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芬
摘 要:闽台两岸语言相通、地缘相近,文创产业的合作交流与日俱增,在此前提下闽台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型的人才具有先天的优势,借鉴台湾高校文创人才培养的经验,以闽南文化为切入点,积极的思考和探索闽台高校合作办学中创意思维教育的模式,以更好的服务和推动福建地区文创经济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闽台高校;闽南文化;创意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6-0022-03
Abstract: Fujian and Taiwan have the same language and geographical neighbor, and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cultures and industries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refore, it is a congenital advantage for Fujian and Taiwan to cooperate in running schools to cultivate creative thinking talents. Through learning the experience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aiwan, this paper, taking Fujian cul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discusses and explores the mode of creative thinking education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ujian and Taiwan, to better serv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s cultural and economic industri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ujian and Taiwan; Minnan culture; creative thinking
在英国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mdustry)的概念后,这近二十来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创意经济”提到了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创意产业”的内容也由最初所指的艺术、建筑、设计、广告、动漫等,伴随着各国和地区发展的不同特点,内容也更加广泛。
到了中国则是在“创意产业”前面加了“文化”一词,也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有其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内涵,如果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就是给“文化”以新的创意,并找到可延续和发展的道路。
一、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的优势
福建地區在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创意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创意型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高校的人才输送是一关键渠道。而我国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经验较为欠缺,供应不足。海峡对岸的台湾,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在政策、产业和创意三方发力下,文创产业逐渐成为台湾经济的“中流砥柱”。台北更是在2016年跨年之夜,以“2016世界设计之都”的身份,再一次强调台湾文创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而台湾高校在“创意经济”中对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也是不遗余力。其中,每年举办的“台湾新一代设计展”,可以说是目前世界唯一以学生为主的最大型设计展览,以台湾设计院校毕业联展的形式来展现新一代设计师的独特创意,吸引了各界众多的关注。
闽台两岸语言相通、地缘相近,文创产业的合作交流与日俱增,在此前提下闽台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型的人才具有先天的优势,借鉴台湾高校文创人才培养的经验,共同打造一批适合闽南经济发展具有创意思维的人才是一个双赢的途径。
二、以闽台文化为切入点的创意思索教育的探索
闽台合作办学中对学生创意思维教育的模式,笔者认为可以在借鉴台湾文创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及考量福建地区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并基于闽台文化共通点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开展以闽南地方文化为切入点的创意思维教育,笔者将这探索概括为“发于心,长于情,成于变”这么一个过程,而这个创意思维的过程之于其他地方的文化创意也是能因地制宜,触类旁通。
(一)“发于心”
要“发于心”的思考创意设计的根本目的。“设计是完全以人类为中心的活动”[1]60,通过设计去满足和改善人们的生活。透过设计,制造出予人以幸福感的商品,这是设计的社会责任感。其社会责任感会直接影响设计师的“想法”。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Premchand)认为“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们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他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爱是由衷的“发于心”,只有真正“发于心”才会虔诚的去聆听人们的需求,投入的去感受生活,辩证的去思考设计的根本目的。
保罗·兰德提出“设计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冲突”[2]38,“当形式和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是设计的实现”[2]38。“内容”就是想法,“形式”即是你如何处理想法。日本企业h concept开发了很多热销创意商品,其社长想法及目标是“希望透过设计和制造商品替这个世纪注入活力”[3]11,不断的思考怎样让人们和生活更加快乐、更幸福。其公司开发和制造了很多让生活方式更便利和抚慰人心的疗愈小物件,如能够储蓄积水的伞架(图1),动物造型的索引书卡,用来压住泡面盖的趣味小人等。台湾学生设计的“绅士厕所”获得了2014获得“设计届奥斯卡”德国红点设计奖(Red Dot Award)的最佳奖(Red Dot: Best of the Best),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改善公共厕所男女配比及排队问题,以此缓解女厕排队的人潮,虽然只是个概念设计,但我们能体会其设计概念是有着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社会责任感。
而资源紧缺的日本对创意设计的目的常体现了对人类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2013年muji(无印良品)的“物的八分目”展,对人们生活需求的再次思考和定位,改变一卷卫生纸的宽度,去掉不会用到的20%的宽,设计出适合五种规格的锅盖,用看似微小的创新设计将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这种创新是对人类有限资源的尊重与对生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努力。
发展福建地方文创经济产业,应在对福建地方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及传统产业比较到位和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在合作办学中本着“发于心”的社会责任感去改善民众的生活和发展当地的经济,才是创意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才是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二)长于情
“长于情”是指创意思维中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营养吸收。传统文化之于人们就像水之于鱼的关系,中华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更是民族群体的记忆与情感寄托,传统文化的情感是根植于血脉之中无法割舍的,因“设计是完全以人类为中心的活动”[1]60这个前提,创意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人类记忆和情感的延续载体之一。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一词强调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文化不能断层,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为地方经济服务,让传统文化以新的方式传承下去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文化与创意,之所以我们将他们并归为一个产业,是因为这个产业特有的文化属性和创意本质,既传统又现代,既讲工艺又讲设计”[4]22。在闽台合作办学下创意思维的教育上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福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创意并不是无根之树,传统文化是其主要根脉,根扎越深,枝叶才能越繁盛。
日本设计师喜多俊之在“思考全球化,行动在地化”[4]2的理念下,致力于协助振兴地方产业,在参与有田烧企划案“有田七藏”时考虑到要有“有田烧”的特色,其作品“HANA”陶瓷餐盘的造型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有田县17世纪流传下来的一个陶瓷作品(三躲菊花部分相叠的盘子,如三叶草的外形),功能上则考虑了现代人少而丰富的饮食倾向,一个盘同时可以摆放三种食物,不相互影响,且颜值担当。在展览期间米兰晚餐会使用了这个盘子,配合形状一次装盛数种料理,大量陈列后简直是全场压轴美景。
台湾发展文创产业,其中一个措施是强调保存传统及地方魅力,发掘地方创意及特色,把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在与其生活环境彼此依存的关系上。既能改善民生问题又能在承载情感寄的传统文化上唤起情感的共鸣,让民众认识到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价值所在,从而自觉的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中的“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被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时,台湾陈美娥的 “汉唐乐府”早已是声名远扬,“汉唐乐府”是以闽南文化中的南音乐曲为基础的古典乐舞剧团。该剧团始终怀着将南管(南音)传承发扬的使命感,探索着依古代音乐创作新的舞台作品,汉唐乐府怀着对古文化的尊重,汲取了传统南音和梨园的元素,来丰富编舞手法,“汉唐乐府”以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风格,展现了一个千前南音的现代神话,既新又古。“汉唐乐府”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是我们发展闽南传统文化的“文创经济产业”,一个颇有价值的案例。
闽南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过几千年的发展,除了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外,也逐渐显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分布范围有泉州、厦门、漳州、台湾、新加坡等地。闽南文化当中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及方言等在历史的传承中以其独有的地方特色、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发展地方文创创意产业不能脱离与地方民众息息相关的地方文化,对于闽南当地民众,建筑文化中的闽南古厝、民俗文化中的拍胸舞、民间艺术中的南音还有被称为“古汉语”的闽南话等等,这些承载着记忆与情感,这些闽南文化就是我们发展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创意设计的强大根脉。我校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的闽台班生源基本是闽南人,对闽南文化有着先天血脉传承的亲厚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精髓的接触、学习与了解,能事半功倍。并在共同办学的基础上以血缘相近的闽南文化为切入点探索文化创意为当地经济服务的模式,为闽南地区文创产业的发展练兵。
(三)成于变
创意设计的一个根本在于“变”,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意味着要创新和变革,创新和变革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周易·系辞下》里“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和传统经济也是如此,如若只是继承或只是照搬他人的经验是不够的,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就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才能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变革适应新时代。
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来看,“变革”也是伴随着其中,闽南文化其实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挖掘、继承、创造,以及不断吸收采纳阿拉伯、南洋、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融入体系内,孕育和发展起来,其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及传统经济也是随着社会的不同阶段不断的变革而发展的。
靠近台北松山机场的台北鱼市经过创意改造后,由原来的海鲜批发市场升级为观光鱼市,其中人气最旺的“上引水产”是由曾为诚品书店做设计的空间设计师陈瑞宪重新升级改造的,“上引水产”把水产销售、餐饮、生鲜超市、家居用品等融为一体,完全全颠覆了传统渔市的想像,把传统的渔市打造成时尚的卖场,水产市场和餐厅完美结合,吸引了众多不同层次的顾客。福建泉州的 埔鱼村以其独特的“蚵壳厝”建筑和“ 埔女”的服饰风格闻名,“蚵壳厝”的蚵壳并非泉州原产,宋末元初,原产于非洲东海岸的蚵壳被泉州贸易的船只带回,经过勤劳的 埔人再利用,融入闽南古厝的建筑中而形成。可见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变革中,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调整和变革,才能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因其“蚵壳厝”独特的地方魅力,很多方提议将 埔村发展成旅游观光点,在笔者的一次地方创意的探讨课程中, 埔村长大的一名闽台班学生有着对本土地方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了解,不大赞同 埔村里开展太多的旅游观光活动,因渔民的生活节奏是晚上八九点休息,早上三四点开始劳作,而太多观光客的到来会影响当地渔民的作息时间,应该在维护渔民生活节奏的前提下,来打造 埔村特有的文化创意产业。或许可以借鉴台北鱼市“上引水产”的成功经验,在 埔村外围的海边,利用其海边风光秀丽的地理优势及渔村的新鲜的海鲜物产,建造一个新型的 埔鱼市,蚵壳厝、
埔女服饰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可以开发为鱼市的一个文化特色,这样的变革既不影响渔民的捕鱼生活,还带动当地传统产业的发展。
喜多君之设计师“确信只要做出能让人感动的物品,传统工艺就能存活下去”[4]33。因为传统工艺所拥有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华裔建筑师、设计师,卢志荣的作品“看见·戏石屏风”(图2) 在2014“世界手工艺大会”亮相并一举夺魁,而其设计初衷是因看到传统工艺苏绣耗时长,在快节奏的今天难以被推广。作品结合了中国画的意境和苏绣传统工艺,并进行一定的变革,巧妙的借鉴了中国画大面积留白的意境和少量刺绣设计而成,节省了刺绣的时间消耗,两个屏风,一个采用传统苏绣,一个采用现代丝印,屏风可左右开合,可相互交叠,每次转动仿若一副灵动的水墨画,作品意趣盎然。传统工艺的“造物精神”在快节奏的今天以“上乘非奢侈”的精神传承。这个开创性的思路已陆续成为业界借鉴参考的典范之作。
三、结束语
创意需要“发于心,长于情,成于变”,好的创意往往产生于设计师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的初心、成长于设计师于对传统文化的营养汲取,最后成功于适应时代潮流和经济生活的传承变革。“发于心,长于情,成于变”这一创意思维步骤,是笔者基于闽台文化共通的前提下,以闽南文化为切入点,积极的思考探和索闽台高校合作办学中创意思维教育的模式,以及如何能更好的服务和推动福建地区文创经济产业的发展。是闽台合作办学下创意思维教育因地制宜的一个探索思路。
参考文献:
[1](韩)金宣我.设计的哲学[M].邱淑怡,译.台北:精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2015:60.
[2](美)麦可.克鲁格(Michael Kroeger).保罗.兰德给年轻人的第一堂课[M].吴莉君,译.台北:原点出版Uni-Books,2011:38.
[3](日)Nikkei Design.h concept售出2000个文创商品的开发过程与经营手法[M].谢静玫,谢 镁,译.台北:旗帜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11.
[4](日)喜多均之.给设计以灵魂[M].郭菀琪,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