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综述

2018-08-31 09:42曾早
现代交际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言交际关联理论翻译

曾早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取向。探讨关联理论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翻译活动,本质上来说,作为明示——推理交际行为的翻译是译者在源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即译者期望译文读者在理解译文时能取得充分的语境效果,而没有付出不必要的处理努力。

关键词:关联理论 语言交际 翻译 语境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 - 0104 - 002

一、交际的推理特性

人类的交际就是建立在从他人的行为中进行推理的基础上,信息发出者会通过语言或者动作对要表达的内容发出刺激,而接收者则从中推断信息发出者的意思,用关联理论的术语来形容就是“信息意图”。在非语言交际的情景中,一个空位所剩无几的会场里,一位同事正在找座位,我可能会向他挥手示意离他最近的地方有一个空位,而此时我挥手示意的信息意图也能被同事所领略。当然,同样的情况也符合语言机制,例如,有人问我:“你知道去利物浦的车从哪里发出吗?”我回答:“不好意思,我对这儿也不熟悉。”听到这样的回答,问路者就可以推断出我无法提供他想要的信息了。翻译之所以与交际及其推理有联系,是因为在格特看来,翻译就是一种跨语言的两轮交际活动。第一轮:原作者是交际者,译者是受体;第二轮:译者是交际者,译语接受者是受体。可见译者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他是信息传递的中转者。(赵彦春,2005:116)翻译中也存在明示推理的过程,译者作为桥梁就不得不考虑推理空间等距的问题。

二、语境与关联原则

关联理论中的语境不是指交际双方的外在环境。认知环境会将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考虑在内,但重点关注的是交际双方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交流过程中的思想活动。一个人的认知语境包括各种各样的潜在的信息,其中有通过外在环境捕捉到的信息,记忆力中提取的信息,说话者所提供的信息,还包括文化以及个人知识储备等因素。交际成功需要一定的设想,而误解也是由错误的设想导致。

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并不是所有从潜在的语境中获得的设想在任何时间都是等效的。当你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关语用学、心理学的信息可能就比谁曾参加过你的十岁生日的信息更加容易调出,因为回忆十岁生日时的信息在这样的语境相对来讲很难。然而,换一个场合,假设你正和以前的同学回忆往昔岁月时,生日宾客这条信息又比语用学、心理学的信息更容易调出。这是语境选择所起的作用。毫无疑问,像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交际也是将资源最大化,而同时付出最小的努力。另外一个相关的术语是语境效果,通常也被称为语境修饰,可分为三种: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设想相互作用,产生语境效果;新信息进一步加强或确定现存的语境设想;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设想相互矛盾,或否定放弃现存的语境设想。

(一)树林中的漫步

塞拉:我听到树丛中有东西。

菲奥纳:不,是风吹过的声音。

塞拉所表达的意思是非常模糊的,“东西”一词可用于指代所有的没有生命的物体,其中包括风声和树叶窸窸窣窣的声音。然而,菲奥纳的回答表明她认为塞拉所指的是除了风以外的东西,可能是动物。然而,在特定的时间,不同的语境下,光从语言意义层面上来讲塞拉可能想表明实际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只不过是她自己听起来觉得有东西。因此,在关联理论里,一方面,语言表征确实隐含着某种意义,然而这种意义却不一定等同于语言表达所含有的意思,这是因为语言交际含有两种心理表征:语义表征以及进一步加工的产生于语境的语义表征。后者其实就是包含了语境的语义表征。

(二)玛格丽特:你可以帮忙修下我的打印机吗?貌似它出故障了。

迈克:我十一点有个会议。

虽然从语义的角度来讲问题和答案都十分清楚,但如果这是我们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的话,就无法知道迈克真正意义上表达了什么意思:他到底能不能帮忙修打印机呢?很显然,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语境信息,更为具体地说,是关于时间的语境信息。设想以下语境信息是已知的:

①离十一点只差五分钟了。

②打印机的问题并不大,但是需要把它拆开。

③拆开打印机会超过五分钟。

基于以上的语境设想,我们就可以得知:当时迈克无法帮忙修理打印机。然而,单独从迈克的回答或者从以上的推理我们都无法得出答案,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设想相互作用。而对于原有设想的加强或确定则是进一步肯定原有的设想,如果原有的设想是错误的话,后面的内容对设想进行否定则是设想的消除,对于这两个概念,格特在其书本中也一一给出例子进行了解释说明,因为后两个概念浅显易懂,就不再逐个举例说明。在粗略地了解交流所需要作出的努力之后,接下来作者就谈到了关联性。斯博伯和威尔逊是这样定义关联性的:

扩展条件1:当语境效果为大时,该设想效果与个人关联有关联。

扩展条件2:当需要获得这些语境效果的努力为小时,该设想效果与个人有关联。(王建国,2009:35)

首先,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关联性与两个因素有关: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第二,这两个因素都与语境有关,那么关联因素本身也就与语境有关。这一点对于理解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十分重要。第三,关联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话语可以依据一些语境获得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关联理论的核心点在于人类的交际含有一种对“最佳关联”的期待。最佳关联的期待就是信息接受者希望通过最小的努力而获取适当的语境效果。这被认为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关联理论就被定义为关联原则。

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一个交际行为试图传递最佳关联性的预设和期待。实质上,也就是说每一个显性交际行为的关联预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创造了一个适宜的预设效果,另一方面,它也创造了一个最小努力的预设。两种预设一同创造了最佳关联——通过最小的努力,话语的设置产生适当的语境效果。斯博伯和威尔逊把这种最佳关联的预设称为关联原则。因此,无论何时,交际者总是希望对方能够在合适的语境情况下付出较小的努力就能捕捉信息。语境效果好,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就弱。用公式可表示为:关联性=语境效果/推理努力。

因此,为了达到关联理论的原则,话语必须达到适当的语境效果,然后听话者通过适当的努力就可以捕捉到说话者的意思,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翻译领域。“忠实”这一翻译概念也在格特的关联理论中有所体现,但是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实,而是从源语读者以及目的语读者明示——推理这个过程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最后感知到的信息相似度這个角度来衡量忠实度的。如果翻译没有达到和源语一样的关联语境,导致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甚至捕捉到不一样的信息,则翻译就不能称之为忠实于原文。无论是目的语读者付出的努力大于源语读者还是小于源语读者,译文都有待改进。由此可见,格特关联理论中明示——推理的过程对于翻译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不同于其他翻译理论中的忠实于原文的形式或者意义,而是从思维活动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了“忠实”这一概念。翻译必须做到再现原作者对其意向读者所作出的设想,让译语读者能够与原语读者一样在推理原作者的信息意图时具有同等的推理空间。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关联理论的总结,着重分析了关联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示推理的过程为翻译中译者保持等距推理空间也做了铺垫,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是重中之重。从思维这个动态的角度来看待翻译是关联理论的一大亮点,但是思维又是一个不容易衡量的因素,因此如何判断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读者有着相似的思维从而达到等距推理是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难点。

参考文献:

[1]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建国.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语言交际关联理论翻译
播音主持的语言交际及情感表达探析
如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灵活运用影视材料
英语的语调功能浅析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