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晶瑜
摘 要:对于一名走入教育领域5年的年轻教师来说,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习知识,更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长,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快乐地去数学,感知数学就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情景 设置疑问 学习兴趣
所谓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感知数学,就是将知识简单化、层次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但要新颖,还要新奇,每一个环节所设计的“坡度”要缓,这样不但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目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感知数学的思维。[1]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快乐地去数学,感知数学呢?
一、从生活实际入手,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教育来源于生活。是的,同样的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在数学的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是受到成长所限制的,他们吸收并理解知识是需要过程的,特别是关于数学的学习,知识点和实际生活的脱轨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产生倦怠心理,所以把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度,并且能够把抽象的知识通过生活实际将其在学生的头脑中具体化、实際化,这样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例如浙江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比长短,比高低》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的相对性,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的意识;让学生感知如何去分别那些差别明显的比较,但是针对差别不明显的比较,要在共同观察讨论中寻找比较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比较方法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并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结合小学生年龄身高的特点在最开始导入部分可以请两名身高差距很大的学生到前面来比较身高,让学生初步感知长与短,在比较身高之后为了体现出差距,教师将个子矮的学生抱到桌子上,再一次比较两个人的身高,这时就会有很多同学提出质疑,认为这样的比较不合理,根据学生提出的合理性问题,让学生感知比较长短要“公平”即在比较身高时要站在同一高度。通过这个比较身高的环节引出课题《比长短,比高低》并且为比较方法中的“对齐比”做了铺垫。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且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从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到课堂中,寻找到数学和生活的共同连接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地获取知识。这也是构建有序、有效、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关键一步。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孩子引进学习兴趣的世界,打开快乐学习的大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情景教学就是鼓励学生让他们的思想处于一种“爬坡”的状态,通过自我调节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在《比长短,比高低》这节课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一学生们都感兴趣的情景引领学生进入到教学内容中,首先介绍参加森林运动会的运动员们:小熊、小羊、小兔。在学生通过直接比较班级学生的身高这一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直观地比较运动员个子的高低,最后学生总结出小熊的个子最高,小兔的个子最矮。
比较运动员的身高之后,教师告诉学生们:运动会开始了,三名小动物运动员都参加爬格子的比赛,让学生观察图并且说一说谁会是冠军。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赛过程,从中发现并且感知爬格子比赛中比较谁爬的高,谁爬的低,是通过数一数每个小运动员爬的格子数的多少来决定谁是冠军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并且学习到“数格比”的方法。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观察是运动员的休息室,在休息室有三张床,可是哪名运动员要在哪张床上休息呢?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3张床的床头都是一齐的,所以只需要比较床尾的长短来确定哪名运动员在哪里休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对齐比”的比较方法。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颁奖环节,奖品是腰带。可是我们要给哪名运动员哪个腰带呢?最开始学生们在是随意的分配奖品,但是后来发现不能随意分发奖品,于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来,要将卷起来的腰带打开去比较长短,这时学生们发现了“拉直比”的比较方法,在比较之后将最长的腰带送给小熊,将最短的腰带送给小兔子。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的开心、学的尽兴,是教师的成功之处,所以在整个探索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高涨的,学习兴趣浓厚,并且较好的掌握了课堂中探讨的比较方法。
如何在数学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通过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教学情景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关键一步。
三、设置疑问,进一步去感知数学思维
当教师已经通过教学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如何让学生保持这份好奇心就是
体现数学问题的价值的时候了。问题的设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索解决办法的同时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在《比长短,比高低》的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动脑思考如果在我们在比较的时候没有办法通过数格比、对齐比、拉齐比等方法去比较长短、高低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为学生留下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不停的探索中感知并且学习新的知识,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
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中和学生做朋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且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享受乐趣,并且获得成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韩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