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深义
(尉氏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500)
脑梗死作为临床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临床相关研究报道,多数脑梗死患者常伴有精神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2]。因此,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精神状态对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谷维素为临床改善神经功能的常用药,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3]。为进一步观察谷维素的疗效,我院应用谷维素治疗脑梗死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焦虑、抑郁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协会制定),并经MRI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梗死病灶但没有中度以上脑萎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焦虑、抑郁诊断标准;患者神志清醒、无视听觉障碍;无认知损害病史。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者;合并意识或沟通障碍者;近期使用过抗抑郁药物者;头颅MRI检查有融合成片的白质疏松改变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65±6.76)岁,平均病程(3.44±1.52)年。治疗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3.88±7.12)岁,平均病程(3.63±1.6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谷维素片(北京中新药业,国药准字:H13020683,规格:10 mg/片)20 mg,tid,po,连续服用8周。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好转;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无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两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相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患者常伴有情绪障碍,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及抑郁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5]。统计报道,脑梗死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达30%~40%,在脑梗死发病后30 d达到峰值[6]。研究显示,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出现供血不足,造成局部缺氧缺血,引起脑功能性障碍,脑组织代谢异常,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紧张不安、焦虑、抑郁等[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脑梗死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与5-羟色胺能神经元通路受到破坏,造成神经递质低下,最终导致精神抑郁[8]。
谷维素是从米糠油等谷物油脂中提取的阿魏酸与植物甾醇的结合酯类物质,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神经失调症状,稳定精神情绪[9]。此外,还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并增加心肌血液供应,从而改善睡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谷维素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谷维素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促进疾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