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航
摘要:台湾作为祖国海岛,其地勢东高西低,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经多年的开发,农村经济十分发达,手工制造业落后。在开港后的前期,台湾的土产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产业革命,为保护本国产业链,给企业和农户提供优惠的政策,实行贸易壁垒。中法战争之后,1886年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以国外贸易收入为主导,其后变为对外贸易收入为主导。
关键词:商品经济;对外贸易
1 台湾经济开发
台湾是一个海岛,其地势东高西低,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台湾地方的农产品经济十分发达,自清朝以来就有大量的米谷、蔗糖等物产向大陆输出,用以交换布、帛等各种日用手工业品,享有“糖谷之利甲天下”的美称。台湾西部地势平坦地理环境优越,台湾对外贸易的港口主要在西部。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这一时期是台湾经济贸易发展的时期。1860年台湾开港之后,形成淡水一基隆、安平一打狗南北两个双核心国际港埠,大致以鹿港为界,将全岛瓜分成两大市场圈;对外贸易圈则由中国沿岸扩张到全球,而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有关19世纪台湾对外贸易的讨论,从商品、港口、商人组织、商人资本及贸易机制,已经积累不少成果,而一定程度理清了此时期的特色。
台湾经多年的开发,农村经济十分发达,但是台湾地区不种植棉花,手工制造业是十分落后。在《噶玛兰厅志》载:“兰中惟出稻谷,次则白苎,其余食物,多取于漳、泉。丝罗绩缎,则资于江、浙。”台湾所需的手工纺织产品需要从大陆输入,与大陆的贸易仍占主导地位。在开港后的前期,台湾的土产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但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为保护本国产业链,给企业和农户提供优惠的政策,实行贸易壁垒。中法战争之后,1886年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以国外贸易收入为主导,其后变为对外贸易收入为主导。
2 台糖贸易
台糖主要产于台湾南部,以打狗和安平附近所出为最多,品种有两种:一为红糖,一为白糖,红糖占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台湾之所以有大量红糖出口,是因为土壤肥沃,高温多雨,非常适合于甘蔗的生长,比起种植水稻,花费既省,获利又多,而且种植经济作物会比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收益要更高。此时江南地区米价的暴跌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台湾甘蔗的种植,为台湾出口的增加提供了保证。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以前,甘蔗是提取糖的主要农作物,甜菜炼糖的技术尚不成熟,故在市场进行贸易的糖都是蔗糖。早在17世纪,荷兰侵人台湾,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充分开发台湾糖业,将生产出的蔗糖远销日本、欧洲,并引起了欧洲的许多国家“蔗糖热”。甲午战争之前,台糖十分抢手,常常是“糖斤未出,客人先行定买,糖已入手,即便转载”,台湾产的糖绝大部分用于对外贸易交换。在清末,台湾是蔗糖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声誉,其中以台糖为代表的中国蔗糖远销海内外。明清以来,日本一直从中国进口大量食糖,日本是台糖的国外主要销售市场,而日本亦对台糖多有青睐。在1870年-1895年之间,台湾每年都有3至4万吨糖出口。甲午战争前,经过几代人的开发,台湾的农产品经济十分发达,大量的米谷、蔗糖等物产远销海内外,更享有“糖谷之利甲天下”的美称,故又被称为糖岛。台湾并非主动接受外国市场交易行为,但是对外贸易加速了台湾商品经济发展。
当时世界糖业已经进入集约化生产的新式机器制糖时代,而台湾依然承袭中国手工业制糖的旧传统,采用粗放式的以糖寮为单位的土法制糖。在甲午战争的前十年里,台糖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就已显颓势。“台糖对欧美输出的急剧下降。澳洲的据点不仅是丧失了,而且澳糖还侵入了台湾的市场。日本据说是台糖最牢固的销场,但因其他产糖国积极而机智的竞争,价格已大为降低。在烟台及其他由台糖供应的中国口岸,台糖正在努力抗拒其较老的劲散,以图自保。如果某年其他产区发生荒歉,可能给台湾带来繁荣,但这不过是暂时的事。的确,在台糖对欧美的贸易中,当地政府禁止进口和中国政府加征新税,都是对台糖不利的”,从1887年打狗的海关报告就可以看出台糖的繁荣期快要结束了。在经过甲午战争后,台湾失守,充分地利用台湾的蔗糖资源,颁布优惠的政策鼓励日本企业在台湾投资建糖厂。此后,日本糖业利用台湾作为原料场地迅速发展,不仅仅实现了本国糖市的自给自足,结束了数百年来需进口蔗糖的局面,而且利用《马关条约》中优惠的在华政策,挤占中国蔗糖市场。
台糖衰弱的原因可以归为四类:一是认为洋商控制运输权和消费市场对华商和中国糖市进行把控是导致蔗糖贸易衰退的根本原因;二是认为欧洲甜菜制糖的兴起和吕宋、澳糖等新兴品种的蔗糖是导致华糖衰落的外部原因;三是中国甘蔗的种植,糖分榨取效率低下,包装运输等落后以及糖税盘剥严重,导致蔗糖质量下降、价格提高,竞争优势的丧失是台糖衰弱的重要原因;四是认为从税收、中间商、糖郊等制度变迁与均衡等方面才能真正理解台糖衰弱的重要原因。涉及了市场垄断、外部竞争环境、内部产业结构变化、交易制度变迁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祖基.近代台湾对外贸易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林玉茹.清代港口的空间结构,261,315-317.
[3]陈淑均.台湾文献丛刊第160种,196-196.
[4]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9-1895)第三册.科学出版社,150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