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2018-09-06 10:04罗征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小学

罗征宇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和感悟社会道德品质,在实际行动中学会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小学品德教育对于儿童道德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教育逐渐回归生活。在日常教学中,作者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生活化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方式,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生活化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方式,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融合,为学生多制造感受生活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全身心道德素质发展,充分将学生的品德培养到最佳,让学生在未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奉献。

一、切实提高认识,思想上教育要重视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教育要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亲身经历的事情会让他们记忆深刻,教育起来更容易接受。但是,小学生经历的事情较少,而且经常在家长的庇护下生活,更不容易接受到生活的教育。为了使学生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快乐健康的成长,教师应该经常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情境,模拟真实的生活,让他们明确是非观念。

三、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转变理念,让课堂回归到生活

老师作为新课的实施者和引导者,要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定位,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年龄段具有的特征为出发点,进行课程教育,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会怎么做事怎么做人。老师要认真地设置合适的活动氛围,组织灵活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体会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让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活,就要求老师摒弃掉教科书的束缚,让学生向课外拓展,校内向社會延伸,让课堂的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自主感悟,构建自己的道德规范。

(二)活动体验,将实际生活融入课堂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让学生在现实中感悟品德适应社会环境,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也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提升主动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自身素养,让学生的视角去看待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社会。

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间接性的接触到社会,将学习到课本知识融化到实际生活中,让课堂更加贴近生活。老师在设计模拟课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尽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的感受到社会中道德品质的体现。

(三)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比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内容指导生活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五)利用资源,让课堂教学服务于生活

思想与社会课程来源于生活,就要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以后的生活服务,不断地通过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上的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成就。

(六)关注社会,让课堂来源于生活

品德与社会是将思想品德和社会知识融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老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从有局限性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

在教学中,老师要用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感染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引起他们思想情感上面的共鸣,将道德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们的道德需求,并表现在道德行为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将学生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行为规范的发展,在发展的生活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有自我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黄亚妮.思行知理念,鉴思品教学——论陶行知德育思想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德育功能[J].学苑教育,2016(08).

[2]蒋林玲.引生活之源促语文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作文教学研究,2016(02).

[3]王振伟,时春丽.浅析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5(05).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小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