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摘 要】通过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而“综合与实践”是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中学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 (2018) 04-0112-01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走进了课堂。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与旧之间总会产生摩擦与碰撞,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1]。
1 利用新教材可接受性,让学生动手、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如在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2 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通过一次或者几次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这也是在老师的眼中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区别的主要原因。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尽快改变对学生的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大胆尝试过程性评价,以此来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公平、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同样的关注,而不是只将目光集中在几个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身上。以课堂提问为例,多给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机会;其次,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成绩为基础,对其进行评价。如果学生现在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仅课堂表现积极了,成绩比以前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即便他的成绩依然够不到优秀的标准,教师要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
3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而通过探索研究,才及时的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最终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适量的增加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在拓宽初中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初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另外,生动形象的情境不仅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更有利于初中学生的理解。而数学情境强大的代入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自觉的使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习惯,进行规范的交流,有效地提升初中数学知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 通过探究性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因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不同,会使得其探究性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初中数学的个性发展。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更加重视,既要利用學生个性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安排,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指导时,教师不仅要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和教材的具体内容,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指导。
【参考文献】
[1]候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实施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2]林春平.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