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及现实意义

2018-09-04 01:54王洋洋
锋绘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洋洋

摘要: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联系更为密切,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思想渊源,又有复杂的现实背景,是对传统“国强必霸”思想的超越与发展,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渊源;国际关系

0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的命运掌握在各国人民的手中,人类的未来是各国人民的选择。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中国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根据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得出的重大结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及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现实背景。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力更生。经历了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许多求和存异、兼济天下的优秀文化。例如:《论语学而》中所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提倡以礼待人、以和为贵的思想;在《礼记·礼运》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深刻诠释人与人的道德之美,共同构建和睦的大同社会;《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强调求同存异的重要作用;又如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渊源。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惨遭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屈辱,经历百年苦难的中华民族深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更懂得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重要意义,所以,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近平所说“对话不是对抗,结伴而不是结盟”。我国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应该积极的对外开放,与世界人民一道谋和平、求发展,加强合作,协同发展,才能走出一条和平发展道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随着科技进步、交通发展促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通过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意识形态逐步过渡到“历史的尽头”——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在“异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结合国际形式提出的“中国方案”。

2011年,中国政府颁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第一次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谋求多元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新局面。中华民族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主观臆想,而是在丰厚的历史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提出的美好愿景。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现实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正在深入发展。”中国提出构建构建命运共同体思想,正式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复杂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方略”。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创造出了空前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世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成果共享的时代和责任共担的历史时期。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将步入发展成果共享的时代。当今时代交通、生物、信息技术等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享受到了极大便利,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极大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其他国家,穷尽所有的科技。凭借一个或几个国家远不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所以,人们就要求建立一个互惠互相的平台,来惠及全人类的需要。

同时,世界也正也处于责任共担的历史时期。无论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是资源和环境问题,都需要每一个国家通力合作,共同解决,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国际大势、独善其身,更不能仅凭一国的力量解决国际难题。此外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不得不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来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发展扫平障碍。因此,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体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了当下各族人民的利益诉求,是我国针对国际问题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目前世界正在快速的向前发展,国与国之间,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逐步成为难舍难离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一在经济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面发展,世界逐步变成“地球村”,极大地缩小了国与国之间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密切,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脫离国际影响自行发展。另一方面,物质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帮助,同心戮力才能促使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各国、各民族拥有团结奋进的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奋勇向前,使国家利益的“独奏”,成为国家利益的“交响乐”。中国愿把“中国力量”奉献给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特别是在世界各国经济低迷的新形势下,习近平逐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表示中国衷心希望“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惠及沿线国家,给世界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一带一路”的倡导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相契合,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国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向。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宗教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