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昭 朱晓光 李琦
[摘 要]我国很多高校成立初期依托行业办学,在办学中均有较为突出的行业特色。近些年来很多高校转型为综合性大学,此类高校拥有行业相关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同时,都会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目前许多行业特色大学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都存在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立更具体细致的行业沟通及教学合作,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实践基地,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书籍,加强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
[关键词] 高校办学;行业特色;经济管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037-03
所谓行业特色大学是指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大学,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這类高校办学历史悠久,行业背景鲜明、办学类型稳定、学科特点明确和服务面向清晰,为相关行业及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1]。
在突出行业特色的同时,许多高校也逐渐转化为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会开设经济管理类院系或者相关课程,其在结合经济管理类的实际应用特色,力求尽量发挥行业优势的同时,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此类行业特色大学优势专业明显,而其所开办的经济管理类院系大多为“弱势群体”,在学科建设、学生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对比综合能力较强的高校竞争力较弱,桎梏了该类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发展,使其面临很多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2]。
从全国来看,部分具有较悠久发展历史的名校,由于办学基础好、所处地域优良、人才比较集中、学科发展稳定等优势,已经慢慢成为全国知名的既有特色专业又可以综合发展的高校,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本文列举部分同样具有明显行业特色,与知名的综合性大学相比仍旧有一定差距,然而近年来又发展较快的高校,希望可以从中找出原因。
北方地区:笔者所在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坚持以石油石化为特色,逐渐形成为多科性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名阜新矿业学院,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校;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校;沈阳化工大学是唯一一所以化工为特色的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以航空宇航为特色的高校,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大连海洋大学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高校。
南方地区:安徽理工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东华大学创建于1951年,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想而创办的浙江蚕学馆,1964年更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2004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通过资料整理可知,北方高校多以重工业为主,南方高校则更多具有轻工业的行业特色。这些高校基本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经过多年努力,都已经突破了建校初期办学层次单一、学科较少、只针对行业需求办学的特征,慢慢地扩大规模及提高办学层次,而逐渐成为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就业时因拥有行业背景而更具有竞争力,获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使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国部分行业特色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办学、培养计划及具体课程教学上或多或少均能体现行业特色,各个高校也是在逐步摸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具体的办学措施
1.开设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方向化
方向化办学即没有开设新专业,而是在现有专业基础上改变部分课程设置从而体现方向化的特色,比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年开设的工程管理石油化工方向化,结合石油石化特色,除了培养一般的工程管理人员,还有针对性地培养服务石油石化系统的优秀工程管理人才;东华大学的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结合传统优势学科开设服饰营销方向。专业方向化开办之初就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毕业就业时发现由于特点太突出,反而局限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和选择。
2.开设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和选修课
很多高校均在多数专业培养中,加入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行业特色院校亦是如此。比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基础课,更有像证券投资、理财保险等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受益,更延伸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3.培养计划中体现跨学科教学
行业特色高校在多数专业培养方案中,均会结合自身的优势和行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体现行业特点的课程,比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石油化工概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矿山工程等,这类基础课程基本上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还开设有针对性的行业特色课程,虽然此类课程学时不多,课程不够深入,但通过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学校建设具有行业优势之处,更可以促进不同专业学生将本专业学习和行业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更加突出行业特点。
4.教学和实践资源共享
每个高校均有属于自己学校的教学和实践基地,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教学实践基地更加有特点,如大连海事大学与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文科实践教育基地,与大连万方船舶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自建立以来,一直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与总公司、省市级单位和相关部门成立多个校外实践和实习基地,校内工程研究中心等资源也为全校几乎所有专业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不仅保证给与行业相关专业学生使用,同样也供给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共享。
(二)存在的普遍问题
1.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缓慢
各个行业特色高校在成为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初期,往往因为急于成立多学科的专业,而很多专业并不是该类高校办学的长处和优势所在,使得很多专业在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体现行业特色,或者缺乏相关的专业师资和办学条件,造成人才培养上的诸多缺陷,比如课程设置简单、陈旧、缺乏创新,部分专业课程不能真正教学,生源较差,专业教师能力较低等,从而令专业知名度降低,使该校学生在毕业就业时缺乏竞争力,不能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几年之后由于生源不够或者就业率不高等原因,部分专业变得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甚至某些高校的部分专业被取消或者暂缓招生。
经济管理类专业较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等,几乎每个综合性大学都会开设这样的专业,而在行业特色高校中,这样的专业又具有很强的一般性、普遍性,如果不能体现自己的优势就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实情况表明行业特色高校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与全国高校竞争时,与传统的经济、管理和財经类高校相比,专业劣势明显,致使专业整体发展缓慢。
2.经济管理类专业招生和就业竞争力较弱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很多行业特色高校提升为综合性大学时一定会开办的专业或院系,很多专业在开办之初都会遇到生源不好、专业师资不足、专业发展缓慢等情况,除了较少的专业与行业优势逐渐结合,甚至慢慢变得紧密,从而在招生、办学和就业上都有较好表现以外,其他的专业则普遍如此,不仅行业优势全无,在招生和就业上面对其他高校,反倒呈现出专业狭窄、竞争力不足、知名度较低的巨大劣势。而一旦离开优势行业就业,竞争力则更差。如此反复使学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办学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3.学科交叉深度不够
虽然很多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行业特色的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多以行业概述为主,内容也较为浅显,并且多数从行业角度出发,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指导意义不明显,学科交叉显得“生搬硬套”;同时在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材理论内容或者案例都具有普遍性,很少能将课程内容与行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故而使学生在将所学经济管理类理论应用到行业实践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较弱[3]。
4.相关的行业实践资源不足以应对经济管理类教学需要
目前多数高校的实习、实践基地形式大于内容,很多都是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参观,然后书写实习报告,实习和实践内容简单,报告形式化,不能对学生课程内容进行形象、有效的补充和指导。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习实践更是如此,除了毕业前到签约的就业单位进行的实习有实质内容以外,在校期间到单位或部门实习,均是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很难得到有意义的指导,更谈不上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了[4]。
(一)建立更具体细致的行业沟通及教学合作
现有高校课程教学与行业沟通和合作,多数是建立在优势专业的实习、实践,甚至是教师的科研项目上的,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尤其是一些以重工业为行业特色的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由于与行业结合得不够紧密或者不够深入,造成沟通合作形式化,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应与地区行业单位或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定期聘请有经验的行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案例教学授课;或者进行定期、短期性质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参观、调查,应该是以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简单的具体工作中。
(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实践基地
高校要以科研、创新创业类项目等形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通过举办校内的定期进度检查或者联合企业举办校内外学科竞赛等形式观察实践效果,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基础研究过程。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跟着指导教师进行深入研究,使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体会行业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和课程的有效结合;对于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学校可以推荐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对于竞赛表现较好的学生,学校可以向相关用人单位推荐。
(三)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书籍
教材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针对缺少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教材这一现象,高校应重视特色经济管理类教材建设,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学到切实可行的行业、专业相结合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应该丰富具有行业特色的案例教学,可以使经济管理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加强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
学科交叉效果不好,多半是因为沟通不够,如果学校在发展优势专业的同时,能够建立一种互助的桥梁,定期将优势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集合到一起,以专业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交流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经验,专业教师能够坐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确定学科交叉中存在的问题,学科发展遇到的阻碍,以及对对方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并一起研究解决方案,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不够深入、教学目标不能实现等具体问题[5]。
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在办学初期大多依托的是当时影响力较大的行业,如农业、工业、石油、煤炭、纺织、航空、海洋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某些行业会面临影响力降低、行业萎缩甚至有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局面,如以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的行业,此类高校不能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发展,也应该考虑在行业优势不再具有竞争力的时候该何去何从,在适当时机找到合适的替代优势才是发展的根本。总之每个高校都应该找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的实力和影响力增强首先需要依靠个别突出的优势专业,而最终高校的实力和影响力一定程度提高后也能够带动所有专业的发展。
而在非经济类高校中,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势必面临很多困难,依托行业优势是一种不错的发展形式,但最终还应该找到自身的优势,不能随波逐流、毫无特色,丰富与突出特色的培养计划、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课程教学实用化、培养学生尽快与工作接轨的能力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使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办学和学生培养更有特色,从而在未来没有行业优势可以依托时,依然能够稳步甚至更快地发展。
[1] 刘彦博.行业特色大学内涵发展的要素解析与运用策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66-169.
[2] 张守涛,贾冰.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路径探析[J].阅江学刊,2015(5):94-98.
[3] 李治国.行业特色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73-75.
[4] 张梅珍.行业特色大学综合改革进程中的学科生态重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88-91.
[5] 彭湃,彭媛媛.我国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特色化战略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4-7.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