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垚
【摘要】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高中生在后天逻辑思维发展,遗传基因影响,后天智力开发情况,小学初中基础知识储备情况,兴趣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从而造成了高中生在高中数学领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了巨大的差异性。所以,如何改变以往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搭建一种 “因材施教”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还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并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信心。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常见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为进一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差异性 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25-02
引言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探寻一种更加适合于提高高中生学习水平,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1]。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是通过作者在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整理和总结出来的。这种教学方法最终的教学中心思路,就是针对不同同学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水平的差异,将全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小组,并根据不同小组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一、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3]
1.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学生分类
整个分层教学方法,学生的分类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层次划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好坏。因此,作为分层教学的执行者在分层分类各个学生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客观全面的分析每位学生自身的逻辑能力、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等情况。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要将整个班級隐性分成:AA (优秀),AB(较优秀),BB(良好),BC(稍差),C(较差)共5等(对应比例依次为1:2:3:2:1)。
2.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如果要实现分层教学的教学目的,老师应该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深层理解。老师在编写自己的课堂提纲时,应该在保证实现最基本的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类别应制定出适合于相应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AA型和AB型学生,应该在保证其掌握好基本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他们进一步挖掘和探索更深、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需要让BB类同学了解自身的不足,他们的教学目标是可以通过补齐他们的某一方面的不足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BC要努力鼓励和协助他们掌握和运用好基本的教学内容;对于C类同学一定要以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为前提,以改变其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BC和C类同学老师还应该帮助这部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例题应该难易结合,除了为学习较好学生准备一些较有引导性的难点题以外,还应该为水平较差学生准备一些包含课堂重点内容的基础性问题,帮助其掌握主要的课堂知识。应该做到全体思考,单独作答和统一回答相结合。
3.分类调整要及时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全班级的范围内,不过对于那些由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发生了一定改变的学生,应该及时的对其分组以及教育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面向全体,更要兼顾个别,避免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成绩反复等问题。对于那些成绩得到了一定提高和学习成绩下滑比较严重的同学精神层面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采用鼓励和批评相结合,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行的过程中,要想真正获得大范围推广并最终获得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的自身水平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如何提高高中老师尤其是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摆在分层教学面前的又一问题。学校与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以及老师与老师之间应该定期组织相互交流、互相分析和探讨失败和成功的案例。
二、结论
总之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适合于目前以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了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有效的保证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层次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还减轻了由于课程设置一刀切导致的部分学生作业任务负担过重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陈芳.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5,(36):36.
[2]孙文正.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5):89.
[3]武杰. 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