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齐,陈 剑,王 涛,李 成,王琰帅,陆素云,王志国
(1.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2.南京中医药大学镇江附属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市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0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脂质,特别是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内膜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硬化[1]。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时将引起组织缺血性改变,造成严重后果,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 (AS) 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3]。
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在浊、痰、瘀、毒病理因素作用下导致血液与脉道间相互关系失调而发生的一种病理变化。血液中所含的邪气对脉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液流动速度缓慢,浊、痰、瘀、毒积于脉壁之上,导致脉道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本病病机虽错综复杂,但不外虚痰瘀滞四者,基本病理机制可以虚实两端概括,虚以脾虚为主,实即以痰滞为标[4]。近年来,现代医家在继承古人治疗经验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体质和发病特点,不断拓展和延伸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思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克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大量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药制剂,在预防和降低临床急性事件发生方面凸显出不可比拟的优势,给患者带来福音和光明的治疗前景。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检索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了文献的来源及数量、学科分布、被引用频次、下载次数、作者所属单位、作者发表的文献量、文献发表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文献的研究层次、基金资助等方面的情况。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将为研究人员准确、清晰、及时地把握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和方向提供参考。
计算机检索2012年推出的新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截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文献。检索词包括A动脉粥样硬化、B中医、C中药、D中医药,检索方式为A and B and C and D。
纳入标准:涉及各学科与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研究文献,包括期刊、会议及学位论文等;内容有相似的文献,选择研究完整的文献。排除标准:通知、短讯、报道以及信息来源不清、主要数据不完整的文献。
对全部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文献的数量及来源数据库、学科分布、被引频数、发表文献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研究层次、获基金资助等方面。
表1显示,截至2016年CNKI中收录的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文献共计4661篇。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3697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478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8篇,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47篇,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85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4篇,特色期刊22篇。
表1 文献来源数据库(%)
图1显示,文献统计结果表明,中药学是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研究文献共计889篇。其次为中医学、心血管系统、神经病学等研究领域,并对研究较为活跃的前10个学科领域进行统计。
图1 发表文献的学科分布
表2显示,检索CNKI数据库得到文献被引频数分析,将排名前10位的文献排列如下。
表3显示,经CNKI数据库分组统计,所属研究机构共40个,29所研究机构为中医院校,发表文献共4374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93.84%。
表2 被引用频数排名前10位的文献
表3 发表文献数量居前十位的机构(%)
图2显示,在检索到的4661篇文献中,工程技术领域中发表的文献2621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60.52%。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1594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36.80%。
图2 发表文献的研究层次
表4显示,依据(基金论文篇数/论文总篇数)×100%=基金论文比,得出基金论文分布。检索的4661篇文献中,963篇研究文献获得资金支持,占文献总量的20.66%,其中获得国家级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支持的研究文献595篇,占资金支持研究文献总量的12.79%。其中获得省级基金支持的研究文献367篇,占资金支持研究文献总量的7.87%。
表4 获国家级基金资助情况(%)
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集合图书情报学、统计学、数学与文献相结合的交汇学科,它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文献,以探明文献本身、科学技术及科技人员的特性[7]。近年来,文献计量学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工程、经济与管理等学科,用以衡量某学科领域的文献发表情况,对科研人员把握某一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研究水平以及该领域的宏观发展态势和方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共收集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文献4661篇。其中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文献3697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82.87%;其次是硕博论文数据库中载有的文献共625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13.41%;发表于国内、国际会议上的文献共293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6.29%;较高的期刊文献发表量显示出不同研究领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关注。通过文献分析可知,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临床疗效观察和方药机理的实验研究方面。部分方药从实验研究到临床疗效观察构成了系统、科学的研究体系,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研究论文统计结果显示,中药学是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研究文献共计1600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34.33%;其次为中医学研究文献共计1359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29.16%。中药学研究侧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提取物、中药单一组分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该部分研究主要深入探讨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客观、科学地推进中药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医学研究侧重于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法方药,对其病因病机的探讨、临床用药观察等内容是其研究的重中之重。本病病机虽错综复杂,但不外虚痰瘀滞四者,基本病理机制可以虚实两端概括,虚以脾虚为主,实即以痰滞为标。医家临床用药紧合病机,但组方遣药灵活多样。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临床研究由小样本量观察,逐步完善至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文献的被引用频数是文献计量学理论中衡量文献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8],被引用频数越高,表明该文献的内容质量越高,对研究越具有重要作用。被引用频数反映了科研工作者对该文献的重视和使用程度,也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该文献的科学价值。本研究列出被引用频数排名居前10位的文献。从文献的研究内容看,7篇文献为中药或复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效及机制的实验研究,2篇为病因病机探讨,1篇为综述。由此可见,该领域研究者对探讨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更为关注和深入。
文献分组统计结果显示,所属研究机构共40个,29所研究机构为中医院校,共发表文献4374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93.84%。本研究将发表文献数量居前10位的机构列出,其中9所机构为中医院校。该结果表明,中医院校在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方面占主导地位,观其研究内容可知,主要侧重病因病机、作用机理、临床疗效三大方面,体现了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客观化。
在检索到的4661篇文献中,自然科学领域中发表的文献为4293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92.10%。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为1594篇,占文献发表总量的34.20%,其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中医、中药学基础研究,尤其是药效和药理机制的探讨,为深度发掘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精髓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材料。
基金论文比是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可间接评价学术论文,其独创性地体现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领域的特色[9]。检索的4661篇文献中,963篇研究文献获得资金支持,基金论文比为20.66%,其中获得国家级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支持的研究文献595篇,占资金支持研究文献总量的12.79%。其中获得省级基金支持的研究文献367篇,占资金支持研究文献总量的7.87%。可见,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得到国家和省级相关机构的认同和支持,并有较好的产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基金支持的研究,其系统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的拓展能力较强,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综上所述,基于CNKI数据库的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质量分析,可以清晰地显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为该领域研究者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科学的、高质量的研究材料,并使研究者能够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并展开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