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18-09-08 10:26周玉环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阅读方式,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转变传统阅读文章的方式,提升群文阅读速度;丰富文章阅读方法,挖掘群文阅读广度和深度;组织阅读探究活动,提高群文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周玉环,山东省青岛市大枣园小学教师。(山东 青岛 266043)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9-0120-02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实践,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对多个文本进行选取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量的目标要求,还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改进文章阅读方式,提升群文阅读速度

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时,需促使学生在阅读速度上得到提升,达到在一节课时间内将几篇文章读完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改革和创新以往的文章阅读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1. 用默读方法替代朗读。调查发现,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采用朗读方式,每分钟读字在130个左右,而使用默读方法,每分钟可以读约300个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默读方法来替代传统的朗读方法。比如,在组织《开天辟地》这一课文教学时,《冰雪巨人伊密尔》《诸神创世》《始祖大梵天》这3篇阅读材料的字数总和为1300字左右,若采用逐字朗读的方法进行阅读,由于在朗读过程中,为达到抑扬顿挫的阅读感觉,学生会停顿和注意,从而导致读文速度降低,学生需要10分钟左右才可以阅读完,这样会阻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而采用默读的阅读方式,读完这3篇阅读材料只需5分钟,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意。因此,在让学生接受群文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替代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读文速度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群文,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2. 用视读方法替代逐字逐句阅读。在开展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教学时,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来阅读文章,但其在阅读时习惯逐字逐句读,而逐字逐句的阅读方法会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受到限制。因此,教师需指导学生学习视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是指在视觉感官的帮助下,对文本意思进行直接感知。如《彩色农庄》中:“回到白色的农庄,/三个朋友一起/种下了/麦子、向日葵、杨柳和青草。/他们把山上流下来的水拦住,/有了蓝蓝的湖水。/”在对这些句子进行阅读时,若学生采用逐字逐句的方法,需要停顿19次左右,若采用视读方法,停顿次数仅为5次,通过将这段句子分成农庄、朋友、植物、山、湖水这5个意象群,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二、丰富文章阅读方法,挖掘群文阅读广度和深度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逐步形成了抽象的逻辑思维,并掌握了一定的字词量,这时,教师就需要教授给学生各式各样的文章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多文本的组合阅读方法,如分析、比较等,以此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文本中的信息,从而使其文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挖掘。

1. 联结阅读方法。由于在群文阅读中,主要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单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可以迁移运用阅读过的文章知识。比如,在开展“文学圈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活动时,学生可以在阅读《兔子蛋糕》《敌人派》《石头汤》这些童话故事时,通过阅读单来提取文本信息,从而对文本大意进行梳理。设计阅读单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几个关键词的基础上,概括出一篇篇童话故事的大意,这样还可以使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得到提高。然后,教师让学生对比这几个童话的故事情节,联结这三个故事的文本。在分析、比较等阅读方法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发现童话故事隐藏的内在联系,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以此使自己深刻理解文章内容。

2. 统一整理的阅读方法。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整合和梳理自己所读的多篇文章内容。让学生学习统一整理的阅读方法,可以促進学生寻找文章的内在关联,并对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然后通过统一整理这些信息,可以使知识变得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和深刻地认识文章。比如,在开展以“水”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时,阅读《烟台的海》《长江之歌》《孔子游春》《三亚落日》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获取水的形态、水的作用、水如何造福人类等文本信息,并对写水的文章体裁进行了解,知道不同体裁的文章是怎样描写水的。通过总结和归纳,学生可以统一整理文本信息,从而促进自身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组织阅读探究活动,提高群文阅读质量

在语文教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通过与学生共同构建学习过程,采用相互交流和共同合作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并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使文本意义得到深度挖掘,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

1. 探究群文阅读文章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群文阅读中文章的组合形式基本相同,但是在表达形式和写作切入点上还是有区别的,因此,在组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寻找文章表达形式的共同点,并对文本的异同点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寓言故事”教学活动时,可以指导学生对《数典忘祖》《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猴子与骆驼》这些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探究,让学生发现这些故事讲述的朝代不同、人物背景不同且人物形象为对立等文本信息,并指导学生通过发现和总结不同的寓言来理解相同的寓意。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群文阅读,让其对隐藏在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思考和罗列,可以提升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进而使群文阅读的质量得到提高。

2. 师生共同参与阅读探究活动。要想取得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和谐的阅读学习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激发。通过与学生进行合作来讨论话题,可以使阅读成果变得丰富。例如,在进行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时,当学生对《题临安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等诗歌进行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以下问题进行思索:①哪首诗你读懂了?②哪些诗句是你最喜欢的,原因是什么?③你觉得这几首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④你还知道其他描述爱国情怀的诗吗?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这些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还需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同时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度思考和挖掘。让学生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究和讨论,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补充,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你还知道其他描述爱国情怀的诗吗?”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说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春望》、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等等。当听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需促使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诗歌朗诵,通过指导学生对不同朝代的古诗词实施分类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开展更高层次的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查找与“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有联系的记叙文和诗歌,从而营造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内外读物,选出符合主题的文章,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只有改进文章阅读方式,丰富文章阅读方法,并组织阅读探究活动,才可以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从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忠琼.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9).

[2] 季秋菊.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4,(23).

[3] 谢文东.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责任编辑 罗 佳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