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诱思教学 焕发课堂活力

2018-09-05 11:26梁文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思考运用

梁文吉

摘 要:课堂诱思教学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案例,通过教学视角的优化选择和诱思教学,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把握课本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诱思教学 思考 运用

一、创设一个恰当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情特点的教学情境

1.利用影视片断,渲染情境,诱导学生

影视片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利用特定的历史场景和细节能让学生有较深刻的印象。历史在教材的编写上是无法满足学生的这种细节需要的,语言描述是达不到影视效果的。在上必修Ⅰ专题二《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我利用《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和在《太行山上》以及《南京大屠杀》等影视片断,诱导学生认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

2.利用音乐,渲染情境,诱导学生

讲到必修Ⅲ专题八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时,如果只给学生们说他是一个如何伟大的人物,他的作品如何动人心魄,学生是很难感受的。如果教师放一两首贝多芬的作品,如《第五〈命运〉交响曲》等曲目(事实上,这些作品是很好找到的),诱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升华所学的知识,超越时空的阻隔,加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这样做,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发展其思维能力。

3.利用插图,创设情境,诱导学生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形象有趣的插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如讲必修Ⅰ专题一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时,如果用大段文字来说明,不仅费时费力,学生也不易掌握和消化。而如果用插图,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一幅是《西周宗法制示意图》,用一棵主干——支干——树枝衍生的大树,就可形象地表明了宗法制度的形成和嫡长子继承的特点。一幅是《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度示意图》,用金字塔的人像逐级向下缩小,人数逐级向下增多的阵形,表示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概念,言简意赅,从而使抽象、空洞的两个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形象化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难点。

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要充分贯彻于课堂教学

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思想时必须要讲究一些具体的做法。

1.有的放矢的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答对的,应给予肯定;答错了,千万不能指责,而应该鼓励学生再思考,再重新组织思路,同时可以适当加以诱导。如讲历史必修Ⅲ专题六启蒙运动一课时,在学生看来只要掌握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当提及启蒙运动起到什么作用时,学生要么回答不出来,要么答得不好或回答错了。在教学中针对类似情况,教师应做出相应的引导,通过层层诱思、设计问题来达到目的。这样做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使学生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困难。谈到这里我个人觉得,教师们应特别注意的是“指责”方面。大家可以想想,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虽说答得不好,但因此“指责”,也许会让学生再也没有新的勇气去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更别说有学习历史的兴趣了。所以应该适时抓住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也可以抓住暂时的错误,甚至是失败,激励学生再奋起。

2.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让其有表达想法的机会。西方教育家卡尔·罗密斯有一段名言发人深思:“凡是别人教给的东西,相对都是无用的,对自己的行为极少或者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都是自己发现并代替已有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思考過程,启发学生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发表见解。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新看法。这一环节既可以使学生亲自提炼知识,注重知识的合理应用,试图让回答全面化,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比方说,二战后期的日本,在美国投两枚原子弹后不久就无条件投降,表面现象来看,日本因美国投两枚原子弹才投降的,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为此诱导学生思考“是否主要是原子弹的投掷导致日本投降?”,让他们展开讨论及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由学生自行讨论,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我引导学生根据当时历史背景来谈谈自己的想法。经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事件的印象,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讲解重要难懂的历史概念时,运用诱思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在教学中,历史概念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加以整理、加工、归结,自觉的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的实质而形成的概念。教师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步骤:先给学生提供具体且明晰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积极开始思维活动,揭示出各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及属性;最后,使用准确、完整、简洁、严密的语言下定义,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例如讲必修Ⅲ专题四工农武装割据这一概念时,老师可引导学生从书本中逐条分析讲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诱导,使学生能更好把握工农武装割据这一历史概念。

4.一些简单的事件描述和演示不妨引导学生参与和体会,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好与坏。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很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这些都可以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把它给描述出来。这样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5.历史学科中,默读和快速阅读课文文本或材料,这是学生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教师要加以诱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因为这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并将受益终生。

6.教师可以找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历史人物的名言名段名诗,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的教育。

总之,诱思教学这种教学理论就其教学效果来说,应该被认定为是相当理想的。在历史课中应用这一教学理论,能够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课堂焕发活力,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协作和谐、圆满,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大面积的提高。我想,诱思教学这种教法值得我们大胆的去推敲和尝试。

猜你喜欢
思考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