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2018-09-04 09:12孙习涵
北京纪事 2018年9期
关键词:不争佛系甲方

孙习涵

好像一泓平静的湖水中落入了一块石頭,2017年12月的朋友圈猝不及防地被“佛系”二字刷屏了。在很多人都未能完全弄明白这个词的含义时,已经有一部分人将自己对号入座,把自己归类为“佛系青年”“佛系中年”……

网络上还给出了一些“佛系”型人的常用表达方式:佛系乘客——给司机打电话说,你不要动,我来找你;佛系好友——在朋友圈随缘点赞,都是爱的鼓励;佛系恋爱——你看吧,我都行。

对于“佛系”,舆论界并未给出精准的定义,但大概表达的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有着貌似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一如“愤青”一度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乱象,很难说“佛系”的出现未曾描摹出这个时代的一些蛛丝马迹。

佛系所谓何事?

事实上,佛系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日本。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新新男性”——“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对于“佛系”这个词,似乎可以从正反两面去解读。2017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评论,对“佛系”这件事情,“不能不当真,也不能太当真”,“一方面,这可以是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性、豁达;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时候的怠惰、消极。好与不好,存乎一心。”

和当年“非主流”一度成为“90后”标签的情境相似,这次和佛系牵连在一起的再度是“90后”。2017年12月11月,微信公众号“新世相”发布了一篇名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的文章,文中描述了数位“90后”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争不抢;恋爱不合适就分手,相安无事做好朋友;有钱也好,没钱也无所谓……由此“佛系青年”的称号也呼之而出。

而一位“90后”网友的话某种程度上为这种群体文化生态作了概括式的解读:“毕竟现实比小说还魔幻,人设崩塌见得太多,剧情反转来得太快,没有一点‘佛心,怕是很难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平和健康地活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王俊秀认为,舆论往往有意无意地将“90后”作为一个特殊的观察群体,“每一代都曾被假设过可能是失望的一代,但在关键的时候,每一代都不差。“90后”还是在成长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被怀疑是正常的。”

佛系=放弃抵抗?

当“佛系”在朋友圈正热之时,舆论界出现了一种反“佛系”的流派,不外乎他们认为佛系透着一点消极应世的选择。

豆瓣作者曾于里在他的文章中写道:“与其说佛系是一部无所谓生活史,倒不如说佛系是一部放弃抵抗生活史或者一部妥协生活史。年轻人之所以称佛系,试着看开一切,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看不开,事情依旧解不开。他们自觉放弃抵抗,是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事情抵抗了也并不会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笔者所采访的自称为“佛系”的人或多或少都带着某种程度与现实妥协的意味,但他们大多数并不承认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小兰是北京一家4A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她自称自己是“佛系猪猪女孩”,简称“佛珠”。刚毕业的她完全未曾预料过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打击”,作为乙方的广告设计,她面对过甲方公司一遍遍地将设计稿推倒重来、出尔反尔,年轻气盛的她也曾有过抵抗,但所有的抵抗换来的只有一句“立即执行”。

作为一个女孩,她好几次被气哭,但静下心来,她发现既然现实无法改变,倒不如回归自身。在这家公司待了一年之后,她逐渐学会了克制和容忍,也让自己的心绪逐渐平和下来,而她也终于理解了那句在广告界流传甚广的名言:“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

她认为,这种态度的转变并非是因为对生活转向消极,而是一种内心的日趋强大。“当你面对工作中这些不开心的事的时候,你不再痛苦和烦躁,而是越来越淡然。”而当内在的冲突少了之后,她学会了去揣摩每一位客户的喜好,并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将工作做到极致,而她的设计稿的一次通过率也越来越高。

在一个高竞争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具备和小兰一样的心态的年轻人绝不在少数。一位社会心理学专家分析“佛系”其实和“屌丝”类似,是年轻人的一种自嘲。反过来,它也是一种消解负面情绪的有效途径,“喊着佛系的年轻人其实依然在卖力工作、生活,网络戏谑本身作为年轻人释放压力的出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佛系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事实上,具备佛系心态的人大多有着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追求和理解。明明是一家媒体的记者,大学毕业至今6年一直从事着教育媒体行业,和她同期毕业的新闻系的同学大多放弃了媒体行业,去了相对高薪的行业,但她却依然坚持。

在同伴眼中,她是个对薪水“不争不抢 ”的女孩,过得相当“超脱”。但她其实一直有着自己对生活的规划,教育媒体虽然薪水不丰厚,但也能够接受,最重要的是工作是她的热爱,她愿意为之付出激情。

她属于典型的文艺女孩,不爱买太多衣服和化妆品,周末逛书店或看展览,一年节省下的钱还足够供她出去旅行。现在,她每年都会保持有一次长途旅行的生活频率。

在王俊秀看来,这种佛系特性产生和“90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伴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积累和丰富,许多‘90后、尤其是城市中长大的‘90后,对物质的欲望并没有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强,转而在其他方面,如内在提升的需求会增强。” 王秀俊说。

和前文所述的“佛系青年”相比,李浩是一个真正的“佛系”,这个1990年出生的大男孩一年前不顾家长反对在北京龙泉寺出家,这于他也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他希望在寺庙中修身、研习,参透更多人生和世界的奥秘。

他始终觉得佛系是一个积极的词,“真正的佛系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开悟后的明了,是对一切事物不执着、淡然,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不争佛系甲方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艾草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佛系
不争的函谷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