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菊莲
【摘 要】初中化学是一门重点的学科,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尤其是各种元素,学好化学元素是打开化学学习的大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和化学息息相关,化学反应是地球中的调剂品,它能带来许多对人类有益的结果,也能造成许多坏的结果。学习化学将会带领学生走向新世界的大门。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29
物质的组成很复杂,平时了解的物质组成是讨论物质的宏观观念,而化学是以微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物质的组成,化学与人类息息相关,从有人类开始人就在利用化学或者说利用化学反应生活,化学改变了生活,加速了人类的发展。无论是远古的陶瓷冶炼,近代的酿酒技术,都是人类对化学的有效利用,化学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学习化学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事物的发展和结果,了解物质的本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对化学的各种概念能有初步的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化学是在初三开始学习,刚接触化学的学生通常会很抵触这门新学科,学生们会询问为什么在面临中考的最后一年还让他们新学一门完全陌生并且相当困难的科目,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那么虚无缥缈,难以捉摸。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应该向学生解释学习化学的原因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传输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化学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本文将讨论如何让学生形成初中化学学习的概念以及教师怎么进行教学的策略。
一、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好预习的方向,把下一节课将要讲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心理准备,比如开课第一课,应该让学生预习元素周期表,初中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要求只是前二十个元素,要求学生对二十个元素的原子质量、原子式以及顺序等能够熟记于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最基本的东西,对元素周期表如果能理解得透彻,那么学习化学就很简单了。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门捷列夫发现并且在元素周期律的引导下对当时发现的元素进行系统排列分类而得到的,通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元素周期表已经越来越完善。初中化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有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对化学有初步的概念。预习能发现问题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听讲,在教师讲课时解决发现问题。
(二)课后复习
化学的学习是个反复的过程,由于化学的复杂和学习化学的困难性,学生并不能简单轻松的掌握它,所以在课堂学习过后,教师应该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针对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和课堂上老师教学的重点进行着重复习,对课堂上做的笔记反复琢磨。复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为了形成化学的概念,对化学的知识产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巩固学习的知识,复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而复习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识来回的看几遍,复习应该学到新的知识,对复习的内容有新的理解,复习出新意。复习应该有方向性,不是盲目的翻阅书本,由于化学是一门比较注重理解的科目,只是记忆而不能灵活应用是不能学好化学的。
(三)课后作业
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做作业不在多而在精,做懂一道综合题就能理解透彻许多综合的知识,往往一道题都是包含很多学过的各种细节知识,做出一道这样的题需要学生的细心和专注,以及对知识有着不错的掌握程度,就拿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来说:H2+O2=H2O,这是一道初级配平题,但是却是最能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方程式配平的题,配平方程式有许多方法,多练习题会加强对方法的熟练度,通过多次大量的课后作业练习,能使学生找到自己更适合的方法,以后做题也会得心应手。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心里也就对学习化学有了更好的把握,更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反应
化学是一门动手动脑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诠释概念的好方法,比如镁和氧气的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这是镁条与氧气反应的结论。文字表达的反应现象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在教学时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师可以拿出镁条在课堂上及时做实验,这就像小说与漫画的区别,由肉眼可见的图像表达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实验,镁条与氧气在反应时产生的强烈现象深深的刻入了学生的脑海里。“眼见为实”是人的内心完全默认的。初中化学的奇妙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对学生展示出来,例如颜色反应,不同颜色的试剂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或者不同的反应时间,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初次接触如此直接的化学反应能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氛围
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营造和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学生需要有理想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应该过于强调课堂纪律,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学生的朋友,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很好的在教师与朋友之间的角色做好转换,学生没有了学习的顾虑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学习环境类似于存活环境,环境好,就能存活下来,环境不好就会被排挤淘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杜绝由于其他因素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领导者,应当做好激发全班同学学习的思想工作,整理好学习氛围,让全班同学养成爱学习、互相帮助的好习惯,并且让课堂里能够充满竞争,有力的竞争能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三)劳逸结合
长时间的学习会导致学习的效率急速下降,劳逸结合的机制能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有效地减少学生身体大脑的疲劳,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需要休息,教师可以替学生们建立科学的休息机制,例如让学生们进行体育运动,打篮球、跑步、踢足球都是很好的减少疲勞的方法。
高深的化学还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要教会学生对初中化学形成好的概念,需要教师有好的教学策略,在学习和生活的平衡下,学生要学好化学是很容易的,化学研究的是分子原子的层次,教学时需将微小的东西宏观化,分子间的反应就能变得简单容易,颜色反应、焰色反应都是好的例子。化学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从事科学研究就要有严谨的态度,初中化学概念在脑海的形成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捷径”,化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并且富有活力的一门科目,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注定将永久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