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8-09-06 10:24韦剑交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没有阅读,那他就好比一个没有灵魂、任人摆布的木偶。当你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一本书时,你就会发现,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一、 前言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意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书读得多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阅读对学生的学科学习以及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学生学习语言的黄金途径,是学生自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因此,要努力探寻在学科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试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使之更加具有有效性。

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阅读的前提

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对外界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拓展阅读范围,使他们敢读、想读、爱读,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对课内知识不满足时,教师更应该借助这种好奇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供一些类似文章的阅读,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且鼓励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产生对阅读浓厚的兴趣,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众所周知,初中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看待事物并不成熟,另外注意力长时间不能集中也是阅读提高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通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

三、 创设情境,以环境作为引导,提高阅读能力

要想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创设一种全真的情境同样是一种较好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在创设情境之间首先要注重环境的烘托,并且要使学生明白大家是一个整体,要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广泛收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集体阅读,共同营造一种阅读的欢快氛围。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的看法,进行师生之间的大讨论。在有了良好环境的熏陶之后,教师就要努力地构造阅读的情境,首先可以结合阅读的文章,充分调动学生每一个感觉器官,然后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感受阅读的奥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我们在讲《敬畏自然》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搜集有关大自然的图片、故事,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直观的感受,引出文本内容,构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体会长城之伟大,体会阅读的内涵与乐趣。

四、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除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改善阅读教学方法之外,我们也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具体包括如下:

(一) 引导学生细读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言:“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文章将心寄托在文义之中,其文心即文章的精神意识。说明,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读清楚文本所表达的意思,才能够读懂作者创作文本的意图,也才能理解作者创作文本的情感表达。

如:朱自清《背影》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作者的三次流泪,以情感体验作为切入口进行拓展,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你曾经也像作者一样,为父亲流过泪吗?”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跳出来,回到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让大家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其中有感动的泪、有感激的泪、有后悔的泪……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去,让学生找找文中作者为父亲流泪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是怎样的眼泪?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 引导学生精读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亲切,都有话可说,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教师如果能在深度备课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的中心去进行拓展,就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接受、领悟、吸收、获得人类的创造智慧。然后跳出来,探索课文的空白,搜寻新的构思,引发新的思想,把固定下来的文字读活。

如教学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乡愁》诗二首,两位诗人分别把乡愁说成是邮票、海峡;清远的笛、没有年轮的树……在学生已经熟悉什么是诗歌意象后,有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小环节“学做小诗人”。每人也为乡愁写一个句子,这个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乡愁是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乡愁是雨中的泡桐,那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学生的想象力让课堂掌声似潮。

五、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在教学当中,学生能在课堂上阅读的机会较少,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教学生如何合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

其一,要让学生坚持每一天、每节课都要读,阅读时间得到了保证,坚持久了学生自然会做到自觉阅读。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阅读,要尽量少布置一些没效果、重复且没有意义的作业;

其二是加强阅读积累。积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当学生读到好的词句或文章,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写下心得体会并立刻摘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积累的方式。應让学生在做笔记时随意涂鸦或者自由发挥,而不是告诉学生读书笔记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些内容不该写,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时便可以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从而在课外阅读时保持兴趣盎然,最后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

六、 结束语

总之,知识在于不断地积累,阅读需要不断地坚持。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实施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加之教师民主的教学观念,就可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2]刘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1).

[3]孙琴.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5):30-31.

作者简介:

韦剑交,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