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洁虹
摘 要:民族院校大学生骨干群体领导力的培育对民族团结与发展意义重大,但当前仍存在培育保障制度不完善,各单位间缺乏联动性;领导力定位不准,价值导向存在偏差;领导力培育内容简单,培养形式较为刻板;评价体系不健全,缺少跟踪培育长效机制等系列问题。研究建议加强重视与统筹规划,多方合作共育学生骨干领导力;重视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教育,端正学生骨干领导价值观;完善内容体系,拓宽实践平台,创新领导力培育模式;建立后续培养和评估反馈机制,推进领导力培育长效发展。
关键词:领导力;民族院校;大学生骨干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012-0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eadership i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unity and development. A series of problems show that cultivation safeguard system is imperfec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is quite rare, leadership positioning and value guidance are incorrect, contents of leadership cultivation are oversimplified and cultivation form is inflexible,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sound and long-term follow-up cultivation mechanism is absent.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more atten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from schools and university should be paid to student leadership cultivation,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and national unity should be highlighted, contents and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practice platform should be expanded, leadership cultivation mode should be upgraded, and follow-up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should be constructed so as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leadership cultivation.
Keywords: leadership;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
一、領导力理论与民族院校大学生骨干培育
领导力理论以美国最为繁盛与典型,从传统工业化领导理论到新兴后工业化领导理论范式的演变,先后经历了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到新兴的变革型领导理论、服务型领导理论、团队领导理论和超级领导理论等。[1]领导力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引领他人和社会积极改变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素质等影响力要素的集合。[2]领导力理论认为,领导力是一种人际影响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他既包括职务地位所赋予的权力性影响力,也包含以个人品格、能力素质等为特点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力大小受领导环境、领导动机及追随者意愿等因素影响。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领导理念、领导行为等能力与工作效率和质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在领导力理论的指导下,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领导力培育目标,制定培育方案,开展系列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骨干端正领导价值观、丰富领导知识、强化领导技能、培养高尚的人格等,培育学生骨干领导力,对国家、社会以及学生骨干个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领导力视域下,首先,作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大学生骨干群体在大学生中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学生骨干应当端正领导价值观,合理运用领导技巧、人格魅力、道德情操等,去影响和引导广大同学,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其次,对学生骨干的领导力培养,是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有益于增强学生骨干的政治敏感性,拔高思想的战略高度,提升个人品格修养,以及提高妥善处理各项事务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培育一批政治素养高,理论基础扎实,业务技能强,人格魅力突出的大学生骨干,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输送高水平人才。第三,民族院校肩负培养民族人才的艰巨任务,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肩负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培育民族学骨干领导力,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善的民族学生骨干领导力培育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少数民族群体当中的榜样带头作用,有助于增进各族学生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整体素质与水平,促进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提升,推进全民族共同繁荣发展。[3]
二、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育现状
目前,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的政策方针和指导,以团组织为核心,加强对学生会、社团、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管理和以引导教育,建设学生骨干培养项目,构建了以共青团为主体,学生会、社团组织共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大团建格局。高校将大学生骨干培育放在重要位置,设立学生骨干培育专项,构建系统培训体系,集中培养大学生骨干人才。如中央民族大学实施“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英才培养计划”,通过进行军事素质训练,开展理论实践教学,组织赴泰汉语教学等课程培训,引导学生骨干坚定理想信念,深化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骨干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4]广西民族大学成立“民族旗舰”大学生骨干培训学校,通过专题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民族大学生骨干队伍。大连民族大学举办学生干部骨干培训班,调动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在增强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思维工作格局中的思想认识。
在民族院校培育大学生骨干培育项目中,大学生领导力也逐步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开始将领导力列入学生骨干培育的目的之一,安排领导力相关理论课程,提供诸多社会实践机会以在实际锻炼中提高领导力水平。近年来,民族院校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但也不可否认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培育保障制度不完善,各单位间缺乏联动性
首先,关于学生骨干领导力的培育,多数民族院校未建立起整体的培育机制,缺乏顶层设计方案和计划。当前多数民族院校大学生骨干领导力的培养主要负责部门在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而两个部门又各自面对不同的学生干部群体、开展不同的学生培育活动,缺少统筹协调。其次,大学生领导力培育契合国家关于大学生培养的目标,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而与此相关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鲜有关心学生领导力的培育。经费保障是领导力培育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这又涉及财务的参与与支持。各个相关单位之间沟通协作不畅,使得学生骨干领导力的培育显得杂散,培育效果显然不足以达到预期。
(二)领导力定位不准,价值导向存在偏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将目标定位于培育“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大学生领导力的核心体现。但当前多数大学生,甚至高校教育者,都将领导力狭隘的理解为权力领导,隐藏着“官本位”的错误理念,将领导力定位于领导和管理他人的能力,过度强调领导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领导价值观的教育和人格的培育,“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领导信念教育弱化。
(三)领导力培育内容简单,培养形式较为刻板
从领导力的内涵把握来看,大学生骨干领导力教育应当从知识(理论)、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几个层面,结合民族院校特有的多民族情境,系统的展开培育。目前来看,虽然领导力逐渐在民族院校当中展露头角,但在项目与课程上,专门针对于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育的项目非常少,仅在学校实施的大学生骨干培养项目计划中开设少量的领导力课程。其次,在领导力培训的内容上,仅笼统介绍领导力,对于领导价值、沟通艺术、冲突管理等内容,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细化教学。尤其在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应当是主流,但如何培育民族团结领导力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三,在领导力培育方式上,多是传统的理论讲座教学,结合团学活动和寒暑期社会实践等,缺乏创新形式的开发与设计。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缺少跟踪培育长效机制
领导力是领导与管理的能力,更是非领导职位的人格魅力。领导力的培育是领导技能的培养,更是领导价值理念的引导、领导风格的形成、领导魅力的构建,而这些素质,是在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训当中形成的,是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与修正中形成的。目前民族院校大学生骨干培育中,多数学校没有构建起领导力评价体系,缺少对其领导力的定期测评(包括自评和他评)和动态跟踪,没有强调引导学生骨干自我认识的意识,使得他们缺乏自我反省、思考、改进的主动性。另外,培育多為项目式、阶段式,项目截止即止,没有形成长效的培育机制,未能有效巩固与延续学生骨干领导力培育效用。
三、构建民族院校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育体系
陶思亮(2013)在实证研宄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内容的VCP模型,即领导力价值、领导力认知以及领导力实践的三维模型。[5]研究认为,民族地区高校应根据民族院校特点,在学校层面统筹计划,结合价值引领、理论认知和领导实践,全方位、深层次、长效性地开展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育。
(一)加强重视与统筹规划,多方合作共育学生骨干领导力
学校的重视与多方的支持是学生培育的坚实保障。首先,省(区)级、学校层面需要重视领导力对大学生骨干培育的意义,优化顶层设计,由学生工作处、校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力培育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同时加强沟通联动,相互配合,巩固推进学生骨干领导力培育。二是划拨专项经费,设立领导力培育专题项目,建设培育基地,搭建网络平台,配备教师队伍,给领导力培育以完备的支撑。三是加强学校、企业和社区等校外机构的协作,构建领导力培育整体社会环境。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搭建领导力实践平台。针对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严峻形势,加强学校和贫困地区联系,引领学生下基层,在基层服务中凝练领导价值观,提升领导素质与了能力。
(二)重视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教育,端正学生骨干领导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端正的价值观念是领导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在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聚集,多元民族文化碰撞,更应当强调民族观、宗教观、社会责任、爱国主义等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民族团结教育为载体,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剔除官本位的领导观念,要立志做大事,立志服务基层,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要营造和谐的民族交融氛围,引导学生骨干率先垂范,以促进民族团结互助为己任,以实现民族繁荣发展为奋斗目标,增强学生骨干民族团结领导力,带领学生团队共同凝聚民族合力。
(三)完善内容体系,拓宽实践平台,创新领导力培育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毋庸置疑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而如何设置教学的内容,采用何种教育形式,是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应当结合所在地区本土情景,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进行“渗透式”教育。基于民族院校的民族性、区域性,首先,可将民族理论、民族大义、民族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等民族特色课程纳入领导力培育,结合领导力的基本理论、领导技巧、拓展策略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构建起民族院校特色领导力培育课程体系。其次,创新教学形式,除当前普遍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之外,可开展民族调研、扶贫实践、领导力工作坊、领导力导师、领导情景角色扮演、户外进修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生化认知,提升技能。[6]
(四)建立后续培养和评估反馈机制,推进领导力培育长效发展
领导力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需要不断修正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领导力培育不仅止于一个项目、更不仅止于学生时期,而应延伸至今后的职业生涯。首先,制定学生骨干个人培育方案,建立学生骨干个人档案,跟踪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将课程学习情况、实践情况、评价反馈、继续教育计划等详细记录。其次,认真实施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自我审视和自我修正的重要途径。建立领导力评价反馈机制,制定定量评估量表和定性评估方案,定期对学生骨干领导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包括学生自评、老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360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骨干正确认识自我能力,发现自身问题,查漏补缺,不断优化。第三,基于学生个人档案进行动态跟踪,保持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实时掌握学生骨干能力动态,分析领导力培育模式与学生发展情况的内在联系机制,从而改进培育模式,更科学合理的培育大学生骨干领导力。[7]并且与学生骨干达成持续的联系合作,将毕业后的学生骨干作为领导力培育的资源,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引领学生骨干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吴小云.我国当代大学生领导力内涵的探索性研究[J].领导科学,2014(20):23-25.
[2]李秀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领导力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文砾,袁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培养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4(12):2-3.
[4]徐晓鹃,黄泰博,黄基鑫,等.民族高校“青马”工程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探索——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01):41-44.
[5]陶思亮.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研究——基于全国17所高校1898名大學生的调查[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3(12):38-41.
[6]张浩,汪发余,曲志菁.关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养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6(09):144.
[7]杨瑞东,倪士光.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调研与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15(01):98-102.
[8]严太华,赖炳根,蒲清平,等.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