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林
摘要:少年儿童在网球比赛中,一发上手发球不稳定,成功率低或者一发和二发都用下手发球,球速慢,弹跳高,给对手攻击机会,造成运动员思想很大压力,直接影响比赛走向和结果。故本文对少年儿童进行下手接发球战术训练研究,为青少年培养战术素养打下良好基础,丰富少年儿童网球接发战术训练理论,为训练比赛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少年儿童;网球;下手发球;战术训练
在少年儿童组网球比赛中,一般指7—9岁儿童,有2—3年球龄,这时一发上手发球还不稳定,成功率低,或者一发和二发都用下手发球,球速慢、弹跳高,这就给对方球员攻击的机会,而接发球方由被动变主动,这样就给发球方小运动员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直接影响比赛的走向和结果,另外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接发球的小运动员会把球击打下网或击出界外,丧失主动攻球的机会,造成攻球失误。然而,目前没有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故本文对少年儿童进行接下手发球战术训练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组合练习的教学手段,来训练接下手发球战术。为青少年培养战术素养打下良好基础,丰富少年儿童网球接发球战术训练理论,为训练比赛提供指导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苏省五台山网球俱乐部07—09年龄段少儿网球运动员,运动员基本情况一览表(见表1)。
因为是少年儿童训练,只能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训练,每周训练三次,每次训练2小时,室外网球场。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网球相关文献。
2.教学实验法
通过训练比赛分析小运动员的接下手发球技术、战术。
(1)训练内容
①接发站位
在少儿网球比赛过程中,接发站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分为接发准备阶段和击球阶段,站位一般在底线和单打边线附近,因为通常一发较快,站位靠后,二发较浅,站位靠前。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要提醒小运动员要根据对方的发球快慢,来调节站位前后,在接发过程中为了稳妥,运动员一般会选择打回中路。
②对方下手发球接球的线路的分析
对方下手发球平分区正拍接发击球的线路(见图1)
少儿比赛一般在一发失误后,二发会选择发稳和向发球区中部位置发球,这时球速相对较慢,给接球队员较大的破发机会,回球线路主要有三种1正手打斜线,对方空档2正手打中间,攻击对手脚下3正手打直线对方反手方向,脚下要做位置移动同时调整身体重心下降,手上要有提拉动作,因为边网高,要带点摩擦。
如果对方发到内角,预判好的运动员可以提前移动用正手击球,三种线路可选择,同时也可以用反手攻击对方,线路有三种,同上,攻擊对方正手方向脚下要向右作出步法调整。
③对方下手发球占先区正拍接发击球的线路(图2)
占先区接发球对运动员来说比较难,但打好了,得分更容易些,首先判断来球后,脚步要迅速移动用正手来攻击对方三个点,同样打直线时,手上要带点提拉。
反拍接发球时,判断好来球线路,可选择攻击对方三个点,打对方正手位时脚步要作向左方侧身调整。
④正反手切削摆短击球(图3)
由于少儿的前后移动都相对较慢,而且基本没有网前球和高压球技术,前后调动会比较有效,在正手切削摆短中,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直接得分,并且会牵扯到对手的注意力,如果对手注意力放在前场,调动对方到网前,打对方穿越或者挑高球让对方左右前后跑动,让对方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在教学中,为提高摆短放小球的安全性,可让小运动员把球摆放在球场的中间位置。
⑤假动作击球---提高阶段
这个战术的运用首先运动员要有很好的预判,并且脚下提前侧身移动,早早做出挥拍攻击的动作,如果对方不动就果断攻击对方场地的空档,如果对方移动,就攻击对方的身后,骗过对方,做假动作时要观察对手,同时要在击球时稍微滞后点,这样可减少对方判断的时间。从而达到击球优势并且获胜。
(2)教学实战接发球练习
因为少儿的理解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易到难,先讲解后练习,但儿童模仿力强,一般教练要亲自示范讲解,先讲分解动作,再讲组合动作,这样小队员很快领悟要点,并掌握接发球的基本技术。
二、结果
在进行下手接发球前,小队员的击球成功率基本保持在60%--70%左右,经过训练,击球成功率基本达到100%,得分获胜率由50%上升到75%或100%,关键是小运动员的自信心提高了,越来越敢打了,能根据对方的来球,知道怎么打,往哪个方向打,打在什么位置。
三、结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小运动员对每一个来球都能清晰的处理,不像以前头脑中是模糊的,现在战术明确,思路清楚,对接发自信满满,打法多变,尤其是对方下手二发球,会主动上前迎击球,在比赛中经常由被动变主动,通常破发成功并且获得比赛最后胜利。根据儿童的思维特性,教练要讲解和示范相结合,关键是教练要重视儿童的接发球训练,认知到接发球和发球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鲍勤.谈网球接发球的基本打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3):71-73.
[2]李庆有,俞继英,张忠秋等.网球接发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 (5):62-65.
[3]张安琪,李昱朋.网球接发球技术与战术特点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