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史料教学成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史料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学习积极性;重难点;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78-0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选择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知识和信息,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直接参与到历史问题的思考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受。科学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能够丰富歷史教学细节,有效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选择和应用史料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合理应用史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中小学教材内容的不断改革,近年来初中历史教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多数大篇幅文字内容被实物图片、历史文献所代替,同时在文中及课后设置了相关的思考与讨论内容。虽然初中历史新教材中的内容得到了丰富,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合理选择与应用一些史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一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学生对于秦朝暴政的理解和认识相对不足,而教材中主要从刑法残酷、赋税重以及徭役重三个方面来体现秦朝的暴政,课程内容较为枯燥抽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灵活应用部分史料,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相应的历史进行还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从网上寻找图片、视频等素材资料,从而充分展示秦朝的暴政。在史料的帮助下,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灭亡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合理地应用史料,能够将真实的历史事件清晰地还原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思维。
二、补充相关史料,把握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历史重点知识篇幅较多,课堂讲解以及课本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且部分知识内容也不完整,给学生在学习中带来了很多困惑。这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史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教师可以寻找资料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讲解中国鸦片战争史,并清晰还原中国人民在反侵略、反鸦片等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抵抗运动,将历史事件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以时间点来记忆各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期,根据史料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原因。教师在对具体史料的分析和阐释过程中,直观地诠释了枯燥抽象的历史概念,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开展学生情感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对教师教学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情感交流,让学生在课堂情感教育中培养历史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史料要带有相应的情感素材,不仅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充足的历史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的思想情怀、内涵修养得到陶冶和升华。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一课时,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主义气概,教师可在课前收集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包括历史照片、电影片段以及图片内容等。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直观地展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事实。同时给学生讲解今天我们和平社会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合理应用史料,并不是一味地以图片、视频以及故事讲解来代替授课,需要教师在史料应用中明确其中的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情感的同时,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历史教师在史料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初中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史料,增强史料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进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史料故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在史料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人格品质,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