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点亮山区教育的希望之灯—记蔚县桃花镇中心校北董庄完小负责人张国华

2018-09-06 01:53张馨尹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张国华学校孩子

■张馨尹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怀着对教育的一腔挚爱,她一心扎根山区农村,用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开启了农村孩子走向更开阔天地的希望之门。为此,她曾多次放弃进城的机会,而这是她无悔的选择。

她说,人生的命运让我驻守在农村,成为真正的耕耘者。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点燃了我对教育的激情;是身为教师的责任,让我坚定信念,远离繁华,固守在这方教育的净土上。

“这里来了个敬业的‘女校长’”

2012年9月,年仅28岁的张国华被任命为北董庄小学的负责人。而之前,她就是一位因教学成绩突出而广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好老师了。

那还是2005年,张国华被分配到桃花镇中心学校马官营完小任教。她回忆,那时一走上工作岗位,她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虽然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因为学校缺英语老师,她二话没说就挑起了重担。在当英语老师的7年时间里,她的班上,孩子们普遍对英语有了兴趣,都喜欢上她的课,孩子们的英语成绩也越来越好。家长们也希望她教自己的孩子。就在2011—2012学年度,她所担任的三个年级的英语成绩期末和升级两次考试均夺得全镇第一。

而2012年时,一切都重新开始了。这个新的岗位,对张国华来说是临危受命。因为她接的是一个乱摊子,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怨言很大,她的压力自然也很大,但她并没有畏难,对她来说,接下这个职务,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北董庄完小位于桃花镇中心校西北7.5公里处,距离县城40公里,其中有20里地的乡村泥泞路段。它是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生源来自周围南、中、北三个董庄,陶家堡、佘家堡、小羊圈、张家梁、白家洼等11个村落,服务区域方圆5平方公里。学生全部来自山区农村家庭,家里主要以种地为生。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办学条件艰苦……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她不仅要管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和老师们一起谋划学校的发展。当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后,她感慨万千,既心怀悲愤又存着希望,悲愤的是看到这所学校的荒废,看到了有太多的不作为,她希望的是有一个新的变化。作为一名学校负责人,当时她面对的是有6名教师,1名职工,42名学生的学校。教师的懒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成为学校管理的最大难题。曾有家长抱怨原来的北董庄学校“管理混乱,教学成绩低下”,可谓一针见血。面对诸多问题和弊端,她不是一筹莫展,而是迎难而上,一边梳理问题,一边实施整改。

首先,狠抓校园安全,整治环境卫生,创设良好的教学、育人环境。张国华了解到,北董庄学校的“夜不闭户”,并非因为太平无事,而是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负责、不尽职。学校坐落在北董庄村的南边,东南西三面无一建筑物,地势空旷,村里闲散人员随便出入,村民们随便到学校拉水、晾晒粮食、寄放东西;家长随时进出学校和教室,没有时间观念;接送学生的三轮车、摩托车长驱直入,习以为常,如入无人之境,安全系数相当低。校内有住宿生16名,住校教师5名,所以校园安全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张国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恶习养成容易改掉难,特别是在偏僻的乡村,大家都不以为然,可是,学校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在制定一系列安全制度之后,她责令门卫加强校园安全的防护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督促检查,门卫认识到了自己的散漫和失职,师生们也逐步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大家齐心协力,校园的安全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学校卫生状况堪忧,脏乱差让人难以想象。教室很少打扫,校园里废纸、垃圾、包装袋随风起舞,这就是那时学校的样子。而2012年的一场大雪,更暴露了当时人们的消极心态。面对厚厚的积雪,师生们麻木不仁、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怎么办?张国华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拿起扫帚、铁锹,开始打扫卫生。她每天拿着铁锹,利用课余时间铲掉甬路上的冰雪。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卫生评比制度,每周评选“卫生评比周冠军”,奖流动红旗。在张国华的坚持和努力下,师生们像冰雪一样麻木的心开始渐渐变了,由旁观到参与,由消极到积极,由无序到有序……学校的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家长对此赞不绝口,口口相传,都知道北董庄学校来了个非常敬业的“女校长”。

“学校成了全县闻名的先进农村小学”

张国华的“敬业”,给这所学校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她大刀阔斧改善校园硬件设施,为教育教学夯实基础。

由于过去管理松散,孩子们缺乏爱护公物的意识,加之校园年久失修,门窗破损过半,缺胳膊断腿的桌椅、板凳东倒西歪,尤其是教室的门好些都有破洞,从学校大门就能看见教室里一排排的小脚丫,这怎能抵挡腊月的寒风?在与中心校领导沟通之后,张国华迅速找人进行了维修。比起这破烂不堪的门,还有老化电线,伙房频频断电,线路时时着火,整改线路重新布线刻不容缓。她马不停蹄,在2012年12月底对全校有安全隐患的线路进行整改,并在校园内安装了路灯、厕所灯,减少了学生在黑灯瞎火中碰撞的隐患。她还借2012年“校园安全工程”之便,有建筑工人在校盖房,劝其帮忙修缮厕所、垃圾池、影壁墙及讲台,使学校由原来的破败不堪渐渐变得漂亮起来。

变化接踵而来。张国华还亲自设计了一套自来水和渗水井方案,实现了学校厨房、住宿区都能喝上方便的自来水,也解决了厨房处理脏水难的问题。2013年,学校有了一间多媒体教室,生活区覆盖WiFi。2014年,红十字会向学校捐赠图书600多册,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为学校新增图书3000余册,北董庄小学有了自己的图书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之后,学前班安装了户外滑梯,给农村学校的孩子带来了城市的气息。2016年初又争取到张家口北方学院为学校安装两套多媒体设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2017年,学校新建一座标准化厕所,并且实现校园全面硬化,摆脱了“泥娃娃”的状况。校园环境及硬件设施的改进,给这所农村学校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接下来,就是在稳步推进教学工作,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了。学校改变了传统复式班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短缺,张国华自己就担任一个年级的英语。在教师管理上,她先是改掉了教师不进教室,迟到、早退等不良风气,再通过一系列举措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针对农村学生消息比较闭塞而普遍语文成绩低下的特点,她不辞辛劳,跑到二十里外的中心校借阅大量图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国华所带领的教师团队,由过去的没有一个年级完成中心校下达的责任目标,到2013年升级考试,首次全部完成中心校下达的责任目标,北董庄学校的总体成绩连年位列全中心校第一名。学生人数由最初的42人发展到现在的138人,教职工11人,北董庄学校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2015年小考,学校六年级考试成绩合格率100%,升入重点中学人数达20%,成为全县闻名的先进农村小学。

情与教育相伴,爱与服务同行。在日复一日的忙碌和耕耘中,张国华和老师们一起,把这所学校经营成了一个充满爱的温暖的大家庭。学校整体面貌的改变,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老师们工作更有激情了。学校教师团队的工作热情不仅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家长,更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引起了广泛关注。2013年,驻南董庄村的河北省驻村扶贫工作组积极组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全体师生献爱心活动,为北董庄学校全体师生每人捐赠一套校服和一些体育用品,价值2万余元,并于2015年9月在学校建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此外,北京“京E道”汽车俱乐部、天津大仁德广控股集团、恒天明泽天津分公司第三营业部等多家单位,河北义工蔚县志愿者、北京智慧灯·爱心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纷纷为学校献爱心,他们的有力支持,为山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

“您的到来是孩子们的福气”

这些年来,对于学生,张国华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

2012年冬季,蔚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学校住宿区房屋后墙出现裂缝,屋顶上半米厚的积雪短时间难以融化,学生安全不能保证,住校的学生不得不临时搬家进教室,冬季取暖成了最大的困难。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张国华决定亲自与女学生们住在一起,承担起生活老师的责任。等待刚刚接手这所学校的张国华的是什么呢?

张国华介绍,他们那个地方,山里学生的家离学校特别远,最远学生的家还得翻过一座山,道路极其难走,路的另一边就是悬崖。而山上的孩子们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不得不来学校住宿上学了,年龄最小的只有三岁半。由于住宿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各种困难、问题都无法应对,尤其是生病。那时,一年级有个学生小怡(化名)年仅6岁,却已住宿两年。孩子经常喊肚子疼,导致课程无法正常完成,成绩也一落千丈。张国华发现宿舍气味呛鼻,便去寻找原因,却看到她的床单布满“地图”,张国华的心为之一颤,孩子太小,太可怜了!更有一次,孩子一边哭一边说自己肚子疼,她看到孩子的裤腿都是湿的,才知道孩子是尿裤子了。在寒风刺骨的山区的冬天,孩子穿着湿漉漉的裤子,难怪肚子疼!她马上一边安慰孩子,一边给孩子脱掉裤子,让孩子钻到被窝里。看着这深一块黄浅一块黄的“版图”,她的心都疼碎了!为了让裤子尽快干爽,气味又不影响到其他孩子,她只能将棉裤泡洗后再在炉子上烘干。通过与孩子谈心,才明白孩子晚上怕黑不敢独自去厕所,夜里不敢下地小便。此后,每晚天黑之前,她都去打开厕所的灯,并在宿舍安装了5瓦的照明灯,微弱的灯光在不影响睡眠的同时也方便了孩子们夜里起床,被褥也经常日晒,孩子再也不喊肚子疼了,学习也慢慢好了起来。

然而,肚子疼的事似乎发生了传染,宿舍里其他孩子也时常喊肚子疼。张国华每晚将自己的电热宝给孩子们暖肚子,但这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得不让她琢磨其中的原因。原来,孩子们贪玩,白天疯耍一天,脚汗湿透鞋袜,每天穿着湿哒哒的鞋子,寒气由下而上,孩子们自然容易受寒着凉了。从那以后,她每天都烧开水,让孩子们每晚都用热水泡脚。她找了一个破旧的铁桌架子,用铁丝拉了几条线,做了一个简便的“晾袜架”。围着炉子一圈,方便孩子烤袜子。炉根下摆放一圈鞋子,保证孩子们每天早上都能穿上干爽的鞋袜。从此,再也没有喊肚子疼的孩子了,孩子们也养成了勤洗手,睡前洗脸、刷牙、泡脚的好习惯。

还有好多生活上的细节,牵动着张国华的心。

张国华说,冬天特怕孩子们感冒。感冒具有传染性,为了不使病情恶化、扩散,必须提高警惕,尽量把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中。除了日常的悉心照料之外,她总是留心观察学生动态,只要发现异常,就第一时间给村里的村医何大夫打电话。有时,张国华也用自己的“土”方法。学生有感冒症状轻的,她就让学生晚上在宿舍上自习,喝用姜和大葱熬的热水,多出汗,还帮孩子取尿盆,让在屋里方便,避免孩子在发汗期间受风着凉,此方法往往奏效。周末学生家长接孩子时都感激不尽,他们说:“以前每到冬天,住宿学生经常生病,学习也耽误不少,今年孩子们从未落下一天课,这是您的功劳啊,您的到来是孩子们的福气!我们家长把孩子放到学校都放心了,您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照顾,我们谢谢您!”

这里的孩子们家地处偏僻山区,平时喝水、用水困难,夏天接雨水,冬天融化雪水来满足生活基本需要,水对于他们来说贵如油,所以,洗衣服洗头发就成了奢侈的事情。张国华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为此,她专门买了大盆子为孩子们洗衣服,买了电吹风帮助孩子们吹头发。遇到年纪小的学生,她就亲自给洗头发。每每这个时候,她都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她说,看着学生干干净净的站在面前,会有一种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自立,更懂事了……

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后面,是一颗细腻的慈母之心。

“因为我是老师”

付出总有回报,真情换来真情。

有一次,张国华生病头疼,卧床不起,孩子们知道后,用稚嫩的小手自发为她从食堂端来饭菜,还安慰她,听着孩子们纯真的话语,那一刻,张国华的心是温暖的,感动的。她想,为了这么可爱的孩子们,付出多少也值得!

辛勤总是伴着甘甜,汗水流下的同时,笑声也从未间断。晚上是张国华和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一天的忙碌过后,她和孩子们经常玩一些仰卧起坐、洗袜子的比赛游戏。她还时常为孩子们讲好听的故事,用手机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张国华说:我和孩子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偶尔还会出个小笑话。有一次半夜一点多钟,她听到有孩子的哭泣声,孩子小难免想家,最担心的是半夜生病,好在询问之后并非生病,一番安慰后,孩子情绪逐渐平复,渐渐入睡。半小时后又一次哭泣,她不得不再次给予安抚。如此反复三次,她一夜未眠。清晨日出时,她询问孩子原因,孩子一脸茫然,浑然不知。天啊!她感叹,原来一夜她都真实地活在孩子的梦中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因为牵挂孩子,一夜未眠,这样的事,本来应该是发生在父母亲人之间,而她,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付出着自己的精力和真情。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她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然而,生活中的她却有太多遗憾。

她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子女、为人母、为人妻的责任。张国华的丈夫在北京工作,夫妻两地分居,而她多次放弃了去北京的工作机会,她说,她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

这些年来,她对这里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孩子刚出生4个月时,她就带着孩子和母亲来学校参加工作了。就在那一年,她妈妈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但出院的第七天,就忍着伤痛又帮她带孩子了,直到现在,遇到刮风下雨伤口还会隐隐作痛。对事业的执着,注定了她每天忙忙碌碌。平时的节假日,她总是给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义务补习功课,还要忙着学校的事务,很少安心地休节假日,虽然孩子和母亲常带在身边,但她却顾不上分担母亲的负担,只有母亲帮自己的份儿,也不能好好陪陪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母爱。远在北京的丈夫,更是很少照顾。她心中对他们是愧疚的。尽管如此,她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她说:因为我是老师,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我爱自己的孩子,也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我的生命,我愿为此奉献自己的青春。

没有夸大的事实,也没有华丽的言语。她教书13年来,心里没有一日停歇。

在一篇文章中,她写下了这样真诚的心声:教学成绩,我要名列前茅;管理学校,我要力争先进;对待学生,我要至亲至爱,不是争强好胜,而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我每前进一小步,孩子们受的教育就会迈进一大步,我愿用爱心点燃农村教育的希望之灯。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猜你喜欢
张国华学校孩子
“卷绕王”张国华:一辈子,一件事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邓小平对张国华说:“让你做新时代的班超”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