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建构,明理导行

2018-09-03 03:50廖艳荣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主建构品德教育社会

廖艳荣

摘要:小学五年级学生接受《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可以从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同时,还能让学生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对于个人自身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学会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自主建构;品德教育;社会

小学教师在讲授《品德与社会》课程时,要注意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热情。品德与社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本文我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围绕如何开展自主建构,明理导行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展开讨论。

一、明确自主含义,积极引导

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在切身实践中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自主性,从而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1]。

例如:在学习《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一课时,小学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可以采用引入话题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根据你自己平时的观察和了解,说说你身边同学或朋友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点?”平时学生之间的相处,部分学生可能只看到了他人身上的缺点,却没有发现别人的优点。教师引入的这个话题,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同学进行重新审视。有的学生会发现“虽然有的学生课程成绩一般,但是该同学热心助人,勤劳勇敢。”,“有的学生唱歌跳舞等方面可能比较欠缺,但是该学生的成绩和写作水平很高。”由此可见,很多他人身上平时没有被发现的优点,经过学生的一翻激烈讨论,展现给了大家。在发现和学习他人身上优点的同时,学生会慢慢学会欣赏和赞扬他人,开阔了学生的胸怀。

二、正确认识社会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仅涵盖品德教育,同时也关注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引导。比如,在学习《规矩与方圆》一课时,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设置一些课题,关于学校规则方面的课题“校园红绿灯”,社会生活方面的课题“社会生活有规则”,还有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社会规则,社会秩序对于我们和谐生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社会性的含义[2]。

比如,在开展“社会生活规则”的课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收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然后由教师统一收集整理,归纳,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题导入阶段,教会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全班学生收集的一些社会规则,然后在针对学生一楼的部分予以补充。有的学生收集的是“交通规则”,有的学生手收集的是“排队购物规则”,学生在自主收集这些规则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社会现象仔细认真的观察,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社会规则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社会性,深刻感受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离不开个人;同时社会又是个人的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环境,个人也离不开社会。

三、切实落实到实践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活动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实践没有理论支撑的活动不具有系統性。所以,小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时,一定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3]。

例如:在学习《爱美丽的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任务。比如,让学生在周末到花市买一盆自己喜欢的花草,亲自动手将花草栽培长。学生在养花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花的习性,栽培花草的方法,还要定期给花草浇水。对于植物生命成长的付出,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细心关心爱护生命,植物开花长大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美丽。让学生认识到,不只是人类,动植物也是有感情的,生命在我们的爱护下美丽绽放。教师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巧妙地给学生拓展关于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结合学生养花的经历与感受,采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地球上植被破坏,环境恶化,珍稀动物遭到屠杀的场景。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关爱生命,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

四、总结交流心得感悟

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看所感,写一篇阶段性的心得体会,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理论知识或是同一实践活动会有不同的感悟,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感受,是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良好品德的过程,学生愿意主动发出心声,也体现了学生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总结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一些法律法规更加明确,对课程知识的体系更加清楚,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结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自主建构,明理导行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开展《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乐初步.自主建构,明理导行——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与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3(42)

[2]赵颖.激情明理,审美导行——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J].《教育》,2015(52)

[3]胡桂林.从激情引趣到明理导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例谈[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1996(11)

猜你喜欢
自主建构品德教育社会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
抓“关系”之课眼寻思维之点睛笔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