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 提高人文素养

2018-09-10 16:36沈小红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人文素养课程改革

沈小红

摘 要:在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要以《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教学依据转变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素养,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学生发展;人文素养;课程改革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而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留美博士黄全愈曾提出了一个水桶理论“一只桶的裝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的今天,中国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要想在竞争中成为胜利者,靠的并不是占少数的博士、硕士或者等我们平时所说的“精英”,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全体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新课改的不同首先在于要将“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加长,才能“装更多的水”。“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完成从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换和过渡,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考虑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初中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在课程改革上,尤其是注重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历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避免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思路”上也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就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二、紧扣历史课标 提高人文素养

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指出:“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而中学历史以其特有的社会人士功能、道德借鉴功能,在素养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也指出“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而“历史课程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而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亦称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得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新课程依据学科特点突出了人文教育的主题,力求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生命体验成为课程文化中心,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关注加深对历史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义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学生重新成为教育生活的主体。不仅如此,《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多次要求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人文教育,在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着根本性转变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应感到压力的巨大和责任的巨大。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这需要教师们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使他们成为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0页

[2]周春寅:《把握历史新课标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学历史研究,2006年第四期

[3]肖川主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人文素养课程改革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