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贵阳,550081)
西藏某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工程区距桑日县城公路里程约43km,距山南地区行署泽当镇约78km,距拉萨市约219km;为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挡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及升压站等组成。
该水电站混凝土生产系统规划布置于坝址左岸下游1.2km处,系统承担大坝及厂房等主体工程约280.0万m3混凝土生产任务。大坝及厂房等主体工程施工期间,混凝土生产系统需满足混凝土高峰月强度16.0万m3/月。
大坝及厂房等主体工程施工期间,混凝土生产系统具备生产各种级配(一~三级配)、各种类(常态、碾压)常温、预热(11月~3月)、预冷(5月~9月)混凝土,满足预冷混凝土高峰浇筑强度16万m3/月,预热混凝土高峰浇筑强度10万m3/月,预冷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按≤9℃设计,预热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按≥10℃设计。
预冷混凝土浇筑高峰当月,碾压混凝土强度约为11.5万m3/月,常态混凝土强度约为4.5万m3/月;另外,本工程预冷常态混凝土高峰强度约为7.5万m3/月(碾压混凝土高峰浇筑月与常态混凝土高峰浇筑月不重叠)。
工程区属高山峡谷地貌,河流以N15°E流经坝址,坝址段河道顺直,河谷狭窄,呈较对称的“Ⅴ”型,枯水期水位高程3371.9m,水面宽92.4m~123.8m。坝址区出露地层岩性为喜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局部夹黑云母角闪石英闪长岩条带状岩脉,厚30cm~50cm,局部3m~5m,两者多呈裂隙接触,局部呈熔融接触。第四系由冲洪积、崩坡积、冰水堆积、泥石流堆积组成。
混凝土系统场地位于坝址左岸下游1.2km,天然地面高程3360.0m~3410.0m,地形坡度13°~26°。场地下游发育大古沟,大古沟为小型、低频泥石流沟,近50年未爆发过泥石流。
大古沟流域面积2.62km2,沟长2.9km,沟谷纵坡624‰,大致将沟域划分为三个区,高程4150m以上为物源区,高程4150m~3470m为流通区,高程3470m以下为堆积区。沟内松散固体物源96.98万m3,可参与泥石流活动的不稳定物源为11.49万m3。
该水电站工程混凝土系统布置在下游永久交通桥与砂石系统之间,混凝土系统与砂石系统采用胶带机无缝连接,砂石系统成品料仓、也是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砂石骨料调节料仓。砂石系统与混凝土系统处于同一平台上,高差小,且场地狭窄,整个混凝土系统的布置场地仅为200m×70m,要布置三座拌和楼或拌和站、以及相应的粉灰系统、预冷系统、预热系统、拆包系统、配电系统及供风系统等。
根据工程区环境条件和混凝土设计要求,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时段需采取预冷或预热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且预冷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不大于9℃,采用拌和楼楼上风冷不能满足制冷要求(根据预冷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采用拌和楼楼上风冷,冷却时间应不小于2.0h),只有采用“一次风冷+冷水+冰”才能满足制冷要求。另外,为了控制骨料由温控料仓输送到拌和机过程中的温度回升,需最大限度地缩短温控料仓至拌和站的物料输送距离。
基于以上原因,为保证混凝土系统的功能和场地布置,采用拌和楼时,由于上料高度比较高,又需要采用一次风冷,上料系统需经过多次胶带机导运才能上到楼顶,需要占用的场地较宽。所以混凝土拌和系统在生产工艺上选用拌和站,以减少上料系统占用场地,另外将一次风冷与制冷系统采用复合型布置,将制冷系统布置在一次风冷料仓的底部层,抬高风冷料仓的出料高度,同时缩短了一次风冷料仓与拌和站之间的距离,提高场地利用率。此外,将三座拌和站并排布置,运输通道进出口分开,形成环道,提高出料能力。混凝土系统详细布置见图1。
图1 混凝土系统布置
根据上述混凝土系统设计标准要求,拌和系统设计按预冷混凝土高峰月强度满足16.0万m3/月进行设计,三班制生产。按设计规范计算混凝土的小时生产强度为:
Qh1=Kh×Qm÷20÷25=1.5×160000÷20÷25
=480m3/h
式中:Qh1——小时生产能力,m3/h;
Kh——小时不均匀系数,取1.5;
Qm——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Qm=160000m3。
取混凝土生产系统的小时需求生产强度Qh2=480m3/h,其中碾压混凝土小时需求生产强度为345m3/h(按11.5万m3/月计算),常态混凝土小时需求生产强度为135m3/h(按4.5万m3/月计算)。
根据本工程拌和系统采用拌和站的结构形式,共配置三座型号为HZ300-2S4500L的拌和站,混凝土的生产能力为300m3/h,预冷水工混凝土和预冷碾压混凝土的生产能力为250m3/h。考虑到水工混凝土密度大、配比中有大骨料及生产碾压混凝土等因素,强制式搅拌机降档使用,单机每盘生产4.5m3混凝土(捣实),本拌和站配置两台德国BHS公司的DKX6.00水工型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DKX6.00水工型搅拌机拌制混凝土质量优良,生产效率高。混凝土出料采用双斗双线出料,可以同时生产两种不同标号的混凝土。
Qh2=60×V×N×K÷(t1+t2+t3)=60×4.5×2×0.85÷(0.33+0.33+1.75)=190.46m3/h
式中:Qh2——拌和站设计小时生产能力,m3/h;
V——搅拌机容量,m3,按出料计;
N——搅拌机台数;
K——时间利用系数;
t1——装料时间,可取0.25min~0.33min;
t2——卸料时间,可取0.17min~0.33min;
t3——静搅拌时间,可取1.5min~1.75min。
综上所述,单台HZ300-2S4500L拌和站的生产能力约为190m3/h,则3座拌和站设计生产能力为:190×3=570m3/h≥Qh1=480m3/h,选用3座HZ300-2S4500L强制式拌和站,满足大坝及厂房工程施工预冷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16万m3的要求。可以同时生产多种混凝土,满足电站多种混凝土的生产要求。
根据主体工程混凝土用量计算,得出月高峰强度日平均所需水泥用量约为850t,所需掺和料用量约为620t。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规范要求,水泥的必要储备天数取7d,掺和料的必要储备天数取10d,经计算得出水泥的必要储备量为5950t。另外根据掺和料与粉煤灰在碾压混凝土的用量计算,应为水泥用量的1.5倍左右,由于本工程所在地500km公路范围内没有发电厂,所用粉煤灰和掺和料需采用火车从外地运来,应加大储备量,保证系统生产,设计储备量为12000t。结合实际情况,设1500t粉灰罐共12座,其中水泥灰罐4座,可储备水泥共6000t,满足高峰强度7d用量;掺和料粉灰罐8座,可储备掺和料总量为12000t,满足高峰混凝土强度15d用量。
外加剂车间工艺设计:1#、2#、3#拌和站的外加剂全部由外加剂车间集中拌制后分别供应,主要由外加剂库房、搅拌池、储液池和泵房组成。根据本工程特点,外加剂车间主要配置1套引气剂搅拌池,3套减水剂搅拌池,2座储液池(底板面上设计气管路均匀搅拌),每座拌和站均设计有2套外加剂泵一对一分别供应2种外加剂。
空压机车间系统工艺设计:本系统采取集中供风方式为粉灰输送系统和混凝土生产系统3座拌和站供风,分别在主要用风点1#、2#、3#拌和站、预冷预热料仓、成品料仓出口等设置1m3的储气罐,以确保供风平稳。粉料输送系统和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成2套独立运行的供风管网,同时,将粉灰输送的用风管路与生产系统用风管路串联,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生产系统用风需要。
根据招标文件给出的自然条件及混凝土参考配合比,结合我公司类似工程的经验,对碾压混凝土(平均配合比)及常态混凝土(平均配合比)分别在高温季节及低温季节自然状态下的出机口温度,及其需降(升)温的幅度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T01=(ΣTiGiCi+Q)/ΣGiCi
式中:T01——混凝土自然拌和出机口温度,℃;
Ti——第i种材料的温度,℃;
Gi——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第i种材料的质量,kg/m3;
Ci——第i种材料的比热容,kJ/(kg·℃);
Q——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时产生的机械热,kJ/m3,Q=42Pt/V+δ;
P——搅拌机的电动机功率,kW;
t——搅拌时间,min;
V——搅拌机容量,m3,按有效出料容积计;
δ——运输和二次筛分增加的机械热。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结合我公司在混凝土温度控制方面的施工经验,拟对预冷混凝土采取加冷水、加片冰、对粗骨料在风冷料仓(兼作一次加热料仓)以及拌和站料仓进行两次风冷的组合温控措施;对预热混凝土采取在成品料仓预热小石及砂、在一次加热料仓及拌和站料仓对粗骨料进行两次加热,以及加热水拌和的温控组合措施。不同月份、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温控措施组合及采取组合措施后出机口温度见表2。
表1混凝土自然出机口温度及需升(降)温幅度
表2混凝土温控措施组合
注: A——加4℃制冷水拌制混凝土;
B——加片冰拌和,常态混凝土每方加30kg,碾压混凝土每方加20kg~25kg;
C——粗骨料一次风冷,常态混凝土冷至3℃~4℃,碾压混凝土冷至3℃~4℃;
D——加60℃热水拌制混凝土。
根据水工混凝土设计的相关规范,制冷系统按混凝土系统高峰期平均产能的1.5倍进行设计,制冷系统各项参数如下:
(1)骨料冷却采用一次风冷方式,骨料仓的储量按4.0h设计,将骨料G2、G3从16.6℃降至3℃,G4从16.6℃降至4℃,预留1℃的传送温升,一次风冷总耗冷量为4078kW;
(2)拌和站内用5℃冰水,考虑到输水系统温升,实际冰水出水温度按4℃考虑,实际冰水使用量约为8m3/h,考虑到高原能量损耗大等原因,冰水生产能力按35m3/h,冰水系统总耗制冷量590kW;
(3)通过计算,片冰最大用量为140t/d,片冰生产能力按150t/d配置设备,同时配置60t库,调节日间高低温时段。片冰机出口温度-5℃,考虑冷损,制冷量860kW(因冰库是24h不间断开机,冰库需自带冷源);
(4)根据本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性,冬季不施工碾压混凝土。通过计算,在最低气温时段,只需将水加热至55℃,就能保证常态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不低于10℃。根据用水量和损耗,系统配置两台功率为720kW、容量为12m3的电热水锅炉,向拌和站供60℃的热水,保证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不低于10℃。
西藏某水电站混凝土系统位于峡谷地区,场地狭窄,在充分考虑系统生产能力、温控要求(预冷预热)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配置,既解决了场地狭窄问题,同时缩短了物料输送距离,减少了预冷骨料在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温控效果。通过提高制冰机的生产能力和配置大库容的片冰冷库,保证系统昼夜温度较大的峰值调节能力,保证了混凝土的预冷质量。通过本拌和系统的设计,为特殊工程环境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