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铎
“双一流”是我国继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后,向教育强国的目标迈进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为的是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基于此,高校各专业都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重新定位自身专业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与“国际化”关系十分密切的專业之一,是传播汉语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绝佳平台。那么,究竟该怎样定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目标,并确定可靠、有效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呢?
1 “双一流”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
提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别是提到其前身——对外汉语时,人们往往都会把它与“教外国人”联系在一起,但这其实只是表面的理解,深究“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名称,其是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的,即“汉语国际教育”是致力于国际汉语教学、进行文化交流的教育,其专业是要培养能够从事汉语教育、文化交流和传播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首先,毋庸置疑的,汉语国际教育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一个学科,其“一流”的建设目标当中,不仅有对专业长远发展的规划蓝图,同时兼具着作为汉语母语国对民族语言、文化的准确、深入传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流”应是软硬件兼具的,有“一流”的汉语基础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技能和传播技能的教育体系,有“一流”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培养一流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服务。再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是应用型、复合型的,既能够从事专业的汉语教育工作,又能够从事汉语文化、思想的传播工作。最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国际化发展中理论、学术的研究水平也是“一流”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把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上来,还应引导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思考,把握专业的国际化发展的新特征,进行深入的学术理论研究。
2 “双一流”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路径
“双一流”的高校建设并非朝夕之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流”的、国际化发展也不应该是一时的、短期的目标,而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2.1 做好发展规划,调整学科建设重点。一方面,汉语国际教育在“双一流”的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应该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应该是逐层逐步实施的,以远景目标为指引,从“小目标”出发,分为“现实可行”“努力可行”“长远可行”等三个梯度,避免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双一流”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重点应该进一步调整,应该充分体现“国际”二字,包含教育理念、师资、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而言,其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教学重点的调整上,有人认为,对外教育,就是要把本国的教育方式原原本本地挪过去,这种视角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中、外的文化背景、语言背景都很不同,如果完全照搬难免“水土不服”,但如果完全接纳别国的教育体系和内容又会造成本土文化的迷失,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国际本土化”,即,在把握国际教育理念、教育形式的前提下,注重细节上的本土与国际的融会,比如,对于语言要素,要注重与别国语言的对比,对于他国语言的特色词汇要准确理解,以便让外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与自己母语的差别,而对于文化内容则应在传达本土化价值观和审美内涵的同时,兼顾普世价值。
2.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双一流”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应该具有至少三方面的丰富的知识积淀和实用技能:首先是汉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这是准确传播、教学汉语的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有在这一方面达到一定的准确性和熟练度,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教育”的实际工作。其次是汉语文化素养和文化积淀,汉语国际教育不光是语言教学功能,还有文化传播功能,而传播文化的人必然首先是了解、熟悉这种文化的人,同时,只有富有丰富的汉语文化素养和文化积淀,才能充当好“使者”的角色。再次是教育、文化和传播技能,这里又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技能,即能够至少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汉语和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等)进行教学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教学技能;二是文化技能,对于中华传统、现代文化的传播大都有相应的象征性文化事务和标签,比如书法、绘画、乐器,等等,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掌握一两项文化技能,比如演奏某样民族乐器,唱某种戏曲段子,这样直接的演示能力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三是传播技能,语言、文化的传播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传播学知识,但这里注意的是要学习其中实用性的内容。
2.3 遵循发展趋势和市场规律,激励与鼓励学术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流”建设也应该注意国际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依此调整教育教学目标和方式,这样才能获得更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此外,学术水平是衡量某一大学和某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设“一流”学科必须重视学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3 结语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积极与“国际”“一流”靠近,进一步明确专业特色,并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规划,确定学科教育重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了解国际趋势和教育市场需求,从而为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世界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单位:吉林动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