
(5)水家过端节,汉族过春节[4]
音标:sui33lau53 twa33 ,ka53 lau53 je13
直译:水族 大 端节,汉族 大 春节
意译:水族节日以端节为重,汉族节日以春节为重。
(6)汉族过年杀头大肥猪,水家过端杀个青南瓜[4]
音标: ka53he53je13ha33mu35wa33wa33
直译:汉族办春节杀猪哇哇叫
音标:sui33je33twa33ha33lam13pu31 u13
直译:水族过端杀个南瓜青
意译:汉族过春节杀大肥猪,水族人过端节只吃还没长熟的南瓜,表达水族人对汉族生活的羡慕。
(7)水苗布感情源远流长[4]
音标:sui33 miu13 ja:i33 pai55 pa:i13 a:i33 a:13
直译:水族苗族布依族聊 天 去很长
意译:水族、苗族和布依族合得来,情感好。
从上面的例举看出,水族的自称sui33在水语里由古到今都一直在使用,并且范围广泛。
(二)他称
李润桃研究认为古汉语民族族称命名方式有以居住地、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图腾崇拜、朝代、部落首领等来命名[5]242-243。在古代以居住地来命名族称的方式非常普遍,水族的自称sui33就是以居住地来命名,即生活在sui33一带的人们共同体。即使是到了唐代,他称的抚水蛮也是以居住地来命名,即居住在sui33(撫水州)的人们共同体。关于“抚水”一词的历史文化正如学术界所称的一样,抚水州就是为了安抚“sui33(水)”族所设置的行政建制。苗族是南方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鲜明和分布广泛的民族,历史上也曾以苗族来统称南方的少数民族,水族也曾被归入苗族一类称为水家苗,但是并没以服饰特色如白苗、黑苗、青苗、花苗、长裙苗、短裙苗等为标准来命名水族,同样水族也曾被归入夷族一类称为水家夷,不管是水家苗还是水家夷都还仍然保持有sui33(水族)的自称。所以历史上,不管是水族内部的族群认同,还是外部的兄弟民族共识,水族是一个原居住在sui33一带的人们共同体的历史事实是清晰明朗的!汉文献史籍对水族的记载非常之少,且语焉不详,甚或错讹,让我们在文献里寻找水族的历史非常困难,往往只能是根据一些记载来与今日水族文化习俗加以比对,如《史记·货殖列传》的“饭稻羹鱼”、《华阳国志·南中志》的“畲山为田”、《魏书·蛮僚传》的“干兰式”建筑、《北户录》的“杀鸡择骨卜”、《旧唐书》的“抚水蛮”、《宋史》和《文献通考·四裔八》的“其酋皆蒙姓出……民则有区、廖、潘、吴四姓”等等,这些记载在南方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也确确实实与水族的口传古歌、文化习俗相吻合。众所周知,一般民族自称多用美称,他称则多是贬称,水族的自称sui33源于曾经的居住地,既不溢美也不贬损,保留了中性的感情色彩。故而认为,推测sui33(水族)起源于诸如带sui33 (濉、睢、虽)等字的历史地名不无道理,是可信的。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看,百越族系没有卷舌音,sui33(水族)曾经融入百越族系的历史印迹是明显的。
二、水书中的sui33
(一)sui33在水书中的运用
水书称le13 sui33,即水族人的书之意。当然这个词语的外延相当宽广,视不同情况而定,作水族人的书时,指的是水书的整套知识体系,而有时指用水字编写而成的水书典籍,有时又指单个的水字。汉语“水”字在水书中有广泛运用,其读音以sui33为准,它的字义或指五行中的“水”,或指水族族称。
1.水书条目
在水书中带有“水”的词汇或短语主要是水书条目名称。
(1)水书条目名称:thu33 sui33 (土水)、sui33 sja:13(水伤)、sup32 i55 mbe13 sok32 sui33(十二年属水)。
(2)带水的二十八星宿:sam35 sui33 jon31(参水猿) 、u33 sui33 peu35(箕水豹)、kn35 sui33 jn52(轸水蚓)。
(3)专用短语:tai55 sui33 tha:m13 la:35(大水贪狼)、xjeu33 sui33 ljem52i35(小水廉贞)。
2.水书正文句子
水书先生诵读水书的时候,带sui33音或sui33字之处不少。为便于查阅检索,以《水书正七卷壬辰卷》为例,带有“水”字或sui33音的水书句子有以下数种情况。
(1)专有名词“土水”
水字: [6]63
音标:thu33 sui33 hu33 thu35 ljo31
直译:土 水(年)虎 兔 龙
意译:五行属土、水的年份,忌用寅、卯、辰三日。
水字[6]78
音标:ha:m13 ljok32 u33 sup32 i55,
直译:三 六 九 十 二
水字:
音标:fa33 nem13 u31 u31sui33
直译:火 靠 豬 牛 水
水字:
音标:thu33 sui33 tjam55 ti55 i55 ju53 qo13 i13
直译: 土 水 顿 地忌酉 公 鸡
意译:三、六、九、十二月,五行属火的年份忌亥日,五行属土、水的年份忌酉日。
水字:[6]118
音标:thu33 sui33 tjam55 ti55 i55 ju53 qo13 i13
直译: 土 水 顿 地忌酉 公 鸡
意译:五行属土、水的年份忌酉日。
水字:[6]295
音标:fa33 u31 mi55 t55 thu33 sui33 ht55 hu33 m13 ja:31
直译:火 牛 命 吉 土 水 戌 虎金 羊
意译:(庚辛壬癸年)用丑、戌、未时
(2)表示族称
水字:[6]142
音标:tje13 im31 n13 a:i33 au55 sui33 li31
直译:丁 壬(年)辛 亥 要 水 离
意译:丁壬年的辛亥日,我们水族人在择日时要避开不用。
水字:[6]168
音标:jt55 qe13 sui33 ho53 ljo31
直译:乙 庚 水 放 龙
意译:天干为乙、庚的日子,水族人要择用辰时。
(3)表示雨或水
水字:[6]148
音标:a:p42 i13 san13 ju53 o31 mi55 fa:13
直译:甲 己申 酉 午未 方
水字:
音标:m13 sup32 t55sek55 sui33 na:m31 ta:13
直译: 金 十 七 杀 水 南 来
意译:甲己年的申、酉日忌午方和未方,祸患如洪水般涌来。
水字:[6]313
音标:tje13 im31 o31 si31 sui33
直译: 丁 壬午 时水
意译:这是“开霞”条目中的一句,水族敬霞节就是敬水神,目的是祈雨。此句说的意思是在天干为丁、壬的日子,选择午时开坛祭祀,天才会下雨。
(4)表示五行中的水
水字:[6]291
音标: i33 o31 ma:u53 ju53 um13 jo55 sui33
直译: 子 午 卯 酉 金 用 水
意译:子、午、卯、酉年五行属金的年份,选择五行属水的吉日,按纳音金生水,吉。
(5)二十八星宿名
水字:[6]205
音标:mu55 ui35 a:p35 ji31 fa:13
直译:戊 癸 甲 寅 方
水字:
音标:fa:13 a:p35 ji31 fa:13 sa:m13 sui33 jon31
直译:方 甲 寅 方参 水 猿
意译:戊癸年忌甲寅日,特别是又是二十八星宿中参水猿的甲寅日。
(6)作诵读配音用的sui33音
水字:[6]172
音标:je13 ljok32 a31 ta13 sui33 ho55 li31
直译: 正 六 蛇 来 水 火力
意译:正月、六月忌用巳日。
水字:[6]265
音标:a:p35 i13 sui33 to13 i13 mn31 ma:u53
直译: 甲 己水 冬 鸡 天 卯
意译:甲己年的冬季择卯日,吉。
水字:[6]266
音标:pje13 n13 u13 sui33 fa33 ju53 t32
直译: 丙 辛 秋 水火酉 日
意译:丙辛年的秋季择酉日
同时查阅张振江、姚福祥《水书与水族社会——以<陆道根源>为研究中心》(2009)一书,其中水书正文为sui33字或带sui33音的有十余处。所以说,在水书中sui33的使用是有一定的频率,有多种义项。
(二)族称sui33与载录水书的汉文献
从水族自称与他称由古至今具有一致性看,与水族的重要文化特征“水书”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下面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水书研究的基本观点:
1860年,莫友芝在《红崖古刻歌》注中,对水族古文字的评述是:“吾独山土著有水家一种。其师师相传,有医、历二书,云自三代。舍弟祥芝曾录得其六十纳音一篇。……且云其初本皆从竹简过录,其声读迥与今异,而多含古音,核其字画,疑斯篆前最简古文也。”[7]
苏忠廷修,李肇同、董成烈纂的光绪《荔波县志》稿本,是目前见到的最早对水书进行载录的方志,该书卷十一杂记中描述了水族黑巫术——放鬼,其中提到“相传其书名为《陆压钉头七箭书》,皆怪诞不经之词,然余尝见其书赤文绿字,类于鸟迹,未易测识,或亦不尽诬云。”[8]说的正是水族的水书,“类于鸟迹”讲的是水书的字形,尽管接触水书的人“未易测识”,但是该书著者李肇同作出了“亦不尽诬”的根本判断。
民国十四年(1925)窦全曾修、陈矩纂的《都匀县志稿》卷五:“夷族无文字,惟水族诹吉占病有专书,至今传习其文,谓之水书,一称反书,大氐古篆之遗,第相沿日久,渐多讹失耳。”并收录水字两页,有 “辅、武、破、弼、贪、巨、禄、文、廉、乾、震、离、阴、祖”等字96个。
民国二十一年(1932)郭辅相、蒋惠溥、王定一等修,王世鑫、张明星编纂《八寨县志稿》卷二十一载“水家”条,述及民俗外还谈到水书,“所用之书,形类蝌蚪篆文,读之甚不可解,谓之反书。据云,彼用以推择作祟亦甚验。”
民國二十九年(1940)《三合县志略》(44卷),该书由三合人(今三都水族自治县)胡翯修纂。卷四十一民族略对水书水字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胡氏说:“现今此族人民每值庆吊,吹笙跳舞,及以兽尾为饰,顿足为节,与《宋史》所记历历如绘,更以文字为证,今日贵州全省除大定有夷文外,土著中则惟水家有文字,其余苗、瑶、仡佬之属则无之,而水家文字中除天干地支及象形文字外,居然有文、武、辅、弼、廉、贪等字,假使当日无文化思想政治组织焉有此等深切会意形容之文字,准此以谈,则水家在吾黔南为先进之民族,故文化水准亦较他族为优,后世不察,视为异类,失之过矣。” 收录了165个水族文字及“水文六十甲子”表。在表后又说:“右列文字,系三合东乡水族所用,为医巫之秘籍,俗谓之反书,又谓之水家文。在三合与荔波接壤之十六水多用之。……其文似古籀、小篆。”在此提出水族文字有象形文字,似古籀、小篆,叫做水家文,除有文武、辅弼、廉贪等汉字外,也有会意、形意之字,有医、巫两种秘籍等观点。
1942年,汉族学者张为纲先生到荔波水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后在当时的《社会调查》第三十六期上发表《水家来源试探》一文,从水家的姓氏、文字、迷信、“歌书”四方面证明“今之水家。盖即殷之遗民”。关于水族文字,他在文中说:“水家文字,俗称‘反书”,“所以谓之‘反书以其字体多倒书”,“细考其形,竟有与武丁时期之甲骨文字极为近似者”,首次提出了水族文字与武丁时期甲骨文极为相似的观点。
1943年,汉族学者岑家梧到荔波水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搜集到水书抄本45种,后来在《西南民族文化论丛》上发表《水书与水家起源》一文,“水书字迹与刀刻的甲骨文及金文,颇多类似。”“至少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亦可断言也。”
我们可从李方桂给潘一志的信函看看当年他们的调查研究情况,李方桂在民国三十二年十月十四日的信中说:“水家、莫家及榕江等处之洞家皆必出一系,弟自语言上称为‘洞水语系。此系与荔波之‘本地、独山之‘蛮亦有关系。本地等属,弟所谓‘台语系。此两系关系甚深,而与汉语之关系亦甚明显,盖皆出同源,历时久而差异遂增。荔波之瑶人,实属苗语系统。与‘洞水语及‘台语皆异。但其与汉语亦有关系。故现所谓瑶、苗、水、洞等无不与汉族同出一源,此弟所以敢言者也。”[9]
凌纯声在《中国边疆文化》一文的第三部分“西南文化”中说到:“诸僚之中,现仅水家有文字,其文亦以古汉字损益而成,而又杂以自创的少数象形文字,然与汉字同系无疑。” [10]显然凌先生仅仅从字形看,水字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汉字损益而成,这是保留在比较初始的认识,他没有从自创水字再回过头去探讨,不过没有影响到他对水字的基本判断“与汉字同系无疑”。
从以上的文献研究看出,在清末到民国时期,学界对水书研究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水书字形与甲骨文类似,二是水书读音保留古音,三是水语与汉语同源。结合水族族称的历史,可以推测水书的历史是相当古老的,并且与汉语汉字的历史有亲缘关系是无疑的。
三、水语sui33与nam33
关于水族的族称,一些著述因没有注意到水语自身的特点,仅从汉语用字“水”去发挥想象,出现了简单地望文生义的失误。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中对“水族”的解释为“自称‘海水,意为水人。”[11]又如,有人把水族说成是像水一样的民族,“四分地球三分水,天上人间唯一族”,这是某作家嵌“水族”一词而作的题词。还出现过被偷换概念的情况,石国义、潘朝霖等先生认为水语sui33与汉字“睢(濉)”的语音具有一致性,推测两者具有同源关系。有人从音韵学的角度,将今水族族称通行用字“水”与“睢”进行音义比较,由这两字在古汉语里的声韵调不同来加以反驳。殊不知,石、潘两先生用的是水族自称的水语读音“sui33”与汉字的“睢”作的语音比较,而反驳者则用汉字“水”与“睢”的古音作比较。按“水”字在当地汉语方言读ui55,是调值为55的高平调,而水族自称sui33,是调值为33的中平调,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语音。少数民族族称研究的著述中,这种望文生义的失误不少见,韦达先生在讨论壮族族称音义的时候说道:“因为古籍中的原作者,尤其是研究壮族的作者,他们对壮族的民俗民情、民族心理了解很少,他们又不懂壮族语言,对名称词的实际含义是不清楚的,理解不透的。” [12]显然,这是对民族语言缺乏必要的调查了解所致。
谈到少数民族自称的时候,有的民族因时空问题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说法,然而很多時候只能统一使用一种说法而不能广罗异说,“鉴于‘自称是一种变量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就只好取近似值而不能求精确量亦即追求严密对应了。”[13]水族自称sui33是相对统一的,但是水族自称sui33、水字“水”的读音与水语名词“水”三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需要花费一些周折才能理清他们的内在关系。汉文献曾用“”“”“”等字来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用“水”字。汉语名词泉水的“水”(下文称名词“水”),水语今说nam33。我们注意到,水族自称在自己的文字里有体现,水族文字里的“水”字是用族称的音节来表达,使得这个水字出现了多音多义,水书“水”字读sui33,有指五行中的“水”、族称、雨水等义项,设若只是五行中的“水”借族称之音,可谓假借,然而语言事实却不是这样,在日常口语里的名词“水”又是另一种读法nam33,这只能说明这是语音保持,社会发展到了某个阶段后,文字上还保留了古时候的语音,这一点有族称读音作佐证,名词“水”读音可能受到外界语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读作今音nam33。这正好说明了水书滞后于水语、不能满足日常应用的原因了,也就是说在名词“水”读作“nam33”之后,水书就再也得不到发展,直到如今仍然保持着它原来的面貌。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一说侗台语族)侗水语支,《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一书中同语族对“水” [14]的读音如下:
壮语:am4 布依语:zam4 临高语:nam4 傣西语:nǎm4 傣德语:lam4 侗语:nam4 仫佬语:nm4,sui3 水语:nam3
毛难语:nam3 黎语:nom3,nam3
经查在这一语族中,“水”的读音有着比较大的一致性,若按吴安其的判断,“我们推测原始侗台语应是二三千年前一个势力强大的民族共同体(或部落联盟)的语言。可能就是春秋时代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古吴越语。” [15]那么水书“水”字读“sui33”至少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形成,这也印证与罗常培对语言与文化两者间关系的相关表述,“从原来的本义转变成现在的意义,而把本义整个遗失,这其间一定经过一段很长的时候。” [16]92按先有语言然后有文字的客观规律,自称“sui33”的人们共同体至少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形成,显然,在那时候自称“sui33”的人们共同体就已经形成了单一的民族。有可能水族南迁融入南方民族后,名词“水”就出现了文白异读的情况,在水书文献里读sui33,在日常口语说nam33。
四、余论
从语音上看,虽然族称sui33、水书“水”sui33和名词“水”nam33三者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它们间也是可以互证。按历史阶段来看,在古代,水语sui33有三个义项,一是水族自称,二是水书“水”字,三是名词“水”。到了水族南迁融入南方百越民族之初,水族自称和水书“水”仍然保持sui33的读音,因为融入百越民族的关系,名词“水”就出现了文白异读的情况,在水书文献里读sui33,在日常口语说nam33,并且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现在。如今水书 “水”字读sui33外,作雨水这一义项的时候也读sui33,正好说明,名词“水”古音读sui33,今音读nam33。水族自称在水书里的语音保持,说明水族这一族群历史之久远。“语言的本身固然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但遇到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糅合在一块儿。” [16]103所以可以推测,水语名词“水”nam33在转化前也读sui33,由此可知水语sui33是在水族这一族群形成之初就有的词汇,是水族这一族群最为古老的语音之一,并且在族称和水书中一起保持至今,sui33这个词的历史足以说明水族的历史。
不难看出水语sui33忠实反映了水族的历史文化,也充分体现了水族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名词“水”由原来的sui33变成nam33是由社会原因反应着语言变异的规律,当融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后,语言也随之发生演变;而sui33的族称和水字读音之所以没有发生改变,这是由心理原因所决定,我们由此可以探寻水族语言现象的心理根源,社会如何变革,自己固有的族称称谓、自己祖传的文化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正是这种文化心理和文脉精神构筑了水族人的精神世界,这正好说明水书为什么在历朝历代的动荡变革中始终传承至今的原因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的信仰所在。
现在用“水”字作族称已经形成共识,此字又为常用字,易记易写,便于运用。需要明辨的是此水并非彼水,音义各殊,不能混为一谈。
参考文献:
[1]张公瑾,语言的文化价值[J].民族语文,1989(5):2.
[2]韩荣培,唐显良.水族历史研究中之“抚水州”“十六水”释义[C]//水书文化研究(第七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275—289.
[3]潘朝霖, 韦宗林.中国水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19.
[4]潘小慧.水语熟语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16(4):23-39.
[5]李润桃.古汉语民族族称的命名理据及其文化蕴涵[J].中州学刊,2009(2):242-244.
[6]王品魁,水书(正七卷壬辰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7]莫友芝莫友芝诗文集[M].张剑,陶文鹏,梁光华,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85-386.
[8]苏忠廷,李肇同,董成烈.光绪荔波县志稿[Z].稿本.
[9]潘一志,荔波县志稿(卷二氏族志) [Z].荔波县史志办重刻,1984.
[10]凌纯声.凌纯声先生文集(上册)[M].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39.
[1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民族》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405.
[12]韦达.壮族族称音义探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4):88.
[13]罗漫.布依族族名、族源与文化丛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3):25.
[14]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第五研究室.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9.
[15]吴安其.汉藏语同源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71.
[16]罗常培.中国人与中国文/语言与文化[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杨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