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徽里的法国人

2018-08-31 08:22汪诸豪
大学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法学院寡妇西北

文/汪诸豪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是美国最优秀的前十四所法学院(T14)之一。如今的西北法学院建筑群由三座大楼拼接而成,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学楼是建成于1926年的Levy Mayer Hall。这座楼的建筑设计是典型的英美老学院派风格,与牛津剑桥一脉相承。

院徽无处不在

在Levy Mayer Hall内众多珍品展件之中,最为醒目的还是悬挂在大厅里的西北法学院院徽。它摆放在法学院老楼最吸睛的大厅主墙体中心位置。在恰到好处的高光照射下,大号的铜质院徽令人无法忽视。除了大厅的墙面上,各种材质、大小不一的院徽还反复在法学院的各个角落里出现——百年林肯讲堂的琉璃窗上、Lowden教师休息室里的壁炉砖面、教室走廊的墙顶、传奇教授的纪念木门上……院徽几乎无处不在。

它的设计实在是太特别了,一枚院徽里竟然包含有英文、法文、拉丁文和古罗马数字四种文字。对于已经几乎跑遍全美和世界各地主要法学院的我来说,还是头一遭遇见。一般来说,英美顶尖法学院的院徽里包含英文或拉丁文是比较常见的。中世纪的普通法作品都是用拉丁文写的,这是自古而来的传统。出现古罗马数字也好理解,毕竟名校,装一下高冷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再出现法文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1.Levy Mayer Hall外景

院徽里的法国人

据史料记载,此院徽乃老院长威格莫尔于1925年亲自设计的。这枚院徽乍一看令人费解,最外圈是学校的英文名,以及用罗马数字拼写而成的建院时间:MDCCCLIX(1859年);往内一圈是拉丁文“SANCTUS IVO PATRONUS ADVOCATORUM”和法文“BON DROIT ET RAISON”;最内圈是三个小人的图案。不得不说,即便是每天从Levy Mayer Hall出入的西北法学院师生,若不做一番深入的了解,亦很难理解这枚包含四种文字和复杂图形的高冷院徽。更令人抓狂的是,与西北法学院里所摆放的其他展品不同,我寻遍四周也不见有关于此院徽的注解展牌。老院长威格莫尔难道是成心在挑逗我们的好奇心吗?

出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以法律检索式的研究劲头在西北大学法学院主页上一个极为不起眼的“历史”子栏目里终于找到了关于此院徽的官方解释。原来其所描绘的是“律师的守护神”,法国人圣伊华(1253~1303),中圈内拉丁文的意思便是如此。拉丁文 “ADVOCATORUM” 亦可翻译为英文“advocates”(辩护律师),而西北大学法学院官网上耐人寻味地解释为“the legal profession”(法律界)。法文“BON DROIT ET RAISON”原来是出自圣伊华本人的金玉良言“良法与公平”(good law and equity)。里圈的图案是圣伊华站在一位穷人和一位富人的中间,正在化解他们之间的纷争,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作为美国顶尖法学院之一的西北大学法学院,要在院徽里纪念一位生活在十三世纪的法国人?圣伊华到底何许人也?他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被供奉为律师的守护神?又是什么机缘让威格莫尔院长对圣伊华如此关注?西北法学院官网上寥寥数语的官方解释已经无法满足我进一步的好奇,我不得不再次开始四处寻觅更多的答案。

经过仔细的查探,我又在西北法学院里发现了多处圣伊华的踪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Levy Mayer Hall大厅另一侧的圣伊华木制全身像和法学院中心庭院草坪上的石质圣伊华雕塑。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西北法学院内上述三处的圣伊华形象差别很大,院徽中的圣伊华身着一袭华丽的袍子,头戴官帽,表情威严,形象庄重。木制人像中的圣伊华要显得年轻许多,充满了朝气,手捧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有抱负的有为青年。而法学院庭院中的晚年圣伊华竟然衣衫褴褛,光着脚丫,胡子拉渣,不变的是手中握着书卷,眼神深邃(以致于许多西北法学院的学生误以为该雕塑是苏格拉底)。

圣伊华的一生究竟有怎样的境遇,令其外形变化如此之大?正在一筹莫展时,我无意间发现的老院长威格莫尔1936年发表于《福特汉姆法律评论》的一篇长文St Ives,Patron Saint of Lawyers(圣伊华,律师的守护神),为我们揭开了答案。

左:美国西北法学院前院长、美国现代证据法学之父约翰∙亨利∙威格莫尔John Henry Wigmore;

2.Levy Mayer Hall二层连廊

3.Levy Mayer Hall大堂

为弱者维权的圣人

威格莫尔对圣伊华的了解来自1913年他在法国北部的一次旅行。在圣伊华的出生地,小镇米尼伊的深度游之后,威格莫尔为圣伊华所撰写了长文,之后,西北法学院又对圣伊华展开了一系列纪念。

圣伊华1253年出生于法国布列塔尼特雷吉耶附近的Kermartin庄园,家境富裕。十四岁时,他被送往巴黎大学,开启了为期十年的法律学习之旅。他一生中帮助了数以百计的穷人和弱者,为他们解决法律问题。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离开巴黎后在奥尔良学习罗马法期间处理的一起图尔寡妇案(Widow of Tours)。

一天,一名寡妇向圣伊华哭诉自己被两个商人构陷了。原来商人D和R住在寡妇经营的客栈里,并托付给寡妇一个声称是很贵重的包裹,请她帮忙保存,强调只有两人同时来取才能拿走。过了两天,商人D来拿包裹,告诉寡妇说R被扣押在别处了。善良的寡妇信以为真,把包裹给了D。没想到D走后不久R又出现了,说D编造了谎言,威胁要起诉寡妇违背承诺并赔偿包裹的损失,而寡妇根本没有办法支付那么多钱。圣伊华听后只说了一句:“可能你确实应该等他们俩一起来拿,但是我明天会为你出庭,确保你无虞。”

R在法庭上义正言辞地指控寡妇,但是圣伊华却说:“别急,我的被代理人不需要回答,因为原告并没有完成证明他的主张。两个商人说好了必须两人同时出现才能拿到包裹,现在只有R一个人到场,另一个人在哪儿?请令原告传唤他的同伴到庭。”法官于是传令D出庭,R一听脸色骤变,打算离开。法官察觉到了蹊跷,对R进行了审问,随后找到了D。原来两人的包裹里只有一堆破烂,他们就是想敲诈寡妇一笔。

这就是圣伊华代理的众多穷人案件中的经典例子之一,他也因此声名远扬。他信守的格言是每一项案件主张都要基于“良法和公平”,这也就是西北法学院院徽里的“BON DROIT ET RAISON”。深受民众的爱戴的圣伊华,后来被任命为布列塔尼大区的法官和牧师,获得了“穷人代言人”的美名。

故事说到这里,西北法学院里多处圣伊华人影雕塑的巨大风格形象差异也就不难理解了。Levy Mayer Hall大厅里的木制全身雕塑描绘的是青年圣伊华。当时他正在巴黎大学求学,意气风发。虽然衣着朴素,但还是难以掩饰他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院徽中的浮雕形象是中年圣伊华。当时他已经回布列塔尼担任法官,庄严华丽的袍子是法官服。而法学院方庭草坪上的晚年圣伊华石质雕塑,虽穿着落魄但眼神深邃、神态坚定。晚年的圣伊华从法官岗位上退休后,把主要经历都放在编纂当地法典上,石雕人像手中握着的应该就是他死后才出版的《布列塔尼法典大全》。石像中的圣伊华衣衫褴褛,这是因为他主动放弃过荣华富贵的日子,与穷苦的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并把绝大多数俸禄都捐献给了有需要的穷人、寡妇和孤儿。

常年的积劳和清苦加速了圣伊华的衰老,他不到五十岁就离世了。去世后,圣伊华被教会奉为圣人,永久地受人称颂与朝拜。根据流传下来的记载,圣伊华死后封圣的程序极为严格。教皇会专程派遣考核团深入当地开展问询。前来作证的证人多达八百人余人,每一位作证证人的身份、编号、作证内容均有详细记载。其中既有圣伊华救助过的穷人、孤儿、寡女、家庭,也有他的法官、律师同事、他的老师,甚至连曾经被他惩戒过的小偷也出面为圣伊华的善良和圣洁作证。当地的百姓世世代代记住了这位了不起的法律工作者,至今,前来朝圣的人们依然络绎不绝。

4.Levy Mayer Hall北侧拱门

5.青年圣伊华像

6.老年圣伊华像

律界守护神的精神传承

通过翻阅史料我才知道,在圣伊华之前,律师行业在布列塔尼当地民众心中的形象极差。他们对律师的贪婪、骗取客户钱财的刻板印象和小偷并无多大区别。圣伊华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民众的认知并重新定义了“好律师”的概念。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民风比之前好了两倍”。在他之前,从来没有过律师被教会奉为圣人,而在他之后也极少有。他乃富家子弟,却一生为穷人奔走;他家境富裕,生活却极为简朴;他满腹经纶,却一心公益事业,不为个人名利。

当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真实故事累积在一起时,圣伊华为律师界所树立起的职业操守标准令后来者难以企及。律师们只能拿他作为一面镜子来反衬出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正因如此,圣伊华的美名跨越了法律和宗教界,从布列塔尼传到了巴黎,又从巴黎传遍了大陆法系各国,甚至连大陆法系的老对手——英美普通法系国家也心甘情愿地奉圣伊华为律界守护神。600多年后,美国西北法学院院长威格莫尔将圣伊华的故事永久地封存进了法学院的院徽里,并刻上他的至理名言“良法与公平”。

时至今日,法国北部的布列塔尼区的街头巷尾还流传着一首经典民谣:

Santus Yvo erat Brito,

Advocatus it no latro,

Res meranda populo.

“圣伊华来自布列塔尼。他是一名律师,却不是个盗贼,这对于人们来说太不可思议了。”

猜你喜欢
法学院寡妇西北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简介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古代的寡妇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幺叔
西北望
老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