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由此可见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中,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因素,而新学习往往受早先学习的认知结构、经验的影响,促进新学习的影响叫正迁移,而对新学习的阻碍因素叫负迁移。而历史教学中的知识迁移指的是就是凭借已有的历史知识结构通过归纳、比较、概括等方式获取新知的方法。
在培养高三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构建系统的认知结构。
知识的迁移应建立在一定的认知结构之上,在第一轮复习中,解决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问题是培养迁移能力的基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该注重的是知识的理解与构建知识网络,而非简单的机械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迁移是通过新旧知识建立广泛联系,新知识、新问题同化,被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新知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旧问题,新知识不经意间实现了迁移。所以,第一轮复习的章、节复习模式中,从教材的每节内容过关,再到单元知识结构的整合,每一本教材复习完后,对一本书的的知识构建一个网络,同时,每一过程中,都要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在归纳、比较、联系、概括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2学会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是迁移中的最基本形式。顺向迁移是指前面学习对后面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则反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学会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如关于我国封建社会难以避免分裂割据的问题。我国封建社会难以避免分裂割据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每一次分裂割据都有具体的原因,而每一次具体原因又各不相同。如果学生机械地记忆,那么记忆量很大,而且容易遗忘。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共同规律。即:
(1)每一次封建割据有着共同的经济根源,那就是封建经济固有的自给自足的特点,这种自给自足能够维持一个地区基本上不依赖其他地方而生存,决定了封建割据有其经济基础。
(2)中国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地位所具有的诱惑性,使得这个位置为众多有一定实力的人的觊觎。即使其中一些人不能获得全国性的最高统治地位,也要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帝。
(3)由于封建王朝统治的腐朽或者由于农民起义打击或者少数民族骚扰等因素,使中央王朝的统治力量遭到削弱,也是出现封建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其他还有一些具体原因。然而,在上面的几个共同原因之中,最主要的是第一个,它是具有普遍性的,可以推广应用到近代中国和近代世界:
我们在分析近代中国军阀割据的原因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质,即军阀割据是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产物。
世界近代史上,在拉丁美洲独立革命取得独立以后,沒有像北美那样建立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是建立了一系列国家,而且其中的一些政治实体在后来还继续分为众多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拉美进行殖民统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宗主国尚且如此,它们的殖民地还能避免封建性吗?显然不能。而正是这一原因,拉美殖民地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和统一的市场,自然在独立以后没有能够形成统一国家。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都可以运用迁移理论,比方说复习“秦统一的原因与影响”时,既提示学生在分析中国古代隋朝和元朝统一的原因和影响,还可运用到分析世界史上德国和意大利统一上,以及当今海峡两岸问题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通过反复的运用,久而久之学生的迁移能力必然提高了。
3转化问题情境,排除迁移障碍
当问题情境与原有的认知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性,不便直接进行问题迁移时,可以适当的转化问题情境,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如,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长城题中的一问:“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请参照材料(略)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这里面的“所学知识”即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教科书中却没有关于魏晋时期经营河西地区的内容,也没有关于汉长城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本题便无法纳入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中。因而,需要将本题的呈现情境进行转换,以接近或适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情境。如,根据材料所知修筑长城是西汉开拓河西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个举措,代表了西汉经营西北地区的努力和活动,因此可以将此题变换为“分析西汉、东汉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响”,便可将该题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了,可以顺利地迁移“西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设置西域都护、使者校尉”等内容进行分析和回答。再如,某地一高三历史质检题中一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湖广地区在魏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此题中关于湖广地区在魏晋时期经济发展教材中根本没有说明,就无法解答,但是,湖广地区也属于南方地区,教材中对这一时期的南方开发进行了详细说明。由此,可以将问题转化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再结合材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简介:周光(1978—)男,湖北荆州监利人,中教一级,湖北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