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贾 雷 杨 玮
“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学生要享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解决县域教育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7年11月,河北省大名县迎来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检查组,在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陈述答辩会上,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苏雷芳如是说。
历史文化名城大名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实施“教育兴县”战略,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程度逐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去年12月,该县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随着大名县第二中学的整体搬迁,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校址改建成红旗小学,让县城中部又多了一所接收随迁子女入学的学校。
2015年红旗小学刚刚投入使用时,只有430名小学生在这里就读。学生少,校园大,给人一种资源浪费的感觉。只不过,谁都没有想到,红旗小学建校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在校生就已经超过了1400人。原来空荡荡的校园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去年,该县政府追加投入近400万元,为红旗小学新建教学楼一栋。
“新的教学楼预计暑期前就能完工,届时,学校大班额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看着已经落成的教学楼主体,校长范玉军如释重负。
近些年,受城镇化的影响,大名城区人口已经超过20万,现有学校难以满足居民的入学需求。
以实验小学为例,建校之初,学校周边仅有8个居民区,不存在入学压力,而如今陆续新建了23个小区,“新小区都是高层,每栋楼住户都超千人”,城区入学压力由此可见一斑。班容量水涨船高,不断刷新纪录成为必然。
“大班额不仅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而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不断升温的大班额问题,该县加强顶层设计,依据城区发展规划,按照“东南西北中”教育布局对城区学校进行扩容,除了县城中部红旗小学、北关小学扩建外,在县城南部,投资2100万元新建民族学校已投入使用;在西北部,新建一所占地90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东部,投资1500余万元的台臣小学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今年秋季入学将正式投入使用。新布局完成后,将新增学位近1万个,大班额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在城区实施扩容工程的同时,该县在乡村实施的“全面改薄”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据统计,2014年以来,该县以“全面改薄”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新建学校5所,改扩建学校216所,新增校舍面积约2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近6万人,并对全县中小学操场、旱厕进行改造升级。
十三五期间,该县计划新建12所城区及农村标准化初中,60所标准化中心小学,使全县中小学布局更趋合理,教育资源更加优化。仅去年一年,该县投资9045万元新建改建42所标准化项目学校,实现了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全覆盖。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名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却毫不手软。据统计,该县2014年至2016年分别投入4.2亿、5.1亿、6.1亿,经费投入分别增长了27.2%、27.4%、28.6%。
逐年递增的资金投入,极大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但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高堂华屋和现代化的装备配备就是优质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一点在大名镇七里店小学的身上得到了印证。因为即便是在硬件建设远超部分城区学校的情况下,“农村校没人留”的窘况在该校依旧延续。
在县教育局的牵头下,2015年6月,整体新建之后的七里店小学正式成为实验小学分校,与总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师资。
“我们刚接手分校时,学校硬件建设很好,总校里有的,分校也有,分校里有的,总校却不一定有。即便是这样,全校只有173个学生,最少的一个班级只剩下10个人。”
优越的办学条件为什么留不住学生?这也成为实验小学校长范振景最初思考最多的问题。
“关键的问题在于师资老龄化严重,教育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在理清了分校的问题后,她开始对症下药:一方面,加强对原来老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委派实验小学的副校长任月安主持分校日常管理工作,并选派8名骨干教师到分校任教;同时,积极争取邯郸市级名师支教。以上三个方面力量构成了如今分校的师资团队,范振景开玩笑称其为“群英会”。
事实上,新的教师团队有理由称得上是“群英会”。他们在分校任教仅一个学期的时间,从城区学校陆续回流的学生达到300余人。短短两年时间,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管理规范,教育质量提升,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如今在校生已经超过了700人。
近几年,除了实验小学外,子弟小学设沙堤分校,农兵小学设未村分校,大名一中建立了西店中学分校,大名二中兼并殷李庄中学,设立殷李庄校区,大名三中建立杨桥分校,部分城区名校实现“一校两址”办学。
“城区总校从理念、经费、师资、管理、评价等各方面对农村分校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促进了农村薄弱校整体提升。”大名县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张陆方说。
此外,该县打破行政格局限制,让办学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优质名校兼并薄弱学校。
“从实际效果来看,兼并措施的实施,迅速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薄弱学校面貌得以较快扭转,原薄弱校招生人数实现了翻番,办学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张陆方举例说,大名中学旧治校区原为旧治乡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办学质量不佳,生源流失严重。2015年,县教育局研究决定,大名中学对旧治中学实质性兼并,对其整体规划重建。新建后的旧治校区硬件装备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一所标准化的新兴初中。办学两年的时间,旧治校区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乡镇初中里的翘楚,在校生也从原来的70人增加到了700人。“曾经岌岌可危的薄弱初中起死回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果说建分校和兼并校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点对点精准输出,那么,城乡教育联盟和区域组团办学则是由点及面,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联盟是以城区优质小学为“盟主”,与乡镇多所中心小学结为合作联盟,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了城乡学校间的交流融合步伐。
目前,全县已组建实验小学、东关小学、银河小学、红旗小学、北关小学、台臣小学6个小学教育联盟,实现了全县20个乡镇所有中心小学全覆盖。联盟学校间通过现场交流、观摩座谈、送课下乡、教师轮岗、联合评价等形式,强化城乡校际间的沟通交流,逐步实现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学常规、课堂建设、质量监测等方面的一体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成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
与城乡教育联盟类似,区域组团办学则是结合地域特点,在各乡镇因地制宜选取2—3处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实施“1+X”组团化办学。不同之处在于“盟主”由城区优质小学换成了乡镇中心小学,就近辐射周边一定数量的小学和教学点,中心校和分校实现学校名称、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经费使用、项目安排、资源调配、教师管理、活动组织、招生检测和绩效发放的“十统一”。
目前,全县85所中心小学均已实现组团化办学,并且覆盖了全县所有的教学点。
城乡教育联盟和区域组团办学,形成了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以乡村中心小学为中心,以乡村教学点和不完全小学为终端的辐射网络,将优质教育资源的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一个学校。
顺道店小学作为实验小学联盟其中的一个成员校,还是顺道店小学组团办学的中心校,它既是城乡学校交流互动中先进经验的获得者,又是对团组内教学点管理的输出者,在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
“在与盟校的互动交流中,我们学习借鉴实验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盟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抱团发展。”顺道店小学校长李洪川说。
距离顺道店小学2公里的窑厂教学点,在校学生只有70人,由于办学规模较小,师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音体美教师由语文、数学老师兼职。在成为顺道店小学组团的成员校后,与顺道店小学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师资。现在,窑厂教学点的音体美课均由顺道店小学的专业教师走教。每个学年,两个学校间都要开展教师轮岗交流,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节节攀升。
“我们将投入重点落在中心小学,并使中心小学辐射区域内的所有教学点资源共享。”督导室主任夏慧勇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大名以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整合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学生。
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均衡发展,师资是关键。
为了缓解农村师资不足的矛盾,2010年以来,该县连续8年招聘特岗教师,“特岗教师只要服务期满3年,经过考核,达到了入编条件,不讲条件、不讲困难,足额入编”。近4年,特岗教师招聘和社会招聘人数达到860人,所有新教师全部分配到乡镇学校任教。
“特岗教师是近几年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如何在国家级贫困县、边远艰苦地区把人才留住,至关重要。”为此,该县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乡村教师暖心工程:
为解决教师住房问题,投入2016万,实施乡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了龙王庙中学、张集中学等10处教师周转宿舍;以奖励性绩效工资补助政策为契机,建立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上,降低乡村教师评选门槛,同等条件下乡村教师优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为从教30年教师发放荣誉证书;在全县评选优秀乡村教师,全部给予县级劳模待遇;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心理关爱,打破乡镇格局组建了青年教师基层团支部和妇委会,定期组织开展乡村青年教师联谊会等活动……
“特岗老师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外地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庭投身大名教育事业,为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在关心特岗教师生活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比如组织踏青、追梦、圆梦活动,举办集体婚礼、免费送嫁妆等。”让大名县教育局局长申益民津津乐道的青年教师集体婚礼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3年来,3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在大名的农村扎下了根。
张涛和王银银就是其中的一对。2012年,他们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分配到刚刚投入使用的岳庄小学。
作为岳庄小学的“创业者”,他们一起见证了这所农村小学的发展。“刚来的时候学校就只有一栋教学楼,我们只好住在村委会里,一年后,周转宿舍建好了,我们有了更舒适的住所,再后来,综合楼、食堂、操场等都陆续建了起来。”
2015年,他们俩在校长李桂英的牵线搭桥下结为连理,县教育局为包括他们在内的3对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
巧合的是,3年前的12月份,张涛和王银银在县教育局举办的教师集体婚礼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3年后同样进入12月,他们爱情的结晶诞生了。如今,小两口又在李桂英的帮助下在城里买了房,二人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不但要让乡村教师生活有滋味,还要让他们专业有成长。大名县不断完善教师培训研修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据介绍,除了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外,县政府每季度专项出资10万元,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仅2017年,该县组织县级培训985人次,市级培训300人次,省级培训112人次,国培1187人次,全员岗位培训6322人次,在岗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参与率达100%。
“教师培训研修机制和教师招聘补充机制、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干部考核选拔机制、教师荣誉激励机制共同构成了我县强化队伍建设的‘五大机制’,通过不断增加教师数量与提高队伍质量,提升城乡教育‘软实力’,让孩子获得高质量的教育。”申益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