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正武
摘要:艺术高高在上不是一般人能读懂,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观点,其实不然,艺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理解,从艺术的根源而言艺术来源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与凝练。作为上层建筑的它确实会让人有高不可攀的错觉。最为简单的艺术感知,如人们听到一首歌曲突然会觉得特别喜欢,有情绪上的触动,看一部电影、电视剧会随着剧中情节的变化而紧张激动,这都是一种感知艺术、体会艺术的表现,只是在意识中并未能把它确定为一种读懂艺术的感知。音乐作品应该是人们认为较难理解的艺术形式,因为它比较抽象,不像画作、雕塑、工艺品等有一个具体的形体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欣赏者在外观形态上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音乐作品却只能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与想象在意识中勾画出朦胧的画面从而感受音乐的美。探索音乐的画面感,让人们找到欣赏音乐的突破口,让更多的人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提升自我的审美情趣。本文以歌曲《离别草原》为例寻找音乐作品中的画面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拥抱音乐。
关键词:画面感 音乐 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018-02
一、音乐概述
随着网络的发达共享及多媒体工具的运用,音乐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欣赏音乐和获取艺术美的过程中也衍生出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解答,什么是音乐,如何去欣赏音乐等。音乐艺术一直被人误解为居庙堂之高不接地气的一种形式,其实不然,音乐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艺术形式。从创作艺术的过程而言,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生于人心,人心之动,感于外物。很好地阐述了音乐的源头应该是物,可以将其理解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物,也可引申到人们生活中各种行为与活动。这说明音乐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它也是来源于生活中最真挚最淳朴的感情的升华,作曲家用音乐的创作手法将其表现出来。从本质上而言,音乐作品的创作与作家通过写作来塑造文学人物形象、诗人的借诗抒怀为同理,因此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家在创作时加入了艺术创作手法使其艺术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终形成一个艺术作品面向世人进行传唱。
音乐作品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同样它也应该是服务生活的。音乐艺术具体到实际的生活中存在哪些价值?狭义的可理解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情感的宣泄,是精神之间的一种沟通抚慰,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很大影响和作用。从音乐的创作角度而言可以看出音乐并不遥远,很多音乐艺术作品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本体,从而更好地去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生活中的本体既为本体又区别于音乐中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的本体能让我们对音乐形象进行具化,伴随着音乐的流转从而产生画面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发展。现实生活中的画面与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相结合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人有所感触产生共鸣,体会到音乐艺术中的美。本文即通过分析《离别草原》这首作品来感受该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画面感,更好地学习音乐,把握音乐,读懂音乐,开启音乐之旅的大门。
二、《离别草原》作品分析
歌曲是音乐艺术中很大的组成部分,也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内心情感的艺术,无论何时何地哼唱起的曲调都可以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或是形成一首作品。《离别草原》是一首来自草原的歌曲,主题为离别,由张锋作词,云飞演唱,歌曲旋律悠长第一句在调式Ⅰ、Ⅲ、Ⅴ级上分解构成乐曲,旋律下行给人一种似在述说和回忆的感觉,第二句与前一句起于同一音但旋律上扬,与第一句形成呼应。两句落音都在3上,两音之间形成八度关系。
“难忘你的回首,难忘你那一眸 ,难忘草原的笑容,难忘花落随风走”歌词中连用四个“难忘”将一种不忍离去的心情描写的十分真实和贴切。回首、一眸、笑容、花落随风飘舞四个意向的运用,选择在离别时的转身回望,目光注视,离别伤感时强颜的欢笑,落花随风飘零的烂漫萧瑟,将草原比拟成人一样送别我的离去,是那么的让人难以忘却。意向的选择以小见大的描写,让欣赏者仿若驻足于草原,看到作者离别时那回首相忘,凝视不舍眼眸中饱含的热泪,花瓣凋零飘落满地,随风带起飘舞充斥在天与地的所有空间,营造一种美轮美奂的离别伤情的美景。通过音乐和歌词作者为我们呈现这样一幅凄美的画面,连续成一个动态的整体,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当时的离别之情。
乐曲的第三、四句运用相同的结构更改歌词构成歌曲的第一部分,不同的则是第三句为旋律上扬,第四句为抑,与前两句的先抑后扬形成句式上的交替和对比,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
“今宵酒醒何处,已是华灯高楼,不见天边的弯月,只听那喧嚣如流”离别让我只能用酒把自己灌醉,今夜醉酒醒来昏昏沉沉中不知自己身处何地,只看见眼前繁华高楼和人来人往喧嚣异地的情景,醉时回到家乡回到草原的宁静已经不复存在,天边那弯明月已隐去了他那柔和能抚慰人心的光芒。用酒醉与酒醒来描述不同的场景,述说作者内心的逃避离别的苦痛与现实的冰冷残酷形成对比。酒醒后似乎将我们带到了那喧嚣繁华的都市一人睡倒在酒桌前,由于酒精散去缓缓的抬起沉重的头的画面,酒后迷迷糊糊也将人带到了现实中来,也预示着美丽的梦境即将醒来的瞬间撕碎,是那么残忍和苦痛。
作品的第五句 开始形成作品的小高潮,旋律上行,音符出现跳进,出现六度和七度的进行,旋律相比于前两句出现较大的起伏,在酒醒后继续想起保存在自己脑海里无法抹去的画面,心中泛起思念的涟漪,相比于很多音乐作品的高潮的爆发式的宣泄,《离别草原》显得更加的含蓄和内敛式的爆发。“想起草原的清秀,走过那小河溪流,记得你深情的挽留,不忘流泪的祝福”清秀的草原,清澈的小溪印在心里,只能满含热泪的祝福,祝福故乡草原的安康,仿佛作者记忆中的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小字1組的6与小字组的6旋律在同一小节内出现的8度起伏,乐曲进入高潮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含蓄、压抑着对故乡、对草原的各种情愫宣泄出来。歌词一改前文中的含蓄,直接将想在草原停留留与内心的无奈书写出来,形成整个乐曲的高潮。
“多想在草原久留,可挡不住这红尘飞土,盼望还有相见的时候,让我们紧紧相守。”多么想在这草原多些停留,一个“可”字将句意无奈的扭转,把作者的心愿打断,无论内心有多么向往停留可是都奈何红尘事事不能让我停留,只能盼望还有再相见的时候,到那时我将紧紧拥抱在一起相互厮守,再也不分开,运用拟人的手法让音乐形象更生动形象。这是一种热切的希望和心灵归宿的向往,离别、思念、无奈本是一种让人觉得无比忧伤的思绪,作品在最后加上盼望再相见时的紧紧相拥为作品画上圆满的句号,给人们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种子,留下再次相见的信念,无形中将这种离愁的思绪冲淡,极大的想象的空间让人们还来不及停留在离别愁绪的场景中,却又开始构建起再次相见的美好画面。两幅画面的切换与交替自然与唯美,感受到音乐的美,沉浸于画面之中难以自拔。
三、结语
音乐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是艺术作用的一种体现。每一个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是生活的积淀与艺术创作手法的碰撞与结合,生活的积淀也就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发展也是生活的升华与提升,在欣赏和感知艺术作品的同时不忘生活与内心的提升。每个音乐艺术作品中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感知音乐艺术的能力,寻找音乐中的画面感也并非不是欣赏和感知音乐的突破口与起点。音乐画面感的寻找是音乐本体的一种“还原”,同时也是音乐形象内化和升华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融入欣赏者本身的生活体会与人生阅历,使其变得更加饱满,更贴近我们的精神世界。把握音乐中的画面感是我们读懂音乐、了解音乐的一个有效途径,让音乐艺术离我们更近,使音乐更好地服务生活,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陈兆国,臧美莹.看得见的音乐——由《五行》第三乐章浅议音乐中的画面感[J].艺术研究,2014,(01).
[2]赵雨.浅谈演唱中“画面感”的重要[J].黄河之声,2016,(07).
[3]陈澄澄.忧郁的音乐 诗意的画面[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4]李佳萌,聶娜.诗情画意——浅析李斯特《旅行岁月》之《婚约》的创作技法与音乐画面感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5,(14).
[5]阿丽玛.蒙古族音乐传承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6]珊丹.浅谈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分类及发展状况[J].林区教学,2006,(05).
[7]杨福生.谈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J].音乐创作,2009,(01).