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艳菊
摘要:课程体系的改革中,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试用与研究已经有几年了。其综合编排的体系与富有弹性的教材结构使得内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但是在高考制度没有改革的情况下,教学对教材的运用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已经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一个基础工具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素质教育
课程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先行兵,因此,教材中的教育功能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教材中素质教育内容的特点
1、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指导下的数学教材打破了原来的课程内容编排,将分科安排内容的编写体系变成了以知识顺序为体系的安排,这样的编排更有利于处理好初高数学的衔接,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在内容梯度上是由浅入深的,工具性地内容安排靠前;相关内容适当集中。适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以数学思想贯穿始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点的讲解,而是应该在一个一个知识点的串联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思想的凝练性具有了非常明显的体现。
3、采用实际问题导入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教材中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说明在数学上对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材的编排意图也开始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这个理念。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的;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4、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最大亮点,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引向了社会,使学生在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互助、分享与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二、如何实现教材中的教育功能
1、指导学生科学的使用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是主动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教师也要善于利用这一特征,在每节课最初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的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与之相关的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图像》这节课时,可以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引入本节课,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提升理论统一认识的过程
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捷径”,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人变成了听讲和记忆的机器。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比如在学习《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时,可以先给出解题的规律:先求在第一象限的正角,然后判斷:若所求角在第二象限,则为-;若所求角在第三象限,则为-;若所求角在第四象限,则为。在做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非常顺利,即便是学习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掌握规律,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同时要注意,强调探索过程,也要处理好时间问题,因为探索就意味着时间要长,结果却可能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要让学生认识到,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4、利用多样化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的作业不能再单纯是为了巩固知识,还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一部分内容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节假日,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安排课时进行交流,论证计划的可实施性。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同时写出一些比较象样的学习报告、小论文等。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游戏上,而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孔凡哲.“数学教师的素养”对话录[J].人民教育.2008(21)
[2]李雪.高中数学阅读材料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桂德怀,徐斌艳.数学素养内涵之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05)
[4]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