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
位于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铁树斜街,是北京城为数不多的既非横平又不竖直的胡同。铁树斜街东通大栅栏,西至虎坊桥,是大栅栏地区的交通要道。铁树斜街116号,是一间雅致又新派的小院。北京首家专注老窑瓷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化创新和收藏交流的主题性小微博物馆——老窑瓷博物馆就坐落于此。这家公益性质的博物馆于2016年开放,对外完全免费参观,被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授予 “大栅栏街道第一博物馆”称号,纳入西城区“一街一品”的格局之中。
经常在前门、大栅栏一带流连的我,很早就知道铁树斜街的这间博物馆,没事儿的时候也喜欢来这里逛逛。2018年6月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我在闲逛的时候巧遇了老窑瓷博物馆馆长蔺炜。详谈之下,才发现这间小小的博物馆背后,还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
老窑瓷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优秀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跨界融合,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更多融入公共空间,丰富城乡文化内涵。”拥有丰富文物和非遗资源的大栅栏地区,也正在逐步修缮、开放,活化老宅院、传统民居,通过科学再利用这些老建筑,使历史文化街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加强大栅栏琉璃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创造优美、整洁、安全有序的旅游、消费、休闲和居住环境,西城区组建了“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统筹考虑大栅栏、东西琉璃厂的发展情况。
老窑瓷博物馆是在逐步腾退的过程中出现的空间。这个院子,最早是一户人家的私房。房主另有住所,就把这套房子出租了——先后做过“菜篮子”(蔬菜批发零售)、社区超市、餐馆和主食厨房,效果都不理想,导致整套房子闲置了大半年,造成了空间的浪费。为了使老院落再次“活”起来,“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找到了蔺炜和他的团队。蔺炜馆长介绍:“整个大栅栏地区的改造,我们参与得比较早,也做了一些比较成功的项目,可以说有丰富的经验。‘大琉指挥部找到我们,看能不能做点事儿,把这个闲置空间利用起来。我们考察了场地的实际情况,做了面积、格局、周围环境的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和空间布局,最终将其定位于老窑瓷博物馆。博物馆展陈内容以民窑瓷器的展览、鉴赏为主,结合针对辖区居民(为主)的收藏鉴赏活动,打造了这样一个平台。”
蔺炜馆长介绍,之所以选择老窑瓷,是因为此类瓷器收藏在大众收藏中比较常见——民窑瓷器价格普遍较低,存世量大,收藏门槛也比较低。蔺馆长说:“民窑瓷器跟社区百姓、普通大众收藏结合得比较紧密,契合度高,尤其在胡同、街区里更是这样。老窑瓷博物馆定位于小微博物馆,就是想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亲民,让社区百姓能在这里有所收获。”
博物馆的展品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定期进行更换,为大众展示风格各异的精品老窑瓷。蔺馆长介绍道:“博物馆现在做的是龙泉青瓷的展览,下一步计划做青花瓷展。因为有些瓷器对老百姓来说比较熟悉,有些就不太熟悉了,我们希望能通过轮换,让大家了解更多品类的老窑瓷之美。”为了使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老窑瓷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博物馆还定期邀请文博专家举办鉴定、講座、研讨、沙龙以及体验等活动。
蔺馆长认为,建立扎根于社区的小微博物馆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小微博物馆就是“接地气”,跟百姓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蔺馆长说:“大型博物馆能学到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但展品只能看看,很难亲自上手摸一摸,感受它独特的魅力。还有一点,我们的展品都是出自民窑,好多老百姓自己家里就有。之前做活动的时候,周边社区玩收藏的大爷、大妈来了以后经常说,哎,这个我们家也有一件儿!老窑瓷博物馆的展品让他们感觉很亲切。”现如今,老窑瓷博物馆已经“冲出大栅栏,走向全北京”了,经常有其他社区甚至区县的瓷器收藏爱好者三五成群,慕名来到老窑瓷博物馆。大家聚在这里,看看展览,聊聊各自的收藏,还能请专家“掌掌眼”,鉴定自己手中的“宝贝”——老窑瓷博物馆为藏友们创造了一个“家门口的交流平台”。
老窑瓷博物馆自建立以来,得到大琉指挥部和街道的全力支持——组织辖区居民到博物馆参观,或参加博物馆组织的主题文化活动。博物馆也会携手党委、团委、妇联、工会等组织举办文化服务党建等活动,为辖区政府提供一些服务百姓文化生活的内容。此外,老窑瓷博物馆还经常与几步之遥的93号院博物馆——以展示和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小微博物馆联合办展,或共同举办非遗技艺传承评比大赛,为大栅栏琉璃厂地区的基层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蔺馆长介绍,下一步,老窑瓷博物馆计划做更丰富、更深入的文化主题活动,特别是对瓷器收藏、鉴赏以及瓷器衍生进行挖掘和延展,希望能够为社区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活动。蔺馆长说:“瓷器是收藏中的一个大类,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非常之多。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挖掘,能够把瓷器这个‘点做得更精致、更能吸引人们来关注传统文化,让老百姓在精神生活层面更加有收获。有一家两家,就能带动三家五家,慢慢的,以小微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就建立起来了。无论是游客还是附近居民,来这儿的人有所收获,回去之后就愿意再来。这个街区定位以文化为核心,随着环境整治、业态植入,近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全方位体现古都风情的“文化深度游”
在大栅栏街道的支持下,老窑瓷博物馆结合区域特色,对大栅栏地区的文化旅游线路进行了梳理,并规划出三条“文化深度游”线路——老字号之旅、胡同之旅、琉璃厂文化之旅,涵盖北京古老街市和繁华商业区,通过实地讲解和亲身体验,使游客深入感受京味文化、古都风情。2017年12月,三条旅游线路参加北京市文资办举行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十大文化旅游线路”评比,获得了一等奖。
“老字号之旅”是以前门大栅栏地区的老字号店铺为主,带领游客参观瑞蚨祥、同仁堂、内联升、张一元等老字号企业,深入了解它们的企业文化、服务理念、品牌故事。蔺馆长介绍,大栅栏是北京传统商业街,老字号密集,占全市数量的50%以上(据2017年相关报告数据显示)。辖区目前拥有“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27家,其他老字号资源21家,集中了一批在同行业中名声响亮的百年老店。这些老字号几乎涵盖了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商业和餐饮居多。然而,在梳理的过程中,蔺馆长和同事们发现老字号企业几乎都没有多余精力宣传品牌价值、挖掘品牌历史,市场推广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
蔺馆长说:“咱们过去都说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但是这里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游客来到大栅栏一看,马路边卖的‘老北京布鞋50块钱一双,内联升的布鞋300块钱一双,价钱为什么差这么多?这就需要有一个平台,把这些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出去。我们带着大家参观瑞蚨祥、同仁堂、内联升、张一元,这几家走下来以后,能够使参观者深度了解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大家都说收获非常大。”甭说亲自走一趟了,就是听了蔺馆长简单的介绍,我这个“80后”的北京妞儿都汗颜了——好多老字号的故事,我都压根儿不知道!比如说,咱们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出自瑞蚨祥;内联升以前是做官靴的,取名“内连升”是取“连升三级、官运亨通”的好口彩;张一元的茉莉花茶汤清、味浓、入口芳香,是因为其茶坯、茉莉花选材考究,窨制工艺严谨,始终坚持人工筛选……
蔺馆长告诉我,“老字号之旅”一路走下来,游客对老字号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家对其产品工艺、品牌价值的认同,非常有利于老字号企业的宣传推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字号之旅”在一定程度上也在辅助整个街区的升级改造。为了迎合市场,大栅栏地区之前的商业模式以低端快消品为主。随着老字号企业文化的传播,大家一旦逐渐认同了它们的文化历史,就能够进一步认同它们的品牌和价值,其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潜移默化中,消费群体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胡同之旅”是以前门大栅栏地区的胡同为主,带着游客“串”胡同,近距离感受北京的特色文化、市井人情。大栅栏地区是首批公布的25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个区域保存最完整的老胡同的肌理。在整个大栅栏地区有多达113条胡同,错综复杂。除非您从小在胡同里长大,否则进来一会儿就转“晕”了。
蔺馆长介绍,“胡同之旅”选取的都是本地区最有历史、有故事、有特色的胡同。比如说,钱市胡同号称北京最窄的胡同,这是为什么?这里还有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儿——防盗。钱市胡同最早是银子和铜钱的交易、汇兑市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税银收集地——全国各地上缴的税银在这儿统一熔炼并打上“官银”的标记入库。钱市胡同特别窄,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过,小偷若是背着偷来的大包银子,根本出不来。线路中的百顺胡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京剧发源地,因为这条胡同曾是许多京剧名家生活的地方——谭鑫培故居、梅兰芳祖居、荀慧生故居等等。“胡同之旅”通过走访这些胡同、讲述北京胡同的历史故事,为游客生动地展现了大栅栏地区沉淀数百年的文化内涵。
除了这些颇具文化特色的胡同,平时我们看惯了的老北京胡同里的一砖一瓦,也有许多门道。比如说,胡同里常见的门墩,其造型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寓意。一般来说,文官用方形门墩,武官用圆形门墩,普通百姓只能用门枕石、门枕木。不过,门墩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装饰,它其实是四合院不可或缺的一种建筑构件,起到支撑门框门轴的作用。蔺馆长告诉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户枢其实就是门墩儿。最开始只是建筑构件之一,后来因为咱们中国建筑讲究美学——不能单搁一個构件,不好看,就又赋予它一些文化内涵。还有咱们百姓常说的门当户对,门当和户对其实也都是古建筑中大门的建筑构件。”
“琉璃厂文化之旅”带领游客走进古代“文艺青年”的聚集地——琉璃厂古玩字画一条街、文房四宝一条街,选取了汲古阁、戴月轩、萃文阁等琉璃厂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老字号企业,作为这条深度游线路的主要体验点。
蔺馆长介绍,这几家店各有所长,经营内容也很能代表琉璃厂这条文化街的特色。汲古阁是一家汇集古董瓷器、文玩字画、文物鉴定等于一体的综合古玩艺术商店。汲古阁拓片制作技艺,利用十几种矿物颜料制作出彩色拓片,更加生动、精彩地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绚丽,是其独门技艺,2011年被列入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羊毛、狼毫等动物毛为原料,经过设计、选料、拔毛、脱脂、水盆工序、结头、蒲墩、笔套、择笔、抹笔、刻字等上百道工序,形成了独特的湖笔制作风格。“琉璃厂文化之旅”与戴月轩合作,为参观者安排现场体验活动,让大家零距离感受非遗传统工艺的魅力。蔺院长说:“咱们平时所说的‘狼毫到底是什么动物的呢?其实它是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天的黄鼠狼尾毛最为珍贵。”萃文阁以篆刻出名,专营字画、篆刻、文房四宝等,由书法篆刻大家魏长青创办,其金石篆刻技艺、铜印钮制作技艺均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萃文阁还有着许多人不太了解的爱国故事。20世纪50年代末,萃文阁的创始人魏长青与徒弟徐焕荣、李文新,在刻制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创新了雕刻领域的新工艺,在当时的文化界、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十年后,徐焕荣先生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之情,亲手雕刻了一对田黄冻石“十全十美图”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此举也填补了故宫博物院缺少近代印章雕刻珍品的空白。
蔺院长告诉我,通过“琉璃厂文化之旅”将非遗文化的故事“串起来”给游客讲解,大家参观之后都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样!没想到琉璃厂除了经营文玩字画、笔墨纸砚,还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说:“推行文旅深度融合游,是希望游客告别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模式,融入当地生活,深度了解这个地区的人文历史。深度游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逐渐把旅游品质提升起来,把我们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出来,让更多的人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当然也希望通过提升整体品质,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到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日前,经街道介绍,博物馆承接了东直门中学初一、初二两个班的“游学课”,带着孩子们体验了老字号之旅以及琉璃厂文化之旅。同学们反馈说,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知识,也涨了不少见识,很喜欢这堂“游学课”。蔺院长说:“游学课结束后不久,我偶然碰见另一所学校也由专人组织带着走了这条线路,觉得特别欣慰。我们在这块儿起了一个头儿,把大家的热情带起来了。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文化才会被更快、更深入地挖掘出来,从而更好地传播出去。”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