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HortScience》的一篇研究报道(October 2015 vol.50 no.101542-1548),来自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Fang Yu等人研究了冷胁迫(5℃)与非冷胁迫(10℃)条件下桃果实的蔗糖代谢差异。研究人员比较了两种条件下桃果实蔗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与10℃下贮存的果实相比,5℃下贮存的果实积累较高含量的H2O2,受冷害(CI)程度严重。5℃下贮存的果实中与蔗糖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如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在整个贮存期或贮存后期较高。5℃下蔗糖分解活动的急剧增长显著降低了蔗糖含量并增加了还原糖含量。10℃下贮存的果实在前21天蔗糖含量上升之后轻微下降,在整个贮藏期都比5℃下贮存的果实的蔗糖含量高。5℃下净蔗糖分解活动的增加与预期相反,因为生化反应通常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上升。研究人员总结认为,冷胁迫刺激了参与蔗糖代谢的酶活性及基因表达,从而导致蔗糖分解代谢活动的提高。
(周 洲/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