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群
(1. 浙江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2. 浙江省特色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浙江 丽水 323000)
在我国陶瓷史上,龙泉青瓷以造型端庄浑朴、线条明快流畅、釉色纯洁雅致、瓷质温润如玉著称,得到国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研究[1-2]。自古以来,古人常视玉如宝、以玉尚德,常把玉的风采和神韵比拟君子。“夫玉者君子可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 …”出自《荀子·法行》中孔子所言。龙泉窑是我国陶瓷史上影响范围最广的青瓷名窑。龙泉窑址分布广,质量上乘,文化底蕴浓厚,从北宋早期始到南宋晚期鼎盛,停烧于清康熙[3-4]。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古代陶瓷业烧制青瓷是主流方向[5]。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境内,提供制瓷所需的原材料,水土富饶、树叶繁茂、瓯江流长,为龙泉窑烧制青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便于运送到海外的地理优势[6]。青瓷窑遍布南北,不同窑口青瓷具有迥异的特点,各领风骚、争奇斗艳,主要由釉色、坯体、装饰技法及青瓷如玉的效果不同,各具特色和艺术风格[7-8]。
1928年,著名陶瓷研究学者陈万里先生多次到龙泉实地考察龙泉窑址,收集大量龙泉窑古瓷片,撰写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2],为今后研究龙泉窑青瓷做出了巨大贡献。迄今为止,专家学者分别在丽水、龙泉、庆元、云和、景宁等地分别发现龙泉青瓷窑址近400余处,其中龙泉境内以金村遗址和大窑遗址青瓷最精[9-10]。南宋时龙泉窑制瓷的鼎盛时期,南宋器物釉层较厚,刀笔刚劲有力,纹饰活泼有趣[11]。在胎釉配方、装饰技巧、窑炉气氛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技术革新和进步,从而使龙泉窑釉色达到了巅峰[12-13]。这一时期所烧制的龙泉青瓷,釉色温润高雅、青翠如玉,是我国陶瓷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目前,国内学界对传统龙泉青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22](李国桢,1964;叶宏明,1980;李家治,1985;吴越滨,2008;张胜,2010 ;何文权,2012;于清华,2014;He Z Y 等2015;黎继立,2016;薛宝忠,2017;刘净贤,2018)。如黎继立[10]将光学相干层析(OCT)与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南宋早期景德镇窑和龙泉窑青瓷瓷釉的断层结构表征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表明两者的瓷釉断层结构特点上差异显著,将上述两种测试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实用甄别瓷器窑口的科学技术方法,这对青瓷窑口出处提供了科学依据;吴隽等[20]采用宝溪瓷石为主要原料改善龙泉青瓷坯体,引入不同比例的三宝瓷石和祁门瓷石重点研究坯体性能,但对龙泉青瓷的淘洗工艺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未进行论述。以上是关于龙泉青瓷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促进了南宋龙泉窑青瓷文化传承与发展。
南宋后期,龙泉窑青瓷的釉色温润高雅、青翠如玉,标志着龙泉窑青瓷的烧制技术达到了鼎峰,主要是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21-22]:
首先,优化釉料配方。龙泉窑青瓷釉用配方可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性釉(表2)。石灰釉的特性是:高温粘度较小,不易流动,釉层较薄,釉面光泽度强;石灰碱釉高温粘度较大,釉层厚,釉面光泽温润。通常采用木叶(如毛竹叶或草木叶)烧成灰引入K2O配制青釉。如图2所示,南宋龙泉窑青瓷中CaO的含量相对较高,而K(Na)2O含量明显较低,高温粘度大而较难流动,青釉产生气泡较小,釉面光亮柔和,显著降低烧成温度。
表1 丽水出土南宋龙泉窑青瓷统计表[11]Tab.1 Statistic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Longquan celadon unearthed in Lishui[11]
表2 南宋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15]Tab.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eplica Southern Song Longquan celadon glaze [15]
其次,提升施釉技艺。南宋龙泉窑青瓷运用多次素烧和施釉的工艺方法,通过提高釉层厚度,形成一层温润高雅、青翠如玉的釉层。釉层越厚,则素烧后上釉的次数越多,这正是龙泉窑青瓷制瓷工序复杂原因所在。
最后,烧窑技术的提高。从陶瓷材料理论和工艺技术分析,青釉的呈色不但与釉的化学组成、釉层厚薄等因素有关,还与窑炉构造、窑炉温度、还原气氛等有关。到南宋后期,烧窑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窑炉烧成温度和气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能烧制出如胎质粗松、开片密集的“黄龙泉”青瓷。
青瓷釉色的显色也与龙泉青瓷胎的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关系(表3)。通过还原气氛热处理条件下,使得坯体带灰的成分,甚至成为灰黑胎[18-19]。传统龙泉青瓷釉色主要有梅子青釉和粉青釉两种。梅子青釉色主要是在强还原气氛下烧成温度为1250 ℃-1280 ℃(还原比值为10以上);粉青釉釉色是在强弱适中的还原气氛(还原比值为2-3);黑胎龙泉青瓷要求为弱还原气氛(还原比值约为0.4)[19-20]。
图1 传统龙泉青瓷制瓷技术路线Fig.1 Traditional production process of Longquan celadon ware
目前,龙泉青瓷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宝溪、上垟两地,主要以家庭式作坊为主,且为粗放型生产,较大规模企业数量不多。传统青瓷制瓷所用原料主要来源于龙泉境内,采用龙泉制瓷传统工艺(淘洗处理)来加工坯用矿物(图1)。类似古代淘洗工艺加工方法处理龙泉青瓷原矿。
传统龙泉青瓷制瓷中采用淘洗处理坯用矿物的利用率约为60%,且淘洗后遗留的尾砂,通常为填埋或堆积处理方式,这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与破坏,不利于社会的绿色发展。在国家大力倡议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生产的背景下,如何减少因淘洗后尾砂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成为龙泉青瓷长远发展的必然[21-22]。研究传统龙泉青瓷制瓷工艺革新,不仅实现坯用原矿免淘洗而直接全利用,降低企业成本,保护生态环境,顺应龙泉青瓷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
为此,对传统龙泉青瓷原料测试化学组成,具体如表4所示。这与南宋龙泉青瓷胎成分相近(表3),主要是龙泉坯用原矿中瘠性原料石英(SiO2)含量很高,而氧化铝(Al2O3)含量较低,即高硅低铝。因此,传统龙泉青瓷制瓷工艺常采用淘洗来降低SiO2的含量,提高坯体的成型可塑性。
选用上述龙泉坯用原矿,采用传统龙泉青瓷制瓷路线(图1),在还原气氛条件下热处理1280 ℃,保温2 h,冷却后得到龙泉青瓷样品(图2)。
传统龙泉青瓷的施釉方法主要有:一是荡釉和吹釉。荡釉用于上内釉,是将釉浆施入素烧后干的坯体内部,略加振荡,待釉浆浸没制品内壁,将过剩的釉浆倒掉便可;吹釉是利用喷壶等工具把釉浆吹到素烧后的坯体上。施釉次序先内后外,待干燥后再施外釉。釉层越厚,所施釉次数越多,南宋龙泉窑制品施釉次数达5-6次以上;二是浸釉,主要是上外釉。将素烧冷却后的坯体浸没在釉浆中,再用细铁条等器械将制品取出。
表3 南宋龙泉青瓷胎的化学成分[16]Tab.3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eplica Southern Song Longquan celadon body [16]
表4 传统龙泉青瓷坯用原料的化学组成Tab.4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ody material for traditional Longquan celadon ware
图2 龙泉青瓷样品Fig.2 Longquan celadon sample
通常工人凭借多年烧窑实践和经验来调控窑炉气氛和热处理温度[23-24]。如采用所谓的“火照”,即取一小块泥,在中间或边上玩一个小洞,上釉后与器物仪器放入窑内,凭经验判别“火照”与窑内火焰颜色情况,再用铁钩子勾出“火照”,由此判定可否封窑孔,形成所需窑炉气氛条件。此外,在烧窑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外部环境气候条件、木材燃料干湿程度等。为防止燃料产生烟熏造成制品缺陷,通常将待烧制品置入匣钵中,确保制品无任何缺陷或杂质[25-26]。最后烧成是所有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这决定制品质量的优劣,成败在此一举。
南宋龙泉窑青瓷造型,在原有传统底蕴上进行勇于创新,注重器物结构、线条的变化、各部分的比例,烧制出的青瓷具有精巧、规整、端庄、流畅的艺术风格等特点[27]。南宋后期,龙泉窑装饰上主要采用了薄胎厚釉技艺和优雅精美的造型,以及最简练的写意手法,形成独特的青瓷艺术魅力。浮雕以莲瓣纹为主,如在盘、碗等进行手工写意雕刻,画面丰满凸起,施釉后因釉色深浅不一,层次分明,造成鲜明的视觉冲击。贴花也是其中一种装饰手法,主要有牡丹、龙、风和双纹鱼等,其中在盘或碗贴塑首尾相对的双鱼纹,形态逼真,题材生动,制作简单,采用将纹饰凸起于坯体表面,通过施釉于厚薄不均及烧成时釉的流动,造成坯体显露或浓淡不均的白线,在青翠如玉的釉色中显得温润高雅,深受人们喜爱。
此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瓶高27 cm、腹围12.2 cm、口径10.4 cm、底径10 cm的造型规整、器形匀称、胎质精良、釉色凝厚如玉,体现南宋龙泉窑青瓷温润高雅、青翠如玉的艺术特色(如图3所示)。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双鱼纹洗口径12.5 cm,高4 cm,折沿弧腹、圈足,外腹壁饰以莲瓣纹(图4)。内底贴饰两条首尾相望的小鱼,以精细泥料模印而成的小鱼,其眼、鳞、鳍等皆清晰可见,在釉水柔润活澈,色泽青中闪绿的青釉掩映下,具有鲜活生动的装饰效果,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别具意蕴的艺术审美韵味。
图3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瓶(现藏于松阳县博物馆)Fig.3 Longquan light green vase with phoenix ear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Songyang Museum)
另有一种较为代表性的造型,反映了龙泉青瓷特有的艺术风格。如图5所示的南宋龙泉窑龙虎瓶,高约22.5 cm,瓶呈圆口,盖钮为卧一小狗,形象生动有趣。瓶颈凸塑一条蟠龙,腹部周围采用浅浮雕莲瓣,筒体施豆青釉。在宋代江南地区,蟠龙瓶是一种陪葬器皿,大多有盖,盖顶经常使用狗、鸡、鹅、鸟等禽兽形钮,以虎钮居多,故有称之为“龙虎瓶”。这标志着南宋龙泉窑在造型方面,已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准。
图4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双鱼纹洗(现藏于江苏省江海博物馆)Fig.4 Southern Song Longquan green double fi sh washer(Haibo Museum)
图5 南宋龙泉窑青釉潘龙盖瓶(现藏于浙江省龙泉博物馆)Fig.5 Southern Song Longquan celadon vase with dragon lid(Longquan Museum)
在我国文房为古代文人从事文化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主要用于作画、读书、写文章和习字(旧称书斋),所指“文房四宝”除笔、墨、纸、砚外,所供用的龙泉青瓷制品也是书斋中必不可少的陈设雅玩。龙泉青瓷的制瓷匠人通过细心设计和烧制,将之前用于文房的实用器物转化为享有装饰性的艺术品,成为书斋、书案上一道别具雅致的风景,这既体现出书生的清雅品味,又具有高档细致的做工,达到了登封造极的地步。南宋期间,龙泉窑青瓷除制备各种日用器皿外,还烧制诸如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砚滴等文房用具。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存储砚水供磨墨之用。
如图6所示的龙泉窑青瓷船形砚滴,高9.1 cm、长16.2 cm,宽6.5 cm,为南宋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其造型设计成浮置水上的一条行船,船上的舱棚、护栏毕具,而船中部身披蓑衣的艄工欲取斗笠的细节,使作品更增加了贴切、动人的情趣。船形砚滴以船舱为腹,腹之中空便于贮水、平缓的船头为出水口。作为一件文房用具,其无需多加贮水、而水滴象形的美妙构思,体现出使用者把玩、观赏时的审美取向。
在南宋龙泉窑白胎青瓷数量居多,代表龙泉青瓷的基本特点:白胎细腻致密且色灰白、釉面无开片;黑胎胎色灰黑(俗称“铁骨”)且釉面多有开片。同一种器形,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普遍采用了划花、刻花,纹样等多种形式进行装饰,如牡丹、莲花、缠枝花草等[28],其中有名的南宋龙泉青釉龙瓶是龙泉窑代表作之一(图7)。
南宋龙泉窑青釉龙瓶采用奇异造型,肩部堆塑一条舞动盘曲的蟠龙,威武矫健,瓶内敛口,肩部呈三台形,下腹修长,圈足,器胎质精致,内外施丰厚肥润的粉青釉。腹部刻饰莲瓣,线条流畅,刀法犀利,盖钮贴塑一只昂首远眺、振翅欲飞的大雁。造型端庄而不失灵气,形神兼备,代表了南宋龙泉窑工艺的最高水平,具有鲜明时代文化特色[29]。
图6 南宋龙泉窑青瓷船形砚滴(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Fig.6 Longquan celadon ship ink-stone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ejiang Museum)
南宋龙泉窑三足炉(图8),口径14.5 cm,高12.4 cm,仿古代青铜器的款式制样,外形简炼、布局严谨。三足炉的棱线部分釉层较薄、露出白色胎骨,与整体的青釉色彩上形成鲜明反差所形成的艺术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30-31]。造型线条曲直有序、饱满圆润,炉的肩、腹部及七组凸起的三条棱线,通过釉色色调的变化,被一层薄薄的釉层掩映,使得胎骨隐现出含蓄美,造成视觉上三足炉的冲击感。
图7 南宋龙泉窑青釉龙瓶(现藏于龙泉博物馆)Fig.7 Longquan celadon dragon vase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Longquan Museum)
图8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Fig.8 Longquan stove on thre feet of Southern Song(Palace Museum)
南宋龙泉窑的坯体、釉色、纹饰将刚劲古朴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釉色、匠心独运的紫口铁足艺术风格,完美体现出优雅明快、端庄和谐的艺术风采。从陶瓷材料视角对龙泉青瓷的传统制瓷技艺所用原材料化学成分,胎釉化学组成、烧窑水平等简析,表明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质量高、品相好,器物品种丰富,其造型与工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