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弯扭刚度测试技术与评价方法

2018-09-05 06:43李伟端木琼李占方
汽车工程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级车示意图测点

李伟 端木琼 李占方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白车身弯扭刚度包括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分别是指白车身在受到扭转、弯曲载荷时,车身抵抗扭转、弯曲变形的能力。白车身弯扭刚度是汽车的基础性能,其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NVH性能、经济性、舒适性以及操控性等[1-2]。如果白车身弯扭刚度不足,汽车在过坑洼路面时,风窗洞口变形大会导致天窗漏雨、进风以及噪声传递等[3-4]。白车身刚度测试的方法有多种,同一款汽车采用不同方法得出来的结果差异很大。文章介绍了多种测试方案,通过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确定出一套较好的测试方法,并在该方法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各个车型的刚度评价标准。

1 白车身弯扭刚度测试原理

1.1 白车身扭转刚度

对白车身后悬沿x,y,z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行约束,在前悬处施加一对相反的力(F/N),测量车身前后悬处z向的变形量。通过测点z向的变形量和测点y向之间的距离,间接计算出前后悬的相对扭转角,然后通过加载力矩和前后悬的相对扭转角计算出白车身扭转刚度值,扭转角计算示意图,如图1所示,白车身扭转刚度加载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1 第x对测点的扭转角计算示意图

图2 白车身扭转刚度加载示意图

前、后悬处扭转角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θf,θr——前、后悬处扭转角,(°);

Lf,Rf——前悬左、右侧z向的变形量,mm;

Lr,Rr——后悬左、右侧z向的变形量,mm;

Df,Dr——前、后悬左右2个测点的y向距离,mm。

前后悬的相对扭转角(θ/(°))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加载力矩和前后悬相对扭转角的关系,得出线性回归方程。

式中:T——加载力矩,N·m;

c——常数,c=1;

Kt——扭转刚度值,N·m/(°)。

1.2 白车身弯曲刚度

对白车身后悬沿x,y,z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行约束,前悬处约束沿y,z向的移动自由度,在座椅横梁处施加一定的弯曲载荷。通过测点z向的变形量和测点距离前轴的距离,计算出测点的误差补偿量,车身的变形量减去误差补偿量得出车身的挠度,然后通过加载力和车身的挠度计算出白车身弯曲刚度值。距离前轴为b的测点的弯曲计算示意图,如图3所示。白车身弯曲刚度加载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3 距离前轴为b的测点的弯曲计算示意图

图4 白车身弯曲刚度加载示意图

前悬z向变形量的平均值(S/mm)为:

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后悬和门槛梁上的测点平均值。

距离前轴为b的测点z向的误差补偿量(Δ/mm)为:

式中:a——前后悬之间的x向距离,mm;

b——测点距前轴的x向距离,mm;

Rr1——后悬z向变形量的平均值,mm。

距离前轴为b的测点补偿后的变形量(M1/mm)为:

式中:M——距离前轴为b的测点z向的变形量,mm。

计算出所有测点补偿后的变形量,选取补偿后变形量最大的点,利用该点的z向变形量和加载力的关系,得出线性回归方程。

式中:Kb——弯曲刚度值,N/mm。

2 试验方法的确定

2.1 白车身扭转刚度测试方法

1)方案1。后悬约束沿x,y,z向的移动自由度,前悬通过球角连接到2个立柱上,立柱刚性固定到T型台架上[5],如图5所示。对T型台架施加2 000 N·m的载荷,测量车身前后悬的相对扭转角。

图5 方案1扭转工况示意图

2)方案2。后悬约束沿x,y,z向的移动自由度,前悬通过球角连接到2个立柱上,立柱通过球角连接到T型台架上,如图6所示。对T型台架施加2 000 N·m的载荷,测量车身前后悬的相对扭转角。

图6 方案2扭转工况示意图

对3台刚度不同的车型,用以上2种扭转试验方案分别进行刚度测试,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3台车在2种扭转试验方案中产生的横向位移数据,如表2所示。

表1 白车身扭转试验方案扭转刚度值的对比

表2 白车身扭转试验方案横向位移的对比

由表1可知,对于刚度值大的车身,2种测试方案结果差异不明显,随着车身刚度值的减小,2种试验方案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由表2可知,对于刚度值大的车身,2种测试方案横向位移差10%,随着车身刚度值的减小,2种试验方案的差异更加明显。由于摩擦力和车身自重的原因,汽车的横向位移不可避免。

综上可知,方案2在扭转刚度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横向位移更小,更加接近汽车的真实情况,随着车身刚度的变小,差异越来越明显。

2.2 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方法

1)方案1。后悬约束沿x,y,z向的移动自由度,前悬约束沿y,z向的移动自由度,在前后排座椅位置加载6 000 N的载荷,测量车身的挠度。

2)方案2。左后悬约束沿x,y,z向的移动自由度,右后悬约束沿x,z向的移动自由度,左前悬约束沿y,z向的移动自由度,右前悬约束沿z向的移动自由度,在前后排座椅位置加载6 000 N的载荷,测量车身的挠度。

对3台刚度不同的车型,用以上2种弯曲刚度试验方案分别进行刚度测试,得到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白车身弯曲试验方案结果的对比

由表3可知,2种弯曲测试方案结果差异不明显。

3 白车身刚度的评价方法

利用上述测试方案,对几十款A级车进行白车身刚度试验,得出刚度分布规律,总结出A级车型的刚度范围,如图7所示。

图7 A级车白车身刚度范围

由图7a可知,A级车扭转刚度的范围在10 000~30 000 N·m/(°),其中扭转刚度较低的占20%,在10 000~14 500 N·m/(°);扭转刚度较高的占20%,在22 000~30 000 N·m/(°);扭转刚度中间的占60%,在14 500~22 000 N·m/(°)。

由图7b可知,A级车弯曲刚度的范围在11 000~33 000 N/mm,其中弯曲刚度较低的占20%,在11 000~14 000 N/mm;弯曲刚度较高的占20%,在25 000~30 000 N/mm;弯曲刚度中间的占 60%,在 14 000~25 000 N/mm。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得出,对于A级车,扭转刚度低于14 500 N·m/(°)的车型,认为扭转刚度值较弱;扭转刚度值处于14 500~22 000 N·m/(°)的车型,认为扭转刚度值一般;扭转刚度高于22 000 N·m/(°)的车型,认为扭转刚度较强。对于弯曲刚度低于14 000 N/mm的车型,认为弯曲刚度较弱;对于弯曲刚度处于14 000~25 000 N/mm的车型,认为弯曲刚度一般;弯曲刚度大于25 000 N/mm的车型,认为刚度较强。

4 结论

通过2种白车身扭转刚度测试方案的对比,得出一种更加接近真实工况的试验方案,该方案改善了试验过程中的侧向位移;利用该方案,对几十款A级车进行弯扭刚度试验,得出A级车的弯扭刚度评价标准,为企业研发新车型提供参考依据,避免了后期车型刚度不足导致的各种问题。

文章只是针对A级车的弯扭刚度给出了评价标准,还不够细化。未来将对SUV中的A00,A0,A,B,C,D级车等,对轿车中的 A00,A0,A,B,C,D级车等进行评价标准的研究,以及研究推出车身弯扭刚度测试的国标。

猜你喜欢
级车示意图测点
徐州市云龙公园小气候实测与分析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水下单层圆柱壳振动声辐射预报的测点布置改进方法
奔驰E级,带你揭开汽车发明者的成功秘诀!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室外风环境实测及PHOENICS 模拟对比分析研究*
——以徐州高层小区为例
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A级车正式上市
越级标准制造一汽-大众迈腾重塑B级车格局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三定两标”作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