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2018-09-04 04:57段继红吕文慧黄姗姗苏华山
大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翻转课堂

段继红 吕文慧 黄姗姗 苏华山

[摘 要]中级宏观经济学既是很多经济学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系列后续核心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其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学习内容进行对调。项目组结合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结构重新进行了教学过程设计,节选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几个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以期增加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对于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中级宏观经济学;翻转课堂;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123-03

0、引言

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古典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凯恩斯经济学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西方世界遭遇了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导致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基石被动摇,从而催生了宏观经济学的诞生。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西方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之前,无论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都是和微观经济学没有区分开来的,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们虽然没有对宏微观经济学进行区分,但是他们对于经济现象和经济实践的思考,為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实践基础。综观宏观经济学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其他科学,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时间很短,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目前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健全。宏观经济理论虽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同时还存在很多争议,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对更多,理解起来更有难度。而中级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初级宏观经济学来说,不再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介绍,而是更加侧重于通过计算、证明与推导来对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深化,进行深层次的说明和理解,对宏观经济学流派之间的争议和共识进行探讨。所以,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本文结合中级宏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对如何提高学生对于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探索,节选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几个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以期能够增加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相关文献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大高校近年来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特别强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途径。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该教学模式最早由学者Baker 正式提出,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通过制作短小精悍的视频,让学生自主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利用相关共享网络平台与学生共同分享视频学习过程、提前发布课堂讨论内容和习题等,使课堂转变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场所。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图1):

自从翻转课堂模式提出以来,广大的教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对这一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并不断地付诸实践。张传萍认为翻转内容设计可以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打破学科分类,实现学科融合[1]。梁敏认为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缺乏在不同类型知识教学中的深入研究[2]。马金钟等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入手,探讨了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在线指导和课堂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3]。曾小慧和战岐林就基于微课的西方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微课视频制作的角度和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方面提出了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苏华山等就宏观经济学翻转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如小班化教学、课堂上进行精简的考核、课堂表现与平时成绩结合以及提高平时成绩比例等[5]。目前学者们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和具体实施过程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

二、如何有效利用翻转课堂,达成教学目标

(一)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微视频的选择和制作以及学生的考评激励机制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翻转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即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有吸引力的视频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比教学视频更有吸引力的音视频资料在网络上比比皆是,谁能保证学生在进行视频学习的时候不会溜号,同时去浏览别的网页资料?硬性的考评激励机制可能会鼓励学生表面上的积极参与,但谁能保证学生在参与的时候不只是为了能够达到考核的要求,拿到参与的平时分数?这就要求教师对每节课的课堂对话和讨论都做出精心的准备、设计,让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每节课的翻转过程,都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大化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

要想设计好每节课,引导好每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任课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角色需要转换,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角色转变成课程的导演和编辑,真正做到平等和互动。二是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中,尤其是在翻转课堂的初期探索阶段,可能需要投入的是过去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三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像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只要根据自己的安排进行讲解,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课堂或者课后给学生的提问时间很少,或者即便给了学生足够的提问时间,但由于学生一下被教师灌输了那么多的新内容,还来不及领会贯通,也就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现在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的学习和思考,课堂中提出来的问题很多都是教师没有或者无法准备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但要专,而且要精。四是对教师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一部影视作品,由不同的人来导演,其收视效果差异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导演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把一门课的知识点完整地、透彻地讲授给自己的学生听,这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能够同时满足上述四点要求的教师少之又少,原因在于,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同时上几门课,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很难有那么多时间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某一门课的教学中,也不可能把所授的所有课的发展历史、涉及流派、与之相关的内容全部掌握。一个人虽然满足不了这么多的要求,但是一个互补型的教学团队却可以做到这一点。

三、中级宏观经济学翻转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一)本课程的定位

中级宏观经济学是处于本科生初级宏观经济学和研究生高级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一门课程,在现代经济学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国外一般供有志于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学生在本科高年级时选修;结合本校的教学安排,本课程预期受众为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以及非经济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的是为希望继续深造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有志于进一步进行经济学研究的非经济类专业的硕士生培养经济学直觉和科研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定位就决定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基于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分工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翻转课堂的设计,我们在选择教学团队的成员时,采取自愿报名和优中选优相结合的原则,以有很多年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为主,辅之以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了解比较深入的年青教师。老教师主要对教学知识点的选择和设计进行把关,年青教师侧重于微课的制作、在线的问题讨论和答疑,每堂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大家集思广益,争取把发现的问题在下堂课之前解决掉。

本课程选取的教材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九版,鉴于教学周的时间安排,節选了其中15个章节的内容,大概每个团队成员分配到2~3章的内容,分配准则是先由团队成员自主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章节,然后在汇总的基础上再进行微调,每个成员就自己所负责章节按照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重点及难点来进行微课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然后提交教学团队讨论会进行讨论,听取大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对微课后问题的设计,要求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难度要适中,让学生努力一下还是能够完成的;另一方面是问题要综合,能够引导学生对微课内容进行总结反思,以达到强化微课学习的效果。下面我们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说明。

(三)以教学实例说明如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宏观经济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对宏观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检验。经济学模型的结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基础之上的。脱离了这个假设前提,结论也就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以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为例,这一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一个国家GDP的来源和使用的四组问题,而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则是国民收入的来源和国民收入的分配,这是理解后两个问题的基础。这两个问题中,GDP来源问题相对容易理解,主要取决于经济中的投入数量,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能力,这种能力用生产函数来代表。当然,这里进行了一定的前提假设,如资本和劳动都是固定量,技术水平不变,并且生产资料得到了充分利用,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等。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基于该假设的生产函数的总产出,它又等于该经济体的总收入。那么国民总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呢?这就涉及要素价格了。所以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这两部分应重点讲解。而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教材中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很好地解释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以及总收入在资本收益和劳动收入之间的分割。并且曼昆用美国1960-2004年的历史数据验证了美国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家间制度环境的不同,理论假设的前提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前提不符合,尤其是存在根本性差异的时候,理论的适用性就会发生变化。基于此,我们在问题设计时选择了让学生根据中国1980-2012年的历史数据,去估计中国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要求学生根据估计的结果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中国的科布道格拉斯函数是否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的特性?原因是什么?2.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与美国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3.中国的技术进步是否满足曼昆教材中假定的不变的特征?原因是什么?4.中国的生产资料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原因是什么?5.中国的收入分配是否满足新古典分配理论?为什么?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学团队专门负责课后问题讨论和答疑的教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并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贯穿整个的课前阶段,在翻转课堂中,每堂课配备3名教师和2名助教,3名教师负责对学生小组的陈述和解答给予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现场解答,2名助教则负责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收集学生提交的资料,并给予课堂参与的评分,这样整个平时成绩的评分系统就由在线讨论、课堂参与、课前问题搜集和整理、资料提交等几个环节构成,我们不再需要去评价学生是否观看了微课视频,观看了多长时间。这实际上是把形式评价转换成了过程和结果评价。当然成绩评价不是本论文的重点,所以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四、结语

在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规划能够最大化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所学的经济理论,使其能结合现实经济数据去验证经济理论,强化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交互性和协作性,使得中级宏观经济学这门课更生动形象、更有吸引力,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内化”。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传萍. 翻转课堂的内容分布模式: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J]. 教学与管理,2015(24):79-82.

[2] 梁敏. 程序性知识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3] 马金钟,赵国宏,徐鹏. 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颠倒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4(12):99-103.

[4] 曾小慧,战岐林. 基于微课的西方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6(8):100+102.

[5] 苏华山,张运峰,吕文慧. 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大学教育,2016(12):167-169.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翻转课堂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