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它便以特有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根据所授学科特征和班级学生实际状况,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特色的知识版本。从此数学教学告别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简单抽象的教学模式。开启了生动、有趣、具有独特魅力的个性化教学体系。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个性化;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应用中的入门基础教学,而刚接触数学的孩子们只能对简单、直观、有趣、生动、形象、可触可见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行主动积极的理解思考、记忆、从而演变到抽象思维的构建。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有趣的数学情景
兴趣是求知的最大原动力。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探索求知。要想得到这种效果,在教学时为所授知识内容创建一个有趣的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孩子们喜欢的《西游记》为背景,创建了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共同分食一个饼的活动情景。课堂上flash 动画以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配上节奏明快富有特色的音乐特效,立刻吸引了班上所有学生。他们一个个睁大双眼,笑眯眯地紧盯着视频,直到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师徒四人每人手里拿着一份饼时,画面静止。配音提出问题:聪明的你将怎样准确简洁地表示,他们师徒四人每人手中的这份饼?并说说你的理由。问题一抛出,班上的同学纷纷活动起来。经过这样思维的碰撞,有效的讨论探索过程,很快小学生们对分数的形成和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管理,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作为这么重要的工具性基础学科,从小学起,培养学生构建数学建模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时摒弃传统教学的重结果转变成重过程,是当代教学非常突出的一项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教学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化静为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为抽象思维的形成和数学建模意识的构建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课下辅导创建了轻松、灵活的平台
完整的学习体系,正常分成三个部分。即课前预习,课堂的学习,课后巩固复习。课堂的学习活动过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百分百地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对于那些课堂未掌握和消化的知识内容,课后辅导是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途径。自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地使用后,一线老师通常会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分解拍成微课,上传到班级的群里。这样既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更为轻松、灵活的平台,又简化了教师的辅导程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使用开启了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了乐学、恒学、会学的良好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徐会玲.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J]. 数学大世界,2017(5).
[2] 李建忠. 小學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 新课程(小学),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