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设生态城市初探

2018-08-31 10:58余馨云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景观设计

余馨云

摘 要:结合《武汉2049远景发展规划》提出的生态发展构想,武汉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本文将探讨如何挖潜增绿扩大生态空间,并在精细管绿、严格生态保护上得到新突破,在惠民兴绿、提升质量效益上迈上新台阶,确保完成武汉市生态园林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环境;绿色框架;景观设计;体制保障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城市病日益严重,这是过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忽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指导建设、管理城市所导致。“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和重要转折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城市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目标。

2生态园林城市的含义

生态园林城市中的“生态”是指的大生态,包括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它是作为生态文明的产物,是促使社会、经济、环境有机形成一体,各种生态要素和产业能和谐共处、共存的公共空间,即生态城市关注的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灵魂。生态城市的建设绝不仅仅是建一个公园、一条绿道、一片森林,而是需要整体协调的生态理念,以规划入手进行顶层设计,将生态城市的目标和理念贯彻到布局和建设项目中,科学的发展和管理城市才能彻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城市病。

3武汉建设生态城市的现状

武汉市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四分之一,因此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素有“百湖之市”之美誉,同时形成“一城秀水半城山、大江大河大武汉”的城市骨架。“十二五”期间,武汉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举办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启动并完成了一大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全市城市景观大变样、森林资源大增长、人居品质大提升、生态环境大改善。全市紧紧围绕“美丽武汉”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生态建设工作量质并举的工作基调,不仅逐步构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初步形成了“环状+放射”式的绿色结构,还深入实施“一园多点、一点全域”战略,使全市生态园林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但整体上还存在规划管控刚性不强,保护力度不够,在城市建设进程中绿地让位于重大基础设施的情况时有发生,城市绿地总量不高,绿化成果惠民不足,也是需要后期解决的问题。

4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总结

4.1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将城市的规划放在首位,并重视规划方案的落实。通过对制定发展目标的细化、落实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会对每个项目、目标的实施潜力进行评估。此外,公民对于每个环节的意见也同样重要,确保规划行动的顺利实施。在生态空间营造方面,为创建创新性的生态空间提供研究资金,并在后期建设时提供项目支持。

4.2加拿大温哥华

温哥华市是国际典型的生态城市之一。通过规划实施方案《2020年温哥华市绿色城市行动计划》,对环境、经济、交通、水资源、农业发展等十个方面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发展策略、措施和发展目标,并在2015年对规划情况进行了评估,以促进规划落实。在规划层面以外,温哥华市还针对每个方面内容提出潜在的“绿色任务”进行分解,针对每项规划内容列出具体的项目库,确保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大环境。

4.3德国弗莱堡

弗莱堡市是欧洲生态城市建设的范例之一,被称为“绿色之都”。1977年以来,弗莱堡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坚持两大理念: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经济—旅游—生态“的模式来指导和协调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采用贴近自然的方式来治理、保护和管理城市化进程中被受损的环境。

三是在规划建设特点上都重视对规划方案的评估,在评估内容上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相一致,以便对城市建设的进度和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5对武汉建设生态城市的启示

一是城乡一体,全域统筹。在生态园林城市概念下,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再是单纯强调绿地优先,而是关注人与环境和谐的问题,这一个大前提。传统的园林城市创建局限在建成区范围内,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要拓展到更大的城乡统筹区域尺度。强化建成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建设,在城乡一体化视野上规划全域的绿地系统,才能形成一个一个有利于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绿色生态网络。

聚焦长江主轴、长江新城、长江新区和东湖绿心,规划建设世界级景观生态轴、城市景观最高成就展示区、世界级城中湖典范,丰富大武汉生态骨架,大幅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二是延续文脉,创建特色。武汉山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渠集群特征鲜明,具有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基础,凸显“山水十字轴,六楔连百湖”的景观空间格局,锚固“轴楔环廊”的全域生态框架。因地制宜,利用良好的生态基础和山水资源,结合武汉城市建设现状,进一步凸显城市气质和内涵。在我国城市化的大潮下,“千城一面”的情况已经很普遍。在保护固有生态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发展本地的特色,让武汉特色、武汉风情、武汉味道无处不在,让武汉本地人感到亲切,也能让外地人感受特色,打造一个真正的独一無二的魅力城市。

三是建管并重,标本兼治。即建设与保护相结合,大力提高绿地总量,同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森林、林地、绿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我市城乡建设空间布局、产业结构、项目建设等多层次,既要加强建设新项目,又要注重稳固已有成果;既要有建设的应急措施,又要有立法和体制机制建设保障长久利益。

结束语:

我们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并结合武汉市情,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城市升级版,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生态效益结构、提高全民幸福感,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核心。

参考文献:

[1]梁昊光,方方.2014.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营及其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65-68

[2]王爱兰.2008.国际经验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7):18-21

[3]薛梅,董锁成,李宇,2009,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4):71-75

[4]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城市规划[J].2001(1):62-63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