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5期《水肥综合调控措施对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的影响》(作者范宗珍等)报道,为总结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态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协调水肥供应,有效增强树势,实现产量提高、品质改善的综合根际调控措施。同时探索苹果生长发育、苹果产量及果品商品性能与根际生态及水肥调控的内在关系。以陇东旱塬盛果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地苹果园普遍有机质含量低、雨养旱作模式,研究了起垄、挖沟、覆膜或覆草,施普通有机肥加生物有机肥,以及有无秋施基肥等多种根际营养调控和水肥调控下,苹果枝叶结构及生长量、果实发育及产量等。结果表明,在秋施基肥条件下起垄+施微生物有机肥+覆草或覆膜能够促进苹果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无秋施基肥严重影响苹果树来年生长和结果。
(高敏/摘录)
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5期《套袋与采收期对“新红星”苹果品质的影响》(作者黄保娜等)报道,为明确套袋和采收期对新红星苹果品质的影响。于花后50 d套袋、136 d去袋,花后140 d开始采收,每间隔5 d采样一次,测定果实的外观与内在品质,并做果皮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套袋后果实体积、单果质量、果肉密度与不套袋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果实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较不套袋分别降低0.93%~0.98%、0.9%~0.99%和0.24~0.58 kg/cm2,裂纹面积比不套袋高2.37%~4.8%。随采收期延后,套袋与不套袋果实的果面光洁度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果皮厚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套袋后果实硬度下降幅度和花青苷积累速率均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实。套袋与不套袋果实花后155 d采收较花后140 d采收产量分别提高9.2%、8.53%。花后150 d采收的套袋果实贮藏后品质保持较好。结果表明:用于鲜食的套袋新红星宜在花后155 d左右采收,用于贮藏的套袋果实宜在花后150 d左右采收。
(高敏/摘录)
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5期《施钾对菠萝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刘亚男等)报道,为探索钾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建立菠萝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以期为广东省优质菠萝生产提供参考。以巴厘菠萝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4种施钾量(0、250、500、800 kg/hm2)对菠萝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各部位钾素含量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叶片钾含量、菠萝单果质量和菠萝产量随之增加,最高产量为97.36 t/hm2,相比对照增产6.18%。随着施钾量增加,菠萝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但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保持稳定;高施钾量还能显著提高果实Ca、Mn等中微量元素含量。各处理果实Fe、Zn和Cu含量除施钾量500 kg/hm2略有降低外,总体表现为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表明施钾能提高菠萝的营养品质。
(高敏/摘录)
据《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28期《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对不同杨梅品种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菲菲等)报道,为研究低温中湿条件下,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对不同杨梅品种的贮藏保鲜效果,为杨梅的长距离运输和商业冷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多糖复合涂膜以魔芋粉和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复配胶为基质,以甘油为成膜助剂配成。采用该复合涂膜处理“乌梅”和“东魁”杨梅并在低温(1~2℃),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贮藏,分析好果率、霉变率、烂果率、裂果率、失重率、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花色苷和MDA等贮藏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复合涂膜对杨梅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粉和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梅贮藏后的好果率,减缓了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成分的转化和降解,抑制了果实的软化和MDA含量升高;此外,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对乌梅和东魁贮藏期间的失重率、霉变率和花色苷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低温中湿条件下,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对乌梅和东魁都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但品种间的保鲜效果存在差异,生产应用时需考虑所贮藏品种间的差异。
(高敏/摘录)
据《核农学报》2015年第9期《肉桂精油对甜樱桃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作者张倩等)报道,为探明天然肉桂精油对甜樱桃采后货架期品质及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布鲁克斯甜樱桃为试材,研究常温下肉桂精油3个浓度(10、15、20μL/L)处理对甜樱桃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实花青素和果柄叶绿素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处理能抑制甜樱桃果实在常温下腐烂率的上升,维持一定的果实质量和硬度,并保持较高的果实花青素和果柄叶绿素含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以15μL/L的处理防腐效果较好,但当肉桂精油浓度达到30μL/L以上时,会对果实产生伤害。采用适宜浓度的肉桂精油处理可以抑制樱桃果实在常温下的腐烂,减少果实失重,货架期果实品质优于对照。因此,常温下肉桂精油熏蒸处理对甜樱桃具有一定的防腐保鲜效果。本研究为肉桂精油在甜樱桃采后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敏/摘录)
蒸汽可控制柑桔黄龙病扩散。自从喷洒化学试剂阻止黄龙病病菌蔓延无效后,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的加热方法来控制柑桔黄龙病蔓延,促使树体正常生长。美国农业部协同佛罗里达大学进行的研究表明,蒸汽热能可以简单有效地控制柑桔黄龙病蔓延。
树木蒸汽机(TreeSteamers©)是ScoringAg公司的产品,该公司负责TreeSteamers©的设计以及其他移动蒸汽加热方法。TreeSteamer©挂车模型是太阳能帐篷的升级版。TreeSteamer©使用普遍流行的机械方法,如蒸汽锅炉,更易操作、效率更高。TreeSteamer©产生蒸汽所需的所有水和燃料,具有安全特性,能很好控制热量,并自带气象站。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模式,原始的TreeSteamer©可以在一分钟之内产生供1~3株树需要的蒸汽热能,TreeSteamer©通道模型能在很短时间内处理4株树或者在田间连续处理4株树。使用蒸汽,树的地上部分包括叶片、果实、树干和枝条都会被加热。蒸汽有足够高的温度可以抑制柑桔黄龙病以及柑桔溃疡病和黑斑病等蔓延,且不伤害树体。
TreeSteamer©挂车模型在树体大小相似、管理一致的柑桔园效果最好,产生的蒸汽热量可以阻止黄龙病蔓延,且能促进树体健康成长。这套机械可以处理密植柑桔园。
用蒸汽处理过的树果实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大大降低损失。由于蒸汽杀死了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可以阻止多种病害发生。
(周洲/摘译)
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5期《不同改造方式对苹果树冠微气候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敏等)报道,为探索简单实用的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为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支持。使用生产中常见的控冠改形、自发改形、隔行重改3种树形改造方法对郁闭红富士苹果园进行改造,比较其对苹果园微气候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造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树冠内的光照条件和果实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控冠改形处理效果较好。控冠改形处理比对照无效光区减少20.00%,适宜光区提高18.52%,内膛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极显著提高,产量减少15.52%,更适合于成龄郁闭苹果园的改造。
(高敏/摘录)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doi:10.1016/j.scienta.2015.10.045),来自浙江宁波大学的Fang Yu等人对采后冷胁迫和非冷胁迫温度下桃果实进行了蛋白质组分析。研究人员用2-DE和MALDI-TOF/TOF质谱法对冷胁迫(5℃)和非冷胁迫下(10℃)桃果实进行了蛋白质组分析。2-DE方法检测到的6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中,与抗性反应和防御有关的最多。5℃下贮藏的果实中,与膜稳定性有关的蛋白及蔗糖含量下降,可能与冷害(CI)的发生有关。另外,小分子热激蛋白和抗氧化防御系统蛋白的含量在冷胁迫下增加。相比而言,非冷胁迫温度(10℃)通过增加苹果菌素和果胶裂解酶的含量而促进了果实软化。10℃下,发病机理有关的蛋白的含量也增加,且果实腐烂率增加。
(周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doi:10.1016/j.scienta.2015.11.003),来自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ShaulNaschitza等人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苹果果皮光抑制作用、脱色和短期抗性的影响。日灼病是导致苹果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普遍认为,暴露于高温和强光照下增加了苹果日灼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但是具体的影响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量化可控条件下光氧化日灼病发展及抗性获得所需的温度和光照。夏季从冠层遮阴处摘取未成熟的绿色“Smoothie”苹果,两周摘一次,于25℃暗处放置48小时后,将果实放置于不同的温度和光照下。研究发现,日灼病只有在果皮温度超过40℃且有光时才会发生。提前将果实暴露在38℃下24小时,可获得果实对日灼病的最大抗性。这种暂时抗性随着25℃条件下贮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褪色果皮区域褐变的发展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扩大。Fv/Fm与PFD及40℃下的持续暴露时间呈负相关。果皮褪色和褐化的Fv/Fm阈值分别是0.11和0.072。研究人员鉴定了光破坏性量子(PDQ)作为果皮褪色所需吸收的最低能量。PDQ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提前用5mg/L和10mg/L的甲基紫精处理会提高果实对光和热有害影响的抗性。研究认为,日灼病是果皮光氧化胁迫的表现,果皮40℃以上的高温会促发日灼病。低于有害温度时,日照会促使果实短期田间抗性的形成,但是这种抗性很弱,不能适应以色列夏天经常出现的严酷的大气环境。
(周洲/摘译)
据《园艺学报》2015年第11期《外源甜菜碱处理对冷藏桃果实冷害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单体敏等)报道,研究了外源甜菜碱(GB)处理对“雨花2号”水蜜桃冷害和品质的影响。以水蜜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甜菜碱处理后冷藏桃果实的褐变指数、果实硬度、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以期提出新的高效安全的桃果实采后保鲜技术,为甜菜碱处理在桃果实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GB不同浓度(5、10、20mmol·L-1)处理可有效抑制桃果肉褐变,减轻冷害症状,其中GB 10mmol·L-1处理效果最明显。GB处理可减少桃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GB 10mmol·L-1处理还能够保持桃果实较高的果肉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并且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这说明外源GB处理能减轻桃果实冷藏期间冷害发生,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高敏/摘录)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doi:10.1016/j.scienta.2015.10.037),来自智利安蒂奥基亚大学的Juan Carlos Rios等人研究了甜樱桃正构烷烃含量和果实抗裂性的关系。裂果是导致甜樱桃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果实抗裂性差异的因素目前还不清楚。裂果主要是由采收时降雨引起的,并与渗透因素和果实透水性有关。对甜樱桃角质层分离出的蜡质的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是三萜(76%)、烷类(19%)和醇类(1%)。研究人员对5个甜樱桃品种进行了离体破裂试验。将表皮蜡质移除后果实破裂显著增加。核磁共振分析表明,不同甜樱桃品种包含29碳的正构烷烃,不含有异构烷烃。气象色谱-质谱法对正构烷烃进行了鉴定和量化。与二十九碳烷含量较低的品种(宾莹、蕾妮)相比,二十九碳烷含量明显高的品种(柯迪亚、雷吉娜、拉宾斯)果实抗裂性更强。研究人员提出甜樱桃二十九碳烷含量与果实抗裂性之间存在联系的假设。这一差异可以解释不同甜樱桃品种果实抗裂性的差异。
(周洲/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