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018-09-07 09:15伍少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美化备课教学

伍少坚

摘 要: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美感,让学生在美的教学状态下学习,让学生在愉快欢乐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听课,是让学生没有沉重的心理压力的学习,是在适度的压力下把艰苦的学习转化为每一个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美化 教学 备课

如何美化我们的语文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笔者在此从备课和讲课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备课的美化

备课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备课工作不到家,教学就困难重重。备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的艺术美感,首先应从备课开始。

1.发掘文本的美点

拿到文本,备课时仅仅对教材有了知识的掌握是不够的,掌握教材的知识还需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去研究哪些需要教,哪些不需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些都是老师驾驭教材最基本的要求。而审美化备课,要求老师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掘教材的各种美,并受到美的感染。关注教材的美点,其实就是关注文本的细节,徜徉在言语之途。例如教学《湖心亭看雪》,我们应着重让学生去欣赏张岱笔下西湖雪景的白描之美。教学《秋天的怀念》我们应带着学生去体会史铁生母亲对儿子的一种情感之美。发掘文本美点就是追求备课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发掘美点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1]

2.动情生形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情感和灵性的艺术。在语文的备课中,教师首先应动情,即在接触教材、感知教材时不自觉的受到课文教材美的感染,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活动,与教材产生共鸣,与课文人物事件场景同悲同喜,这就是动情。这样教师对教学产生了喜爱之情,同时通过丰富的想象,产生了鲜明的形象,这样的备课就立体生动了。钱梦龙老师描绘过自己的备课:“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么样讲文章,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读文章。为此,每教一篇文章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的读,一直读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来,才决定怎么去教。我发现只有自己对文章有了体会、有了感情,才能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读文章的热情也鼓起来。”例如:我在《我爱这土地》的备课过程中,首先被课文浓浓的爱国情所打动了,自己总会随着沉郁的音乐深情的朗诵诗歌,读到自己流泪,同时在自己的眼前似乎看到了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的场景。

二、讲课的美化

美化的备课无疑为课堂之美奠定了基础。语文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美化讲课是备课情感的延续,是教学审美化的终极目标。

1.搭建情感的阶梯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是由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组成的。审美化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即教师与学生活动的一致和协调。教师讲的热情,学生听的热情,这就是和谐。我想这其中离不开情感,语文课堂其实是老师、学生、作者情感交流的平台。所以讲课中应该搭建情感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1)注重课前沟通。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布贝尔曾提醒:“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接近学生,这就是与学生的沟通。”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课前我常常同他们谈谈心,同他们一起背古诗,消除他们对我的紧张感,试着走进学生心中,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这样在课上他们就敢和你进行交流、沟通,给你和学生之间注入了浓浓的情感,为审美化的教学奠定基础。(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有的专家指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第一位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此,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时,导入新课时,我播放了打腰鼓的影片,让学生感受宏伟的画面,铿锵的击打声,把他们带入情景,通过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再现文章的激昂有力的画面,使学生有了朗读的冲动。然后通过学生个性化朗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3)平等对话、自主探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感受、体验,营造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的情感与老师、作者的情感碰撞,达成共鸣。如《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我就要求各小组自己进行搜集整理有关黄河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组内探讨黄河水污染的现状和对策。这样的小组交流无疑给平时没机会发言的同学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在组里他们讨论热烈,无不把自己内心对黄河的感受诉说一番。在交流中,同学们各个言语流畅,献计献策,流露着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2.调控生成之美

讲课是真正创造美的过程,是把备课设计的美丽蓝图变成实实在在的美的过程。布鲁姆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调控来捕捉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从而创造出生成的美丽。例如钱梦龙老师教《故乡》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没有。

师:可是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情,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面对学生提出的“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这个意外的问题,钱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效调控,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强化了教学的中心,这就是生成创造的美。

语文是最美的,它用美的语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表达了各种细腻的感情,给人以无数深思的哲理,美尽在语文之中。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只要拥有睿智的双眼、丰富细腻的情感、创造的激情,运用各种美的方法,定能让美走进语文教学天地,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其蕤.语文教學美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美化备课教学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美化生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通信天线美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