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燕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及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162-01
新课程实施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并对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简要的分析,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和学生更好的“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任何一门课堂都能用到语文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1]。当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过于注重生字词和拼音的讲解,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学习语文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反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质,而且小学语文教学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广,不仅有童话寓言、奇幻科普、诗词歌赋、历史哲学、还有道德素养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最好的营养品,但小学生还不懂得怎样去更好的学习这些知识。这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给学生讲故事,给学生营造一个书海的世界,豐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让学生理解语文作为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的对策
第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这类授课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教学。如对于学习中下的学生,尽量多去提问,这类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很少被关注,因此老师要多和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第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选材时基本都是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抉择的,文章内容生动,语句优美通顺,通过描写自然的风光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为学生们展示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好词、好句、好段落的强化训练,为了让学生将词句结合在一起去整体认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学低年级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文章时,课堂上教师要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染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身临其境,理解小植物们长大后就要离开妈妈。这时候教师给学生普及植物传播种子的全过程,然后再深入课文,通过植物旅行联想到自己,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蒲公英、苍耳等植物并去独自旅行,教会学生在旅途中遇到事情要想办法解决,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引导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其情感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加深课堂记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其情感。如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社区、养老院,在参观完后,要求学生回去写观后感。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诗词大会、成语接龙”,通过参加这种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教育的博大精深。教师还可以和家长多沟通,要求家长引导学生每天晚上读睡前故事,阅读的时候让家长帮学生录音并发到班级群里,鼓励全班学生一起阅读,从而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最终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师生要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打造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段成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