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警务规范化运行模式

2018-09-08 11:02杨秀环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3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规范

摘 要 作者对河西区下瓦房派出所社区警务规范化工作调研,形成社区警务规范化创新研究报告,一是人口管理社会化、系统化、信息化,做到管控到位;二是对楼宇企业采取“户籍化”管理模式,实现数据信息化管理;三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构筑全方位、全时空、立体化的社区防控体系;四是创新矛盾化解模式,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关键词 社区警务 规范 运行模式

作者简介:杨秀环,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法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及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199

天津市河西分局下瓦房派出所成立于1965年,2003年与刘庄派出所合并为下瓦房派出所,辖区地处大沽南路商圈中心部位,是河西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河东区隔海河相望,通过直沽桥、刘庄桥、光华桥与河东区相连;西与桃园派出所的辖区相连,以隆昌路、广东路为界;南与挂甲寺派出所辖区相连,以津河分界;北与大营门派出所辖区相连,以绍兴道为界,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3394人,驻区机关14家、企事业单位842家;派出所现有民警52人,设四个警组合一个内勤警组,所班子成员5人,内勤民警5人,指挥岗专职民警2人,社区民警9人,巡逻队民警12人,办案队民警18人;办案队民警、社区民警协内勤民警、巡逻队民警组成勤务警组,每个警组约11人,实行每四天值一次24小时勤务模式,遇有特殊情况,每两天值一次24小时勤务模式。下瓦房派出所在河西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以创新社区警务运行模式为工作亮点,促进基层派出所警力下沉和管理迁移,确保社区平安和谐。

一、人口管理社会化、系统化、信息化,做到管控到位

下瓦房派出所辖区现共有12个居委会、32个居民社区、登记总人口69439人、其中常驻人口53394人(男性25827人、女性27567人)、登記暂住人口5555人,其中在津务工人员4499人、经商628人、探亲访友170人、其他原因暂住人口258人、境外人口89人,其中就业人员56人、留学人员8人、探亲人员25人;寄宿人口现登记10401人。随着天津经济发展变化,城市人口结构也随之发展变化为“人户一致”、“人户分离”、“暂住人口”、“境外人员”等多种人口现象并存的格局,成为实有人口管理的新难点。派出所面对人口管理的复杂情况,按照“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的要求,建立身份证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同步变更机制,坚持“实房管理”、“实住管理”、“实时管理”和“实情管理”四大原则,把实有人口的变动情况作为人口分层管理的依据,通过分析、研判实有人口信息,从中选择变动频繁、情况复杂的人员和房屋予以重点管理,在掌握信息、引导管理、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

(一)入户访查,对“实有人口”严密登记,全面掌握实有人口

实有人口登记入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深入调查人口和核对户口,做到对辖区实有人口全面掌握,信息灵通。社区民警依靠辖区办事处、居委会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逐人核对,入户访查,了解辖区的实有人口数,达到以房管人的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多,进城务工等人员大量增加,无业人员也随之涌入,使暂住人口、出租房屋遍布城市各院落、楼栋、企事业单位。为使暂住人口不漏管,民警与社区居委会联系,取得社区支持,抽调工作人员配合对暂住人口聚集区进行清查,并适时清理整顿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变“防范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积极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以人性化的服务,使暂住人口得到有序的管理。对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外籍人员在内的所有“实有人口”的严密登记,追求100%的登记率,找到了一条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有效途径。

(二)对辖区重点人口建立档案、定期检查,建立以管控为手段,以帮教转化为目的的管控机制

对辖区的重点人口如恶意上访缠诉老户及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逐个采集并建立档案,特别是恶意上访缠诉老户,实行专人盯防,24小时监控。平常多梳理检查,从源头上杜绝这些人员的失控漏管,并对有违法犯罪前科劣迹的一般人员,做到每月不少于一次了解考察,及时掌握其活动轨迹、现实状况,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其违法犯罪活动。派出所本着管控只是手段,帮教转化才是目的的原则,成立由街道、社区、民警、家属、单位组成的帮教小组,定期与重点人进行思想交流,掌握其思想变化,通过人文关怀、帮助、感化,使其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对楼宇企业采取“户籍化”管理模式,实现数据信息化管理

下瓦房辖区地处河西区中心区域,目前共有各类企事业单位842家,主要集中在金融投资、商贸流通、货运代理、商业服务、科技信息等领域。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新增各类公司单位340余家,也带来了诸多治安管理方面的问题,治安形势日益复杂,特别是像恒华大厦这样的“亿元楼”存在的治安问题更具有典型性。为了应对派出所管理工作面对的新形势,派出所在市局二处和河西分局党委的全力指导下,对辖区内部单位管理工作进行了试点,按照“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结合辖区实际探索运用了“户籍化”管理模式,取得成效。

社区企业“户籍化”管理,就是按照户籍管理的模式由社区民警对户勤区内全部企事业单位,包括临街、居民区内、写字楼内企业全部纳入管理,集中采集信息,明确规章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实现各类数据信息化管理,建立并完善单位“户籍化”管理档案,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一)开展单位“户籍登记”,规范企业档案管理

派出所按照户籍管理的工作模式,以社区为条块,对全部社区楼宇企业集中采集信息,录入电子文档,制作平面图,签订责任书,录制视频影像资料,并把采集的各类资料严格按照规范模式逐一建立规范档案,并将数据录入派出所社区企业管理系统,方便民警查阅管理。为确保信息准确、完整、鲜活、详实,民警在信息采集工作中突出做好到3个字:“实、全、效”。“实”即采集民警必须见到人、听到音,按照标准逐一逐项进行核实、登记、录入,绝不为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全”即信息采集必须全面,一次性将采集项目全部采集。“效”即信息采集注重时效,民警及时上门采集,将采集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定期进行信息维护,确保信息准确。

(二)建立定期走访制度

派出所深入楼宇企业征求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经营情况良好的单位作为“堡垒户”重点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各类信息;对存在明显治安、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做好信息的收集上报,发现违法犯罪情况及时向各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经过努力,派出所与社区楼宇企业、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普遍建立了“日常联系”、“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究楼宇企业保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查找和防范漏洞与薄弱环节,及时掌握社区企业更换情况,楼宇企业违法犯罪嫌疑情况,调处解决楼宇内部各类矛盾纠纷,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楼宇企业保卫工作,并加强重点单位“警务工作站”建设,实现动态监管,保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

(三)强化楼宇企业管理,消除各类隐患问题

下瓦房地区内大型写字楼的数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从最初2003年的恒华大厦一座写字楼,发展到目前恒华大厦、晶采大厦等5座大型高层写字楼,已入驻475家单位,综合出租率已达到90%。由于界内各楼宇内外部情况各不相同,多为租赁方式经营,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各类纠纷、各类违法犯罪和涉众型违法犯罪较一般区域明显突出。仅以界内恒华大厦写字楼为例,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以前,涉及各类违法行为和治安隐患问题的报警同比上升15.7%,月均达到25起,对派出所形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自2013年5月对该大厦具体开展工作以来,通过全面实行“户籍化”管理模式,涉及该大厦刑事、治安警情数自2013年6月至12月分别环比递减12%、30.5%、16%、4.7%、23%、17.7%,虽然全年的警务数字在增加,但是实现了自然月各类警情的稳步快速下降。特别是在经过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持续工作后,截至目前,界内五座写字楼月均各类警情总和维持在12起以下,涉及治安问题的警情维持在个位数,极大降低了警力消耗,写字楼内治安状况达到了非常好的水平。

2017年以来,派出所针对晶采大厦集中警力开展工作,处置了三家租户存在涉嫌以为他人找工作为名骗取当事人押金的涉众案件,三家租户全部关停迁出,净化了大厦的治安环境。

三、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构筑全方位、全时空、立体化的社区防控体系

打击与防范并重,社区防控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下瓦房派出所通过社区民警专职化、社区警务专门化、社区民警专业化打牢了社区专业防范的基础,同时,社区严密布防,构筑全方位、全时空、立体化的社区防控体系,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一)科技引领、信息支撑,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

1.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

截至目前, 辖区建设各类治安监控摄像头2500个,每月增加30余个,有效覆盖了治安复杂场所、重点要害部位、交通繁华路口、街区出入口等公共场所。派出所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系统联网,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逐步拓宽应用领域。视频监控系统如同一张“天网”,一方面防控和震慑犯罪,同时也为侦查破案提供了信息支撑。随着“天网工程”的建设,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可控性发案律下降20个百分点。

2.落实社区改革,加强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增强社区阵地控制力量

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平安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派出所落实社区改革:增设警务室后为9个,落实外网、公安专网到位,高科技进入社区领域工作;2016年,招录新增了40名社区巡防员,增强了社区阵地控制力量,提高了设备现代化,提升了工作能力。

社区民警微博、微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居民、企业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增强主动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相關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基础设施、信息和应用等资源的立体化、自动化安全监测和智能化安全防护。在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前提下,提高系统互联、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

(二)落实勤务改革,成立专门巡逻队,实施巡逻网联防,构筑“点、线、面”全方位、立体化、全民化的防范网络

派出所从机制上落实勤务改革,成立专门巡逻队,每天保证两组巡逻警力,保证24小时在界内开展巡逻工作。增加了巡逻警力的投入,通过人员改革的方式,巡逻民警为专职巡逻民警,确保巡逻工作到位。

在河西区政府的支持下,组织社区治保会、社区居委会以及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义务巡逻队,由下瓦房街道办事处投资添置必要装备和服装,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队长,社区责任民警担任教导员组织开展巡逻工作,形成各社区邻里守望的局面,构筑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巡防队“守点”、巡警“巡线”、夜巡队和便衣队“控面”,几支队伍相互策应、互不交叉的巡逻网联防,形成了街面巡逻网、社区防控网、视频巡逻网、单位巡控网和卡点堵截网5张网联动,以信息为引导、以警情发案为预警、具有下瓦房特色的立体化治安巡逻体系,实现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

四、创新矛盾化解模式,运用法治手段,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派出所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作为构建和谐社区警民关系的重要抓手,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始终预防为主、调解为先,因情施策、分类处置的“三项原则”,牢固树立排查是责任、调解是执法、解决是能力的“三种理念”,突出抓好信息预警、排查调处、联动化解“三个关键”,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维护了辖区的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派出所日均接警量35起,治安舆情日均11.5起,刑事警情日均2.6起,共处置各类矛盾3700起,整改落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各类安全隐患60余件,件件有着落。近两年来,化解因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50件次,依法处置群体事件中的违法犯罪人6人,刑事拘留5人,取保候审1人。

(一)在矛盾纠纷排查上,充分发挥警务室延伸至社区的作用,实现由全面排查向主动预警转变

1.在矛盾纠纷排查上,实现了由全面排查向主动预警的转变

通过确定情报信息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延伸信息触角,拓宽情报来源,全面搜集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内幕性、行动性信息,做到耳聪目明、未动先知。

2.加强对社会舆情的收集研判和不稳定事端的提前预警,有效防止了各类社会矛盾叠加聚集

去年9月1日正值中小学开学之时,下瓦房派出所提前了解到,湘江道小学在福建路新增设校区,因暑假期间刚刚装修完毕,新学期就在此校区接收新生,引起廣大家长强烈不满,派出所民警在开学前预见到学生家长因学校装修不久就接收新生在此上课会发生矛盾,开学当日,民警及时在学校门口提前到岗到位,维持秩序,及时劝解情绪激动的家长,搜集群众诉求,及时上报,为政府妥善处置此事,提供了可靠的一手资料,因工作细致到位,避免了一场群体性事件的矛盾激化,促使该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二)在矛盾纠纷调处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模式

实现了由行政调解向联合调解的转变,派出所为有效调处矛盾纠纷,坚持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过程中,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模式,做到了在工作上形成合力,在措施上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群众代表和当事人亲属在矛盾调处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升级。比如:本辖区内的福盛花园居住的姐妹因钱财问题多次发生激烈争执,派出所先后出警6次,后与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调解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双方有效沟通解决,累计历时30多个小时,矛盾得以化解,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

(三)在矛盾纠纷化解上,运用法治手段,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

派出所紧紧围绕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需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辖区以重大问题为导向,针对社会治安治理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适时地依据法律、法规寻求相关对策,促进从法治层面解决问题,做到依法行政,完善维护公民、法人等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途径,从源头上预防侵权案件发生。通过制作宣传栏等,到社区实地案例宣讲等方法,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社区居民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促进全民尊法、守法,引导干部群众把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基本准则,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近年来,下瓦房派出所各项工作标准实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警务体系运转顺畅。派出所在基层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创新社区警务运行模式,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坚持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零售业”时代运行模式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