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娉 刘 怡 黄 敏 胡福长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在就诊时很多患者已处于中晚期,导致预后较差。胃镜、CT与X线造影等作为胃癌传统的检查方法,均很难详细观察胃部细微结构及邻近结构,很难确定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2]。胃超声造影是将微泡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到达靶组织或器官,通过改变声衰减、增强后散射原理,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造影剂声诺维的应用能动态观察癌组织的微循环水平造影剂灌注全过程,利用不同组织之间的灌注时相差异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在肝癌、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3-5],但是在胃癌中的应用报道还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胃超声造影对胃癌的术前诊断及T分期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完整,病理诊断为胃癌;②患者在研究前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与哺乳期妇女;②患有精神性疾病、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者;③合并其它部位肿瘤者。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29~84岁,平均(56.22±5.29)岁;病程 2~19个月,平均为(5.78± 2.21)个月;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最小为 18.44~ 29.22 kg/m2,平均 BMI为(22.14 ± 1.98)kg/m2;组织学类型:腺癌66例,其它12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8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26例;淋巴结转移36例,无淋巴结转移42例;浸润深度达到或超过肌层40例,未达肌层38例。
采用GELogic E9彩色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 MHz,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6~15 MHz。检查前饮水500~600 mL使胃充盈扩张,排除胃内气体的干扰。患者取仰卧位,必要时取右侧卧位或左侧卧位;首先扫查全部,发现包块重点观察包块位置、大小,包块处胃壁增厚的程度、范围以及病变处胃壁的活动度;采用图像放大大致了解包块处胃壁的层次几浸润的深度;其次观察受累胃壁的血供情况。再次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癌组织与癌旁组织 (癌组织周边≥3 cm)的血流分布情况,测量并记录与不同组织内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最大流速(PSV)、最小流速(EDV)等参数;最后仔细探查了解有无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超声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eo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经外周静脉以快速团注方式注射2~3 mL,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记录造影剂的相关指标等。依据癌组织的体积设置好取样框的大小及扫查的角度以形成图像,取样框的大小随着观察范围的改变而改变。观察与记录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的界面情况,重建癌组织的三维空间立体。选择的感兴趣区域(ROI)大于癌组织体积的2倍以上,再用探头进行加压操作,获得较稳定的图像。
胃癌超声造影指标包括显影时间 (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等,AT为注射造影剂后到感兴趣区出现造影剂的时间,PT为感兴趣区内造影增强曲线的最大强度值,TTP是从开始注射对比剂至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
T分期:T0,无任何异常显影发现;Tl,胃壁局部增厚,病灶在胃壁内层伴有或不伴有中间层局灶性“负性显影”或“正性显影”,与外界分界清晰;T2,胃壁全层增厚,病灶显示“负性显影”或“正性显影”,胃壁外缘完整、光滑;T3,胃壁全层增厚,病灶显示“负性显影”或“正性显影”,胃壁外缘呈锯齿状、刺状,存在连续性中段或突破外膜等改变,未侵及临近结构;T4,胃壁全层增厚,病灶显示“负性显影”或“正性显影”,肿瘤侵及临近结构和器官。
术前超声诊断均由2位主治以上医师共同承担;诊断意见有分歧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采用SPSS2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McNemar-Bowker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在78例患者中,常规超声表现为胃壁明显增厚71例,最大厚度10~22 mm,病变最大直径21~85 mm,边界清晰;增厚胃壁回声减低,血供丰富。胃癌组织的EDV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SV与RI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1。
胃癌组织的 TTP、AT和 PI显著少于癌旁组织 (P<0.001),见表 2。
经胃超声造影中未发现T0与T1病例,胃超声造影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4.6%(66/78),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胃癌不同组织的超声血流指标对比 ±s)
表1胃癌不同组织的超声血流指标对比 ±s)
不同组织 n PSV(cm/s) EDV(cm/s) RI PI胃癌 78 31.89±7.13 14.98±4.52 0.69±0.12 0.99±0.21癌旁组织 78 30.11±6.98 19.48±5.39 0.54±0.11 0.81±0.09 t值 - 104.804 45.682 132.476 13.248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表2胃癌不同组织的胃癌超声造影指标对比(x±s)
表3胃癌超声造影与病理T分期结果对比 (n)
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当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就诊时大多已发展至为中晚期,导致预后差,死亡率比较高。目前胃癌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了解,与其它肿瘤一样,胃癌的发生可归因于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其发病周期比较长,早期诊断能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为诊断胃癌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多需要石蜡组织病理检测后才可以确诊,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导致早期诊断效果不佳[6-7]。胃镜检查、气钡双重造影等诊断方式可直接观察胃壁情况,并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肠管等,但是对于胃部周边的组织情况却不能得到准确信息,且部分患者存在耐受度较低的情况。常规CT难以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目标的扫描,且CT扫描也有一定的辐射性。
超声造影是近年来超声影像诊断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进展,它能够多角度、多切面及多方位地观察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特征,并且显示的图像清晰[8]。本研究显示在78例患者中,胃癌组织的EDV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SV、PI与RI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研究表明胃癌超声造影可以提供常规超声所不能显示的冠状面的信息,可对血流进行重建。
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是由六氟化硫气体和磷脂包膜组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实时动态地观察癌组织内造影剂的灌注全过程。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反映了造影过程中癌组织内造影剂灌注随时间变化的特点[9]。本研究显示,胃癌组织的AT、PI、TTP显著少于癌旁组织(P<0.001)。从机制上分析,胃癌组织内的新生血管丰富,血流流速相对较快,导致AT、PI、TTP减少。并且超声造影可以更加有效地显示出肿瘤血管完整和立体的形态,超声评分越高,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越多。
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密切相关。超声造影在多角度、多切面、多方位观察癌组织特征的同时,还能反映胃组织的血供情况,有利于鉴别诊断[10]。本研究显示78例患者在胃超声造影中无T0与T1病例,胃癌超声造影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4.6%。
总之,胃超声造影不仅可以提高术前对胃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而且还可以可较准确地对肿瘤进行T分期,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有助于指导临床下一步诊疗;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